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

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每逢週末,假設,你把孩子送往游泳館學游泳。最近的一個週末,你去到上課地點預備接回孩子的時候,發現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努力安慰着你那已經哭成淚人的孩子。追問之下,你才知道原來這位工作人員因一時疏忽,在游泳課結束後,將你的孩子鎖在更衣室內,10多分鐘後才發現,令孩子飽受虛驚。


首先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每逢週末,假設,你把孩子送往游泳館學游泳。最近的一個週末,你去到上課地點預備接回孩子的時候,發現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正努力安慰着你那已經哭成淚人的孩子。追問之下,你才知道原來這位工作人員因一時疏忽,在游泳課結束後,將你的孩子鎖在更衣室內,10多分鐘後才發現,令孩子飽受虛驚。

誤區一:“保護型”

如何給孩子一個健全的人格

一看自己的孩子捱打了,就再也不讓孩子出去了,生怕孩子在外面吃虧,“你出去又打不過人家,還是在家呆着吧。”

會產生的不良後果:由於過分限制了孩子的行動,將會使孩子變得不合羣,對外人充滿敵意,也會變得膽小怕事,缺乏交際能力。

誤區二:“攻擊型”

知道孩子捱打後,不管怎麼回事,首先反映就是“這還得了,找他們父母去”,或者就乾脆告訴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有的甚至全家一齊出動,給孩子壯膽。

會產生的不良後果:會使孩子養成“報復”心理,不管是誰,只要“觸犯”了我,都要給予回擊,“以牙還牙”,決不手軟。

“理智型”的做法——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勇氣,寬容也是一種力量

“理智型”父母的作法是,先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

分析,在這件事上,誰做的好,誰做的不好,告訴孩子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應該如何解決。

首先,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尤其不能欺負比自己弱的人。

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面對面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在外來侵犯面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只會嚎陶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是愚蠢。

對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父母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遊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有的孩子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在集體生活中也表現得內向,畏縮,父母和老師要注意糾正孩子的這些不足,創造條件,使他們多接觸人,接觸新鮮事物。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於表達,敢於據理執爭的勇氣。

要讓孩子知道,有時爲了顯示自己的力量,爲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對來自外界的欺犯予以回擊是必要的。有時爲了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純真友情,相互理解,相互原諒也是應該的。

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原諒

現代的獨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父母的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受氣包”,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天到晚惹事生非的“打架大王”。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就顯得尤爲重要。

•要教育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讓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員,不能對他嬌慣,不能無限度地滿足他的願望,不能給他特殊權利,讓他高高在上。

•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總是以“我”爲中心,一切只顧自己。

•必要時讓孩子有一些吃虧讓步的體驗,以鍛鍊孩子的剋制能力。

•多給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之從中得到鍛鍊。讓孩子在發生矛盾的後果中體味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樂。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