首頁 > 3-6歲 > 學齡前健康 > 抗生素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父母都應該瞭解的真相

抗生素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父母都應該瞭解的真相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我們聊的這個話題是孩子們使用抗生素的問題。抗生素其實我覺得在我們臨牀上是用得非常廣泛的一個藥物,不過提着這個抗生素的廣泛應用於臨牀,那麼濫用的現象,就用得不合理應用的現象也是屢屢出現的,這樣的話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

另一個方面的話就是我們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們知道了抗生素濫用的問題了,就會產生很多的顧慮,這些顧慮的話就造成了另一個極端,就是我們孩子們很多應該使用抗生素的時候,由於家長們的拒絕,耽誤了孩子用藥,貽誤了疾病治療的時機,同樣也是造成了不良的結局。

所以,今天呢我就給爸爸媽媽說解除這方面的疑惑,那麼就是抗生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那抗生素到底該不該用?我們在常見的一些臨牀上,父母們爸爸媽媽在給孩子用抗生素的時候,有一些什麼樣的誤區?

抗生素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

抗生素作爲我們其實在20世紀就是我們上個世紀的話,一九几几年那個世紀,上個世紀作爲人類非常偉大的發明之一,應用於救死扶傷,應用於臨牀,這個是人類非常偉大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這麼一個藥物,那麼由於抗生素的使用的話,很多原來我們都是無藥可治的那樣的一些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以說人類的這個壽命的延長,很多疾病的控制,抗生素是起到了非常有決定意義的這麼一個作用的這麼一個藥物。

那麼抗生素的定義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由細菌或者真菌還有其它的微生物,它是由這些微生物本身所產生的,它就是這麼一個衍生物,它產生出來這個東西的話具有抑制或者殺滅其它微生物的這麼一個作用,這個就是它的本質。

所以抗生素被我們稱爲雙刃劍,一方面感染性疾病是必須的,對於感染性疾病是必須的治療手段,另一方面呢,又要警惕抗生素的使用對孩子的身體帶來的危害帶來的副作用。

抗生素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父母都應該瞭解的真相

抗生素的使用,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第一個誤區:把抗生素當作常備藥,預防性用藥。

就是在家裏邊常備抗生素,一旦孩子有發燒咳嗽腹瀉拉肚子這些情況,就自行給孩子服用,所以就這樣家長常常錯誤的這樣想,吃上吧,把抗菌素吃上,這樣可以避免病情的進一步加重,那麼這是第一個誤區。

第二個誤區:錯誤的認爲抗生素的級別越高越好,越貴越好,不按照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使用抗生素治療。

這個時候那如果家長們還會有這樣的表現,只要用上一兩天不見效,也不管自己使用的劑量夠不夠,也不考慮一下藥物在體內是否達到了有效的濃度和用藥途徑是否對,使用的時間是否夠,就頻繁地更換藥物。

因爲抗生素的使用,我們要嚴格地進行分級,並不是級別越高越好,一定要根據孩子本身的免疫情況,本身疾病的情況使用合適的使用最合適的最經濟的抗生素,那麼其實孩子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藥物劑量時間那麼在他體內達到的這個血藥濃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少有藥物比如抗菌藥物我們在使用的時候,用上一兩天就能夠達到很有效的這樣一個血藥濃度,這個不是特別容易達到的。所以不要操之過急,不是說孩子吃上藥物一兩天不見效治療,就要懷疑這個藥物用得是不是不對症,頻繁地更換藥物這個是不行的。

第三個誤區: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不注意使用途徑。

由於小孩子我們現在是不太建議肌肉注射抗生素使用的,一般採用口服或者靜脈用藥,那麼口服也好靜脈也好,他用藥的指徵和劑量都是有明顯區別的,一旦家長不注意錯誤的使用同樣會造成不良的後果,還有一些家長把口服的藥用於局部用藥,就是說皮膚局部用藥,這個也是不合適的,這樣的話都會有可能貽誤孩子的病情達不到治療的效果,甚至的話還會造成更多的,更不好的後果。

第四個誤區:拒絕使用抗生素。

使得孩子的感染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還有的家長只要治療一旦見效,馬上就停止用藥,沒有遵守醫囑,造成致病菌造成引起孩子感染的那些病原體死灰復燃,病情造成了遷延不愈,治療起來如果病情遷延不愈治療起來就會更加困難。

孩子用了這些不該用的抗生素,會造成哪些危害?

第一個,就是抗生素在兒童在小孩子常見的副作用,過敏,也是最常見的反應。

任何抗生素不管是口服也好還有靜脈用藥也好,甚至是皮膚局部用藥也好,都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過敏反應,這些過敏反應較爲常見的就是皮疹,像類似溼疹一樣的一顆一顆小的皮疹,還有蕁麻疹就是風團,大的凸起的突出皮膚的一片一片一團一團的這種風團,俗稱風團就是蕁麻疹,這兩種情況在臨牀上是比較常見的。

還有一些少見的過敏反應,就是血管神經性水腫,那這些藥物的話可能這種水腫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喉頭水腫,比如像喘憋哮喘還有單純的藥物引起的發熱我們叫藥物熱,也有可能這也是一種過敏反應,最嚴重的可以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那麼這個我們可能都聽說過最嚴重的青黴素過敏,這樣的話有可能會,很嚴重的一個速發的一個過敏性休克,搶救不及時的話就會危及生命,這個是最容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的一個藥物。

還有有的藥物的話,藥物的過敏反應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般首次用藥,也就是我們在吃藥用藥一般分三到五天這樣一個過程,那麼在第一次用藥前一兩天吃藥或者輸液沒有過敏反應,那麼在第二天第三天出現了藥物疹也好發熱也好,這些都有可能出現,還有一個就是第一次用這個藥,上一次生病用這個藥沒事,這一次我們用同樣的藥物相同的劑量相同的途徑,同類的藥物也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這個是藥物過敏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

第二個副作用就是它的毒性反應,主要影響孩子的肝腎功能。

毒性反應的話它也有明顯的個體差異,那麼很多孩子特別是一些有基礎問題的孩子,像我們一些早產,低體重,本身他營養狀況不好的孩子,那麼他的肝功能腎功能發育基礎就不是特別好,所以它的代謝起來它的排泄起來,這些藥物的話都比較困難,所以這些毒性反應一旦產生,在這樣的孩子他會特別明顯,所以毒性反應就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易感人羣易感個體的話容易產生這些藥物的毒性作用。

第三個反應就是局部的刺激反應,主要表現就是孩子輸液的時候或者用肌肉注射的地方這樣的局部出現疼痛或者靜脈炎。

這個是用抗菌素也比較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它的靜脈輸液局部或肌肉注射局部產生這樣一個局部的刺激引起的疼痛或者靜脈炎。

剛纔講的是抗生素使用常見的一些不良反應,一些副作用。那麼其實還有很多特別極端的現象,都會發生在我們小孩子身上,原因就是我們小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發育的不成熟,那麼很有可能一個不合理的使用,給重要的組織器官和系統造成嚴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傷害。

舉幾個例子,有一些抗生素毒副作用會造成孩子肝功能的嚴重損傷,肝功能受損,肝臟免疫系統出現一個異常的增高,還有一些比如像喹諾酮類的藥物裏邊常見的像氧氟沙星這樣的話,會對孩子的骨骼特別是軟骨會有潛在的傷害,所以一定要避免使用。

氯黴素這個也是一個聽着挺耳熟的抗菌素,氯黴素骨髓抑制,這個是它比較嚴重的一個副作用,引起孩子的血液病,就像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再有就是小孩子經常不適當地氯黴素的話可以造成灰嬰綜合徵。還有一些藥物的話比較麻煩的就是有嚴重的耳毒性和腎毒性,耳毒性的話就是造成孩子的聽力損傷,腎毒性的話就是造成孩子的腎損傷,出現血尿,腎臟的功能異常這樣的一些情況。

我們在講到抗生素這個耳毒性的話我們經常會習慣的想到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很多年前大概十年前的一個春節晚會上我們出現了一個很震撼的節目叫做《千手觀音》,其實在這21個演千手觀音的演員裏邊,大家都知道他們這21名都是聾啞,就是我們的聾啞演員,在21個表演者裏邊有18個演員是因爲小的時候就是在兒童期嬰幼兒期注射抗生素,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導致耳聾的,那麼常見耳毒性的藥物大家一定要小心,就是像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都是具有耳毒性的藥物。

這幾種抗生素不建議給孩子使用

講到了抗生素給孩子帶來的這些危害,那麼大家要記住有幾種抗生素是不建議給孩子使用的。

第一種就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這些都會有輕重不等的耳毒性或者腎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以引起永久性的耳聾,這裏邊的代表性藥物就是有青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和卡那黴素。

第二種是四環素類的抗生素。

它這樣的話就是使用四環素的話我們會產生這樣一個現象就是俗稱四環素牙,因爲它可以和孩子新生的牙齒中的鈣結合形成那種黃色的結合物沉着,就形成了黃色在牙釉質上形成黃色的斑點造成四環素牙,那麼這一類的藥物的話還可能與孩子骨骼中的鈣結合,抑制嬰兒的骨骼的生長,所以在那麼在六歲以下的孩子中,四環素我們現在是禁用的。

第三種,氯黴素。

在早產兒和新生兒中忌用,在小孩子在兒童期也是慎重使用的,因爲這個藥的話會引起早產兒和新生兒的循環系統衰竭,就出現一種叫做灰嬰綜合徵的表現,這個藥還能抑制骨髓造血,導致孩子發生不可逆的再生障礙性貧血。還有就是磺胺類的藥物,在早產兒和新生兒中也應該慎重使用的,容易引起黃疸、T細胞減少。喹諾酮類的藥物就是叫什麼氧氟沙星各種叫做沙星的藥物12歲以下的孩子應該禁用的,18歲以下都慎重使用,因爲它會對人體的骨骼的骨垢的軟骨造成影響。

還有一類藥物的就是第一代的頭孢菌素。

所謂的我們的先鋒五號這樣的藥,我們在兒童也不能大劑量地使用,因爲這類藥的話它的腎臟毒性都比較大,容易引起孩子血尿腎臟功能的損傷。

如何地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我現在想在最後給爸爸媽媽們給你們一個非常貼心的一個提示,那麼用還是不用怎麼用?五個字,聽醫生的,遵醫囑,也就是聽醫生的。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畢竟是藥物一定要嚴格地遵照醫囑,因爲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的身體機能非常地不完善,這種不完善不僅表現在對藥物的代謝排泄上,還表現在對病原微生物,也就是導致我們生病的這些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上。

因此,對於抗生素的使用建議,那李大夫給你們的建議是不自用不懼用不亂用,同時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我們兒科醫生和家長的共同呵護下健康成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