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0 3歲孩子認知啓蒙的重點是什麼

0 3歲孩子認知啓蒙的重點是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該教會0-3歲孩子擁有什麼能?首先爸媽要拋開一個誤解,認知和智商存在很大的區別,現在,“認知啓蒙”是一個特別時髦的概念。說起 “認知”,你最先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來看看0-3歲孩子認知啓蒙的重點是什麼?

是識字、畫畫、讀繪本這些具體的能力,還是智商、情商、溝通這些必須要具備的技能和軟實力……其實“認知”包含的範圍非常廣,它是寶寶正常生活的基礎,是一系列的能力,既包括知覺、運動能力、專注力、語言能力等,又包括一些軟實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自控力等等。

認知和智商有什麼區別?

認知和智商最大的區別在於,智商是先天的,大部分都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認知卻是後天通過環境和學習可以不斷提高和進步的。

所以,一個智商高的孩子認知不一定好,有些孩子可能先天智商挺高的,但是後天沒有被培養出一些優秀的軟實力,天賦就被浪費了;有些孩子可能智商沒有多高,但是由於早期家長對認知啓蒙的重視,使寶寶擁有了良好的家庭環境,所以他的認知能力在後天可以得到巨大的提高,他也會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強。

我們今天所談的認知啓蒙,其實談的就是我們怎麼能最大化地去開發孩子的能力,讓他在今後能夠更好地生活和學習。

在不同年齡階段,我們要做的認知啓蒙的重點是什麼?

0-6個月的鍛鍊重點

建立和人的連接

每個孩子咕咕墜地的時候,對於周圍環境都是陌生的。而我們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是特別重要的,擁有充足的安全感,纔有底氣去學習、去探索整個世界,以及這世界裏面的人。所以建立和人的連接是這個階段第一個重點。

家長可以徒手,也可以用黑白對比強烈的卡片和彩色搖鈴,鍛鍊孩子眼睛追視能力和聽覺能力。徒手的話,我們可以在每次換尿布的時候,輕輕和孩子說話或唱歌,然後慢慢移動自己的臉,看看孩子有沒有跟着我們的臉一起轉動腦袋。

黑白卡和搖鈴也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視覺或聽覺的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去看眼前的世界和人,慢慢地讓孩子建立起自己與他人的連接。

練習抓握

學習抓握,鍛鍊的是精細運動能力。我們都希望孩子心靈手巧,所以,鍛鍊孩子的精細運動能力很重要,其中包括手眼協調能力和雙手配合的能力。

最經濟實惠的玩具是父母的手指,當然,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抓握的搖鈴,這些都非常適合孩子抓握。當你跟孩子互動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手指,看孩子能不能很快地抓住,然後適當提升難度,不斷變換手指的位置,然後看孩子的眼睛會不會隨着手一起動、能不能抓住你的手指。

0-3歲孩子認知啓蒙的重點是什麼

接下來是鍛鍊雙手配合的能力,你可以拿兩個不同的搖鈴,鼓勵孩子去抓他喜歡的,孩子做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雙手配合的過程。另外一個鍛鍊雙手配合的方法,可以先給他一塊小積木,他抓住以後,你嘗試在他已經握着積木的手邊再給他一個積木,看寶寶有沒有辦法一隻手抓兩個,或者會不會用另一隻手來抓。

用嘴巴探索

家長肯定已經發現了,每個寶寶都特別喜歡用嘴巴去啃、咬、舔玩具,其實這是最敏感的觸覺、味覺的發育必經過程。

當孩子試圖用嘴巴去探索周圍物品的時候,就說明他已經對這個世界建立了聯繫,他是充滿好奇心的,所以,只要在衛生條件尚可的環境裏,選擇材料和設計都相對安全的、不同形狀的玩具,並且定期用清水清潔、晾乾,就不用制止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的行爲。

大運動能力

在0-6個月,大運動能力的鍛鍊特別重要,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練習趴着。爲什麼呢?我們想一想:如果孩子一直仰臥着,他看到的都是什麼?他只能看到白花花的天花板,視野是特別窄的。但是趴着就不一樣了,他能看到的視野幾乎和我們一樣,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對我們成人來說習以爲常的環境,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最好的啓蒙。

每天,只要寶寶醒着,就爭取讓他多趴,一開始少量多次,然後再慢慢地延長時間。 當孩子練習趴着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趴着,與他對話、引導他趴着玩玩具,或者給他講在家中走來走去的人都是哪位家庭成員,當然,你也可以放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寶寶,這就是你自己”,讓他觀察鏡子中的自己。

這些互動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對孩子的語言啓蒙、社交啓蒙都很有幫助。

6個月-1歲的鍛鍊重點

重複鍛鍊

6個月以後,不少孩子開始會坐了,然後慢慢就會爬、會站、會走了,很多父母在這個階段都會非常欣喜,覺得孩子越來越好玩了,可以買更多新鮮的玩具給他們了。每次家長一買新玩具,就希望孩子馬上對這個玩具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家長還會嫌棄孩子:怎麼總盯着那幾樣舊玩具?

關於這點,我要提醒家長,重複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他們需要通過重複重複再重複來不斷練習他們新掌握的某個技能,可能是摳洞洞,可能是搭積木,也有可能是扶着某個玩具站起來……對我們來說,可能根本就沒看出來孩子在練習什麼技能,或者也沒覺得某個動作是新技能,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發現新大陸和勤加練習的過程。

我建議家長買一些可以不斷重複的玩具,比如搖鈴,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操作,在重複揮動搖鈴的過程中,就是不斷地重複一種聲響;比如積木,家長可以買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積木,讓孩子搭高、推倒、再搭高……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他們能夠在重複的過程中鍛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不斷試錯、不斷積累經驗等,這些都是很關鍵、但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的過程。

手指抓握

6個月-1歲,鍛鍊手指抓握能力很重要。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與0-6個月的抓握能力不同的是,6個月以後孩子的手基本都不會再呈握拳狀了,這時就可以練習更加精細的動作了,比如捏東西、指東西。

家長可以買一些大塊的拼圖,每塊拼圖上帶一個小把手那種,讓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捏住這個小把手,將那塊拼圖拿出來!

其次,家長還可以買一些觸覺書和洞洞書,鼓勵孩子用手指去摳、去挖、去摸,同時鍛鍊孩子用手指指書上的圖案。

事物之間的聯繫

瞭解事物之間的聯繫是什麼意思呢?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接近1歲,便開始對家裏大大小小的容器特別感興趣,比如礦泉水瓶啊、盆啊、罐子之類的。然後很多家長就會說:“哎呀,我買那麼多玩具他都不玩,就喜歡盯着那些瓶瓶罐罐的!”其實,這就是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特點——對事物之間的聯繫特別感興趣。他想知道,爲什麼這個碗可以放進盆裏?爲什麼那個球可以塞進罐子裏?爲什麼這個瓶蓋可以擰開?這其實就是事物之間互相的聯繫。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幫助孩子擴展玩耍技能了,不能只停留在外觀和觸感的階段了。家長可以買一些形狀配對、疊疊圈的玩具,然後給孩子做演示具體怎麼玩,最關鍵的是,我們可以一邊操作,一邊自言自語地把思維過程說出來。

比如說:“現在媽媽要把這兩個套圈放上去,哪個套圈更大呢?先讓我們來比一下。噢,綠色的套圈更大,紅色的套圈小,那麼媽媽現在要把大的先放進去。好,現在放進去了一個,然後接下來再放第二個。”

注意,這個過程並不是讓你教孩子怎麼玩,而是你自己在玩,只不過在玩的過程中把思考過程說出來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愛模仿父母,所以當我們在演示、把我們的思考過程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時候,孩子模仿我們的不僅僅是做什麼,還有思考過程,這樣他自己也有機會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語言啓蒙

關於語言啓蒙,可以引入一些繪本進行親子閱讀,也可以唱兒歌、進行手指遊戲等等。這個階段的不少孩子都開始無意識地發出一些聲音了,比如你對她說一句話,說“寶寶要不要喝水?”,然後他就發出“啊”的聲音,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迴應他,同時幫助他翻譯他的聲音:“哦,寶寶說了要喝水。”

家長就一直要這樣,來回地幫助孩子翻譯他的聲音,慢慢的,當孩子具備了語言能力、想要自己表達的時候,他就學會了怎麼來表達。

我建議給孩子做一個繪本,就拿空白的本子就可以,打印一些家庭成員或者寶寶熟悉的人物的照片,給孩子講:“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寶寶自己……” 這些跟他相關的內容,他可能會更感興趣,同時,這也是繼續夯實孩子建立和人之間連接的過程。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