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疾病 > 小小年紀爲何會得膽結石

小小年紀爲何會得膽結石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歲的路路是個小胖墩,胃口好,愛吃肉。可近些天來總吵肚子疼,不願意吃飯,還不時地噁心嘔吐,這下可把爸媽和爺奶給嚇壞了,他們趕緊帶路路到醫院看兒科,醫生仔細檢查,路路體溫不高,皮膚無黃染,只是心窩部(劍突下)有壓痛,但無肌緊張,隨後做了B超,結果真相大白,原來路路得了膽結石。這令路路的爸媽迷惑不解,膽結石不是大人才會得嗎?

小小年紀爲何會得膽結石

小兒膽結石發病率0.3%~1.16%,發病年齡多在4~5歲以後,近年患膽結石的兒童日漸增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孩子愛吃大魚大肉,糕點甜食,精米細面,而不願吃粗糧蔬菜,致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高,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也隨之上升,促發膽結石形成。

寄生蟲感染,多見於衛生條件比較差的邊遠山區鄉村的兒童,孩子在飯前便後或玩耍後不洗手就吃東西,容易引發蛔蟲感染,一旦蛔蟲進入膽道,蟲卵和死亡的殘體便成爲結石形成的核心,繼之細菌、膽紅素、脫落上皮細胞等便圍繞該核心沉澱下來,逐漸形成膽結石。

有些孩子吃飯無規律,飢一頓飽一頓,既打亂了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又影響膽囊的收縮和膽汁排出,膽汁黏稠度增加,易引發膽石症。

不常活動,精神緊張,情緒不穩的孩子,胃腸道蠕動緩慢,不利於膽汁的正常排泄,滯留於膽囊內濃縮變稠而形成結石。

有的孩子患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膽管擴張、溶血性貧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也是引發膽石症的潛在因素。

  兒童患膽結石有什麼危害?

多數小兒膽石症屬於隱匿性的,有症狀也不典型,平時孩子出現腹痛也多在心窩部,伴有腹脹、厭食、燒心等消化道症狀,常被當成消化不良、胃炎、胃痙攣。有的患兒因吃得過飽,引起右上腹疼痛,常發生在夜間,呈陣發性發作,並有噁心、嘔吐及大汗淋漓等症狀;較大結石堵塞膽道時,患兒可出現黃疸;若是合併感染,會出現高熱、寒戰,嚴重者易發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當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上醫院看醫生,做B超檢查,以早確診,早治療。

  如何預防膽結石?

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有規律地吃好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儘量少吃過於精細的糕點、甜食,肥厚油膩的動物性食品,鼓勵孩子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粗雜糧、蔬菜水果,多喝白開水,既能促進胃腸道腸蠕動,利於膽汁排出,又能防止膽囊上皮細胞脫落,幫助消化吸收脂肪,有助於防止結石形成。

講究衛生洗淨小手。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講衛生,不生病”的道理,自覺地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乾淨的食物,不啃咬指甲。尤其是要教會孩子科學洗手的方法,養成飯前便後、玩耍回來及接觸過髒東西後要洗淨雙手的好習慣,可有效地預防寄生蟲感染。

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孩子如果坐的時間多,活動時間少,或久坐看電視,會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相應增高,致使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隨之上升,促發膽結石形成。

及早消除誘發膽結石的隱患。發現孩子有腸道蛔蟲症,要及時徹底地進行驅蟲治療。若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膽管擴張、溶血性貧血、肝病、糖尿病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等,應請專科醫生診治,以防患於未然。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