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立家規實戰守則

立家規實戰守則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寶寶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有時能聽從父母的指教,但也會時常顯現出另一類行爲——違拗不從或倔強反抗。即便表現順從,也會不時地有所發泄,以耍點小脾氣來表示不情願。

立家規實戰守則

在家規問題上,重要的是在放縱孩子和過度要求孩子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懂規矩有禮貌的孩子呢?但是,我們有時也會擺動:給孩子制定什麼樣的規矩,纔不會管教過度?哪些要求是恰當的,哪些要求其實是縱容了孩子?我們所需要做的是,用愛和耐心,慢慢找到一條適合孩子的道路。

我們不能對9 個月的嬰兒和6 歲的兒童提同樣的要求。0 ~6歲,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接受哪些規矩?

0 ~ 1 歲規矩的建立,從生活常規開始

從出生開始,寶寶就會從父母、家人那裏得到無微不至的愛,愛意味着給予、允許、寬容和接受,一切是無條件的; 也會看着父母搖頭說“NO”,感受到規矩的存在,規矩意味着有所約束、有所拒絕。表面上看,慈愛與建立規矩好像是對立的。但對父母來說,規矩是出於愛而建立的;對孩子來說,愛的滋養奠定的情感關係是建立規矩的前提,唯有愛並有所約束,才能使規矩不至於影響和束縛身心發展。

對於0 ~ 1 歲的小嬰兒來說,最重要的規則就是父母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幫助其建立起基本的生理習性,包括間隔多久喝水吃飯,安然入睡及養成排便習慣。

家規要點:

●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需要通過滿足他生理方面的各種需求,幫他建立起安全感;在他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幫他發展各種感覺、運動協調等能力。生活規律的建立,需要有彈性。

● 創造安全的環境,寶寶不能把什麼物品都往嘴裏放,不允許動的東西,任他怎樣發脾氣都不可能拿到。

● 這個階段,運用規則的權力掌握在撫育者手中,所以父母要明確孩子成長的需要,理解成長中的表現,通過行爲觀察來決定發展什麼、阻止什麼,孩子則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接受家庭的薰陶與教養。

● 在建立規矩方面,父母家人要統一態度,並且堅持一致的做法,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清晰的概念,並遵循要求去做。

● 寶寶表現好時,父母可表現出微笑、擁抱、喜悅的臉色,這樣寶寶獲得的就是積極情緒的獎勵。

1 ~ 3 歲從初識是非到故意對着幹!

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時,真正意義上的立規矩就開始了。2 歲寶寶不會總是暢快於“隨心所欲”,從成長的角度看,遵循天性的“快樂原則”早晚要受到規矩的挑戰。此時,父母要告訴寶寶事情該怎樣做,爲了鞏固適應性行爲,還要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道理,讓寶寶初識行爲中的是與非。

2 歲寶寶已經能通過成人的言語和表情,對事物做出最初的判斷。比如,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寶寶開始嘗試到最初的兩難。是遵守規矩,忍受剋制帶來的痛苦,還是隨意而爲,拒絕束縛——寶寶需要做出選擇,因爲他們已經進入到識別好壞、建立規矩的年齡了。

家規要點: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學着自己穿衣、吃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洗漱,收拾玩具,模仿成人禮貌稱呼,接觸小夥伴並在一起玩耍。

●明確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的判斷是最好的指導原則。比如,如果他拽了小貓的尾巴,你應該把他的手拿開,看着他的眼睛對他說:“不行,這樣小貓會疼。”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要學着體驗、忍受、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他大發脾氣,把積木扔得到處都是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先平靜下來。風暴結束後,再平靜但堅定地告訴他現在要把積木都撿起來。你可以幫忙,但寶寶一定要完成他自己應該做的那份事。

●鼓勵方式:採取明確的即時獎勵,可以是食物、玩具,也可以是言語表達。

3 ~ 6 歲堅持原則與靈活創意相結合

在成長中,人們要接受約束,被要求符合一定的行爲規範,這與樂得自在的人性之間會產生一連串的衝突。

在寶寶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他有時能聽從父母的指教,但也會時常顯現出另一類行爲——違拗不從或倔強反抗。即便表現順從,也會不時地有所發泄,以耍點小脾氣來表示不情願。在行爲上,孩子還遠遠做不到自覺約束自己。在這個階段,寶寶時常分辨不清自己行爲的對錯,已經懂得的道理也可能做錯,他們的行爲更多是受自身情緒的調控,所以他們時常會“蠻不講理”。

家規要點:

●當孩子明知故犯時,允許其有一個情緒發泄的過程,堅持原則與靈活處理相結合。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需要負一點責任的事情,若能勝任予以鼓勵。

珍視並接受孩子偶爾產生的內疚、羞愧心理。知恥是一種積極的力量,有助於日後遵守規矩。

●適當運用評價。不針對人,而是針對某個具體行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爲,逐漸將各種規矩內化形成道德感、美感。

●鼓勵方式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可以即時,也可以延遲(說好以後特定日子補),但要明確承諾,說到做到,因爲這個年齡的孩子是通過承諾來建立信任感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