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愣”小子“變形”記

“愣”小子“變形”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下,有一種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新理念正在悄然興起,那就是“雙性化教育”。所謂“雙性化教育”,是指父母有意識地對兒子(或女兒)進行女孩式(或男孩式)的培養。這種家庭教育新方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使兒子溫柔而細緻、女兒剛強而勇敢,兼具雙重氣質的孩子,往往智力、體力和性格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我們最近採訪了鷹潭一位嘗試過“雙性化教育”的母親,她成功的育子經驗,也許會對您有一定的啓示。

我們家是文化世家。按遺傳學的說法,生長在這樣一個書香十足的大家庭中,兒子應該也是個很文氣的男孩子。可出人意料的是,兒子小虎並沒有繼承家庭的優良傳統,反而行事魯莽粗放、頑皮霸道,活脫脫一個“愣”小子。

一天下午的課間,兒子與另一個小朋友在幼兒園的草坪上踢足球。就在他倆你爭我搶的關鍵時刻,一個胖乎乎的男孩從旁邊閃了出來,不經同意,他擡腿搶接了正朝兒子飛過來的球。

這下可惹火了小虎,他跑到胖男孩的面前,衝他厲聲叫道:“胖子,誰讓你亂踢我的球?”

胖男孩根本不把兒子放在眼裏,兩手叉腰說:“球又不是你家的,我想踢就踢!”

兒子見他不買自己的帳,便大聲罵道,“你個死豬胖子!我讓你嘴硬!”還不等胖男孩反應過來,對着他的腦門就是一拳。胖男孩被激怒了,立刻進行反擊。於是,兩個小男孩扭打在了一塊兒。直到圍觀的同學叫來了老師,才把兩個臉上已經掛花的小傢伙拉開了。

當我聞訊趕到幼兒園時,兒子還在老師的辦公室裏,一見他那副氣呼呼的狼狽相,我真是哭笑不得。老師衝我搖搖頭,無奈地說了一句:“這孩子啊,太霸道了……”

“打架事件”後,一個週末的晚上,我帶着兒子去參加大學同學的聚會。儘管出門前,我反覆交待他說話、做事要有禮貌,可是,一上宴席,我那“不爭氣”的小子又故態復萌。只見他大搖大擺地站到椅子上,伸出髒乎乎的小手,張牙舞爪地抓起一隻雞大腿就啃。滿桌的老同學都用詫異的目光盯着他,頓時,我就出了一身的冷汗,想喝止他,又不便發作。相比之下,同桌另一位老同學的女兒,就顯得斯文多了。她不僅用甜甜的聲音跟在座的每一位長輩問好,還不時地給身邊的爸爸和阿姨遞餐巾紙。那文雅的舉止,讓我羨慕不已!

不到兩分鐘,啃完了雞腿的兒子,把油淋淋的手往身上一抹,丟下一句——“老媽,我出去玩兒嘍!”就一溜煙地不見了人影。

這時,旁邊一個女同學開玩笑道:“沒想到,你們一家都文質彬彬的,還能教出如此粗放的兒子啊!”一句話,引得大家一陣鬨笑。

那一夜,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我怎麼也不明白,自己一直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他怎麼就“惡習”難改呢?是孩子太冥頑還是我沒找對方法?都說只有失敗的家長,沒有失敗的孩子,看來問題還是出在我這兒。要想徹底改變兒子的不良習慣,必須找到一種適合他的方法。

整整一個晚上,我的腦子裏不斷閃現出宴席上那個女孩兒文靜而乖巧的形象。忽然,一個奇異的想法閃過我的腦海:假如我用教女孩子的方式來教小虎,會不會讓他有所改變呢?順着這條思路,我想到了外甥女悅悅。悅悅比小虎大兩歲,正在讀學前班。那可是個聽話、文靜又懂事,人見人愛的小女孩

我想,如果能把悅悅“借”過來,讓她與小虎朝夕相處,或許能讓小虎從她身上學到一些女孩子的文靜氣質。

第二天中午,我給哥哥打去電話,向他求援。哥哥也知道小外甥的“野性”,當即就答應了。

聽說悅悅姐姐要來自己家裏住,可把小虎高興壞了。雖說兒子在外面很頑皮,但他對悅悅姐姐還是很友好的,以前,每次兒子使小性子,悅悅都會以“小姐姐”的身份讓着他。

悅悅來的當天晚上,我的“雙性”教育計劃就開始了。

睡覺前,我特意領着悅悅來到兒子的房間。呵,這個小傢伙,已經矇頭大睡了。不用問,準沒刷牙洗臉。我生氣地揭開被子,正要張口,悅悅吃驚地叫道:“姑姑,小虎還沒洗臉刷牙,就睡覺呀,沒羞!”悅悅的話果然有用,只見兒子像被針紮了似的,一骨碌翻身下牀,紅着臉辯解道:“我……我是玩累了,躺一下,不是睡覺。”

悅悅拉着弟弟的手說:“小虎,走,我倆一起去洗臉、刷牙。”兒子很聽話地跟着悅悅去了。一見這情形,我長舒了一口氣,看來這方法還真有效!

第二天一大早,原本喜歡賴牀的兒子,因爲悅悅姐姐敲門叫他吃早餐,沒有留戀半分鐘就下了牀。

吃早餐時,小虎伸手就要抓盤子裏的油條,我馬上說:“小虎,你看悅悅姐姐吃油條都拿筷子,手是不衛生的。”兒子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擡頭看看悅悅,便馬上停止了動作。

吃過早餐後,我送兒子和悅悅去幼兒園,一路上,我遇見了幾位熟人,每見到一位熟人,悅悅就很有禮貌地問好,而兒子則是不理不睬,一路上對着姐姐說個不停。我見兒子好像沒受啓發,就拍拍他說,“你看悅悅姐姐多懂禮貌,遇見熟人微笑、打招呼,大家都會很高興的。你看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歡悅悅姐姐呀?”兒子若有所思地看看悅悅微笑的臉,低下頭不吭聲了。

不知不覺中,幾個月過去了,兒子在與悅悅姐姐的朝夕相處中,潛移默化地學到了很多東西,磨掉了一些粗魯和霸道,學會了察言觀色和忍讓,舉手投足也變得彬彬有禮起來。

兒子要讀小學了。而此時,悅悅已經回到她父母身邊去了。我對兒子的雙性教育,跟着改變了方式。

一天傍晚,我正在廚房裏切菜,不小心,鋒利的菜刀切到了左手小拇指,頓時鮮血直流,我本能地叫出聲來。

此時,正在客廳裏看動畫片的小虎聞聲跑過來,“媽,怎麼啦?”

見兒子一臉焦急的神情,我想,這正是培養他關心體貼別人的好機會。於是,我把流着血的指頭伸到兒子的面前說:“媽媽不小心切了一刀。”

兒子看着我的血手指,心疼地說:“媽媽,你別動,我去拿創可貼來。”不一會兒,兒子拿來兩張創可貼,小心翼翼地給我受傷的手指包紮上。之後,小虎認真地對我說:“媽媽,你去歇着吧,我來切菜。”

我搖頭,“你能切好嗎?還是等你爸回來切吧。”可兒子堅持要幫助我切菜。我只好站在一旁指導他把剩下的菜切完。

“你媽媽手指上的傷是不能沾水的,所以媽媽

需要照顧。”晚飯時,小虎他爸有意識地對他說。

“知道,今天晚上我洗碗。”小虎爽快地說。

在後來的幾天裏,小虎不僅主動地幫我做家務,甚至還學着護士的樣子,擠幹了毛巾爲我擦臉。

兒子變得細膩、有愛心了。這真讓我感動,這些不正是我當初所希望的嗎?

在小虎奶奶72歲生日那天,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爲老人慶賀。突然,兒子跑過去打開電視機,向大家高聲宣佈:“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用壓歲錢爲奶奶在電視上點了一首歌,祝奶奶生日快樂!”

果然,不一會兒,電視上播放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歌曲,屏幕上方還滾過一長條字幕:“孫子代表爸爸、媽媽、姑姑、姑父衷心地祝願奶奶長命百歲、壽比南山。”聽着歌曲,看着字幕,奶奶高興得像個老小孩,嘴都合不攏……

“小虎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人情味兒了?”大家吃驚地問。

我和兒子什麼都沒說,只是一起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雙性化教育”

所謂的“雙性化教育”,是擯棄了傳統的、絕對的“單性化教育”後應運而生的一種家庭教育新理念。“雙性化教育”設計者認爲,教育孩子,過於嚴格、絕對的性別定型(即男孩只培養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女孩只培養其溫柔、細緻等女性氣質),只會限制孩子智力、個性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餘名少年兒童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都較爲片面,智商、情商也較低。具體表現爲:學習成績較差(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遇到問題時要麼少了主見、要麼固執己見,同時也難以自如地應付環境。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以及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績均較好,而且往往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喜愛。

傳統的“單性化教育”的缺點正在於其絕對化。誠然,大人們要求男孩勇敢、堅強,要求女孩溫柔、細心並沒有錯。但如果不讓男孩學會關心體貼人或擁有細膩的情感世界,不讓女孩擁有競爭心態或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那就又失之偏頗了。事實上,過於粗獷、勇猛而缺少平和、細膩氣質的男性,以及過於柔弱、自閉而缺少勇氣、自立氣質的女性,在社會適應、情緒調控、壓力化解以及處理包括家庭在內的各種人際關係上,往往會劣於那些“雙性化”男女。

對如何開展“雙性化教育”,美國專家們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注意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非常自然的接觸,故應爲他們提供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們在發揮自己的“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日趨完美。

當然,“雙性化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混淆性別角色的教育,一定不能走極端,切忌過了頭。要是男孩學過了頭,就會顯得“娘娘腔”;要是女孩學過了頭,就會變成“假小子”——這就有悖於“雙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愣”小子“變形”記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