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早期教育與孩子的一生

早期教育與孩子的一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都知道,莊稼要打好底肥才能獲得豐收,高樓要打好基礎才能堅實耐用,歌唱家必須練好嗓子唱的歌纔好聽,舞蹈家非得有基本功跳起舞來纔好看,如此等等。這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無論要做成某件事,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要做成功的人,必須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這是人們最應該知道的,卻有很多家長對此不甚了了。

早期教育與孩子的一生

人們都知道,莊稼要打好底肥才能獲得豐收,高樓要打好基礎才能堅實耐用,歌唱家必須練好嗓子唱的歌纔好聽,舞蹈家非得有基本功跳起舞來纔好看,如此等等。這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無論要做成某件事,打好基礎是最重要的。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要做成功的人,必須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這是人們最應該知道的,卻有很多家長對此不甚了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不真正懂得孩子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對其一生的重要性,或者不明白怎樣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造成這種狀況的客觀原因,主要是對兒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得不夠,致使廣大家長對人的生理成長變化過程、對孩子大腦階段性發育的基本科學常識、對孩子幼年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缺乏應有的認知。人們不管做什麼工作都需要有崗前培訓,而最重要莫過於做父母的這一工作,卻沒有進行必要的培訓。只要到了婚齡,一對男女相互認可後,就可以結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後順理成章地生下孩子來做父母。在法律上,他們是合法的父母;但在素質上,他們往往未必是合格的家長。

一般家長對幼年時期的孩子有幾個誤區:一是覺得小寶貝多麼可愛,把寶寶當成玩具,只顧着給孩子吃得好好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後心滿意足地抱着孩子到處現“寶”;二是認爲孩子這麼小,啥也不懂,只要給他吃飽穿暖、身體健康就好了,長大了再教育;三是誤以爲父母的責任就是把孩子養好,以後應該是老師把孩子教好;還有的家長是很想把孩子從小教育好,但用的是家庭應試教育的錯誤方法,從小就逼着孩子死記硬背、到處培優,甚至訓斥責罵、棍棒相加,讓孩子覺得苦不堪言,漸漸地厭學,進而走向逆反。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人人耳熟能詳,但這個“過”到底是什麼?父母的過錯在哪裏?應該怎麼改這個“過”?卻是使衆多家長們普遍感到頭痛的難題。特別是現在的中國不再允許多子女家庭,面對唯一的孩子,家長們更是百般呵護、千般疼愛、萬般期望。可是,其結果卻常常與主觀願望相反,好象是付得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少。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愛得要死,孩子長大了卻“恨”得要命。父母們紛紛哀嘆自己是“拿錢買錯”,還不知道爲什麼會是這樣,也不知道怎樣解決這個他們最想解決的問題。

因此,普及科學的兒童早期教育法、推廣如何做父母的家庭教育學,成爲社會的當務之急。

要做好這一點,首先必須掌握兒童的成長規律,瞭解嬰、幼兒大腦發育的科學知識,方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藉助現代高科技手段,通過多年的觀察透視、實踐分析,科學家們對嬰兒大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破除了過去的陳腐之見,揭開了鮮爲人知的人類生理祕密。他們發現,經過大自然的長期優勝劣汰,人類爲了生存,在十月懷胎中便具備了爲適應外部環境、向環境學習的特質,其中包括多數的大腦細胞。但是,這些大腦細胞要在嬰兒出生後的成長過程中,逐步連接起來才能互通信息。那麼,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及家庭所給予的引導方法就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研究早已證明,人類的記憶功能是由大腦中的“海馬”負責的。雖然,孩子一般要到五、六歲時,大腦中的“海馬”才臻於完善,其實,孩子出生不久,“海馬”就開始發揮一定的作用了。這就是爲什麼幼兒雖然不會說話,卻能記住父母的音容笑貌而“會”認“生”。因爲小腦袋裏主管視覺和聽覺的皮質,也是屬於最早發育的區域之一,並在嬰兒三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達到最高的水平。在出生後的六到八個月,嬰兒大腦裏主管語言區域的“突觸”數量就能逐步達到峯值,便可以從多種語言中覺察出基本聲音來。在這一期間,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過於單一,到了一歲左右時,就可能失去此技能。

通過腦電圖的掃描,發現嬰兒從第九個月起,其氣質的差異就已經在大腦的活動中顯示出來。日後孩子是否開朗或羞怯,這個時候就可以作出一定的判斷了。儘管參與情緒控制和高層次推理的皮質部分直到孩子15歲時,仍然處於發育之中。但是,幼兒在一歲大小時,這部分皮質的發育已經達到高峯期了。

孩子到一歲半大的時候,不再只是用表情傳達情感,而是開始以行動表達情感了。可是,很多初爲父母的家長們非但不理解,還覺得小寶貝幼稚可笑,不當回事兒,未能加以及時的正確引導,往往在此階段錯過了早期情感教育的良機,以至於爾後遺患無窮。

常言道: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們還應該警惕地認識到:壞的開頭是失敗的一半。如果不理解兒童早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或未能掌握好對孩子進行早期家庭教育的科學方法,位居人類最重要職位---爲人父母的家長們,是難以給自己的孩子一個良好的開頭的,是會貽誤孩子一生的快樂幸福的。此即爲:“子不教,父之過”也。

有鑑於此,當今社會應該及時地廣泛開展父母學的教育,用以幫助即將爲人父母的年輕夫婦學習如何做合格的家長。已經爲人父母的家長也需要及時地加強學習,以改進自己目前的家庭教育方法,此所謂“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只有提高了家長們的自身素質,他們纔可以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並主要以身教引導孩子學會做人。

當家長們懂得了從嬰幼兒、少兒,直到青少年、成人的整個成長過程的科學道理,學會相應的教育方式方法,他們便能有意識地帶領孩子一步步地健康成長。到那時,廣大的中國家長們不再只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是能科學地“教子成龍”、“教女成鳳”。神州大地將會是遍地“龍”“鳳”,一片大好風光。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