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關於寶寶的社交心理,爸媽瞭解多少

關於寶寶的社交心理,爸媽瞭解多少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社交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孩子的健康不光是身體上,也有心理上。但是有一些孩子卻表現的有些怪異,如果家長們想要弄明白這其中的緣由,就必須瞭解寶寶的社交心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有有這樣的困惑:見到樓上樓下的老人,或是家裏來了客人,孩子 總是把臉往父母懷裏一藏,從來不主動跟人說話;帶孩子到樓下小區去轉轉,他總是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從來不和別人一起玩,常常是自己玩自己的;別人動他的玩具就和人打架,即使對大人講的道理聽得進去,也會道歉,可之後依舊如此……這到底是認生還是交往能力欠缺呢?

在此介段,孩子剛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交往,他會逐漸意識到,生活中除了父母還有其他大人,而跟同齡小朋友在一起時,小朋友也有跟自己同樣的需求、行爲和感受,這種意識會讓孩子不太適應。此時,孩子的心裏還沒有完全建構起社會交往的基本框架,於是膽小、孤僻、霸道等性格特點就產生了。

關於寶寶的社交心理,爸媽瞭解多少

孩子在社交上表現出來的問題,大致受到這些方面的影響:

父母本身不善於與外界交流,孩子亥子大多數時間被關在室內,與外界聯繫少,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這樣的孩子對陌生的人或事物的反應一般較爲緩慢,對不熟悉的環境、人和事物本能地感到害怕,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採取強求他說話、‘表演等方式。如果孩子因爲緊張或缺少心理準備而不願意時,常會受到父母的責備,久而久之,這種挫敗感也會導致孩子怕交往。還有的孩子在家中缺乏“規矩”的約束,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往往不能適應講“規矩”的遊戲環境,因而產生膽怯心理。

孩子缺少固定的小玩伴。現在很多家庭住得都和親戚比較遠,不太方便往來。而住在附近的鄰居小朋友,某一段時間可能玩得還可以,但常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長時間在一起玩,經常更換遊戲夥伴也很容易導致孩子不願與小朋友交往。

父母帶孩子出去玩時,往往會擔心他在玩樂中被“欺負”或“受傷”,尤其怕大一點的孩子會撞着他或傷着他,這種擔心的心理使父母不能完全放心地讓孩子自由地和小朋友接觸。

2-3歲是孩子社交能力剛剛起步的一個階段,父母不必爲孩子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過度煩惱,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進行相關的改善,就能順利地讓孩子度過這一階段。

如果孩子天性比較服小,父母也不要着急,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同時,父母要積極爲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多肯定,少批評,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讓孩子逐步體會到與他人交往成功的樂趣。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面對陌生人的焦慮和害羞行爲開始減少,逐漸習慣和同齡夥伴或成人交往了。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