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百科知識 > 敲響濫用抗生素的警鐘

敲響濫用抗生素的警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非典、甲流還可怕?十年內無藥可治?容易擴散全球?最近,被部分媒體描述得可怕又致命的“超級細菌”成爲熱議話題。專家表示對“超級細菌”無需過度恐慌。然而,隨着耐藥性細菌隊伍的不斷壯大,卻又給人們敲響濫用抗生素的警鐘。

敲響濫用抗生素的警鐘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在媒體和民衆表達恐懼之時,也有人警惕地嗅到了“過度渲染”和“被利益集團操縱”的味道。

抗生素的警鐘。細菌耐藥性已成爲21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它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威脅絕不亞於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有人擔心如果出現一種超“超級細菌”,所有的抗生素都對它不起作用時,怎麼辦?

 

“超級細菌”令世界緊張

8月13日,比利時醫療人員證實,一名比利時人死於據信源自南亞的“超級細菌”。醫生曾用強力抗生素多黏菌素治療這名患者,但仍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就在此前兩天,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傳染病》刊登研究報告稱,英國醫院發現一類新的耐藥細菌,這種細菌抗藥性極強,已感染英國、美國、瑞典、荷蘭、澳大利亞個別居民,報告將這類細菌攜帶的抗藥基因命名爲“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NDM-1)。據證實,比利時男子正是死於這種細菌。

新藥研製需10年

有專家估計這種超級細菌可能發展成爲全球衛生問題。研究人員說:“空中旅行和移居使這種超級細菌在不同國家之間迅速傳播。”

英國卡迪夫大學11日發佈公報指出,NDM—1基因最早由該校教授蒂姆·沃爾什於2009年發現,來源是一名曾到印度就醫的瑞典人所攜帶的細菌。近兩年來,英國醫院先後發現有37宗“超級細菌”感染症,其中17名感染病人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國家接受過整形或器官移植等外科手術。

NDM—1是一種超級抗藥性基因。含這種基因的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具有免疫力。NDM-1基因可以在細菌間轉移,導致更多“超級細菌”出現。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家亞歷山大·凱倫說,“超級細菌”

之所以令人擔憂,就在於這種“傳染性”。

歐洲臨牀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學會說,預計至少10年內沒有抗生素可以“消滅”含NDM—1基因的細菌。

 

無需過度恐慌

NDM-1基因之所以引起醫學界的擔憂,是因爲攜有該基因的一些細菌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但法國發現攜有這一基因的細菌對幾種藥物不具備有效“抵抗力”,醫學專家因此呼籲民衆不要驚慌。

另外,無論撰寫超級細菌的報告作者還是中外權威專家都承認,所謂“超級細菌”遠沒有甲型流感那麼強的傳播能力,公衆對此不必恐慌。研究人員發現,目前有兩種抗生素對絕大部分“超級細菌”有效,一種是多黏菌素,另一種是替加環素。

現狀

製藥公司是幕後推手?

“超級細菌”的危害是否被誇大?很快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質疑者懷疑渲染“超級細菌”背後可能存在利益動機。

印度衛生部說,得出超級細菌源自印度的研究報告由兩家生產抗生素的製藥公司贊助,而“超級細菌”事件爆發後,多個製藥企業在歐洲乃至全球股市上股價走高,生物醫藥板塊飄紅。

藥物公司資助研究

印度衛生部的聲明稱,這項得出超級細菌源自印度的研究報告,是由歐盟、生物醫學研究慈善機構威康信託和製藥公司惠氏贊助的。據稱,惠氏正是對超級病菌有效的抗生素替加環素的生產商。有報道稱,研究報告的主筆人曾得到惠氏的旅費贊助,而報告的出臺或許會大幅助長惠氏替加環素在全球範圍內的銷售。

而惠氏公司網站上發表公告稱,他們一直爲醫學方面的獨立研究做資助,但從未對其產生任何影響以妨礙其結果的客觀公正性。

這究竟是不是製藥公司的陰謀尚未可知,但事實卻是,全球股市多家生物製藥企業的股價在這一事件廣受關注之後紛紛走高,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飄紅。

事實上,在歷次全球性流行病的暴發中,製藥公司從來都是受益者。例如,在去年甲流流行之際,各國醫療機構都紛紛提高警惕,大量採購了疫苗,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製藥公司。

 

印度醫療旅遊受挫

最誇張的情況發生在法國,爲保證法國6500萬人每人可接種一劑至兩劑甲型流感疫苗,法國政府花費了8.6

9億歐元(約合12.5億美元)從疫苗生產商賽諾菲巴斯德公司購得9400萬劑甲型流感疫苗。但是最終只有約600萬法國人接種了疫苗,隨着甲流疫情的逐漸消退,法國不得不着手爲剩餘的疫苗尋找出路。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荷蘭、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等國。

然而,“超級細菌”事件卻直接損害了印度蓬勃發展的醫療旅遊。由於印度的醫療成本只有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印度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醫療旅遊目的地國,而本次事件無疑將使印度醫療旅遊吸引力大打折扣。

質疑

對抗“超級細菌” 世衛四大對策

本報訊 名爲NDM-1的超級細菌最初是在2009年被英國卡迪夫大學的蒂姆·沃爾什確認。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發現了兩種細菌,從中找到了NDM-1。這名患者曾在印度住院治療。

NDM-1屬於“腸?U菌”的一種。大腸?U菌、沙門氏菌、艱難梭菌,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研究人員稱,這種超級細菌的特性是能夠附存於其他細菌生存,使其他細菌也產生其特別強的抗藥能力。更令醫學專家們擔憂的是,NDM-1的抗藥能力還會人傳人,使抗生素對人無效,繼而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

NDM-1甚至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爲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徵的最後方法。最關鍵的是,NDM-1是以DNA的結構出現,被稱爲質體。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在細菌中自由複製和移動,從而使這種細菌擁有傳播和變異的驚人潛能。

 

世界衛生組織20日敦促各國採取措施抗擊耐藥性細菌,減少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政府將控制和預防耐藥性細菌的重點集中在四個主要方面:

監測耐藥性細菌;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建議醫務工作者和公衆合理使用抗生素;

引進或執行有關停止無處方銷售抗生素的法規;

嚴格執行預防和控制措施,比如洗手措施等,特別是在醫療保健機構中,這些措施必須得到執行。

世衛組織表示將繼續幫助各國制定合理政策並協調國際努力,共同抗擊耐藥性細菌。世衛組織還表示,將把抗擊耐藥性細菌作爲2011年世界衛生日主題。

困境

耐藥性細菌隊伍壯大

世界上能稱得上“超級細菌”之稱的細菌有好幾種,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泛耐藥性鮑曼不動桿菌等。它們是對三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的“多重耐藥菌”,有些甚至對七種抗生素同時耐藥的“泛耐藥菌”。不過,“超級細菌”耐藥性之強、演變之快以及隊伍之壯大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耐藥性不斷變強

以MRSA的耐藥性變化爲例:20世紀50年代以前,青黴素是治療MRSA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藥物,而到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對青黴素耐藥的MRSA,但更爲廣譜的抗生素甲氧西林對其仍有效。但僅僅20年後,就出現了對甲氧西林耐藥的MRSA。

MRSA自1961年被發現後,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就已成爲全球發生率最高的醫院內感染病原菌之一。全世界範圍內,目前能夠被證實對MRSA有效的只有萬古黴素。因此,MRSA被列爲世界三大最難解決感染性疾患的第一位。MRSA被發現後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範圍內蔓延,據估計每年大約有十萬人因爲感染MRSA而住院治療。

而更恐怖的是,1997年,對萬古黴素中度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ISA)出現了,而對萬古黴素完全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也在五年後出現。廣東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所副所長鄧小玲博士指出,目前,國內不少醫院在長期住院的重症病人身上發現了VISA的身影,而VRSA尚未在我國被發現,“但就目前耐藥情況而言,治療起來已非常棘手。”

最讓人擔心的事情是細菌的廣泛蔓延。1997年,在紐約發現了CA-MRSA的另一個變種,而類似的變種出現了17個。它們的出現意味着MRSA家族開始走出醫院,大開殺戒。監獄、體育館等地方成爲CA-MRSA感染的新根據地,病菌迅速在英、美兩國蔓延,並有向世界性流行發展的趨勢。

最怕“後抗生素時代”

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認爲,這次出現的“超級細菌”本身並不可怕,但從長遠看來,真正具有威脅性的,是不斷產生新的“超級細菌”,它們會對越來越多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由此人們不禁擔心,如果有一天,出現一種超“超級細菌”,所有的抗生素都對它不起作用時,怎麼辦?

 

&ldq

uo;那人類就相當於重新回到了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也就是所謂的‘後抗生素時代’。”肖永紅說。“後抗生素時代”描繪的是一幅可怕的景象:全球將面臨抗生素類藥品無效,人類將再次經歷無法控制感染類疾病的黑暗時代。

不管以上假設是否將成爲現實,可以肯定的是,人們無法預料下一個“超級細菌”的出現,而細菌耐藥性已成爲21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它對人類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威脅絕不亞於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鄧小玲說。

反思

濫用抗生素練出細菌抗藥性

本報訊 19日,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陳蔚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抗生素的濫用是“超級細菌”產生的罪魁禍首。她指出,“多重耐藥菌的產生並非前所未有,也不是意料之外”,“逃過藥物存活下來,也是細菌自身的生存機制”。

“超級細菌”的出現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濫用抗生素問題的思考。自上世紀40年代以青黴素爲代表的第一批抗生素誕生以來,抗生素濫用已經成爲一個全球性問題。超量、超時、不對症使用或未嚴格規範使用抗生素都屬於濫用。

新藥研發趕不上變異

如果從弗萊明1929年發表《論青黴菌培養物的抗菌作用》論文算起,抗生素與病菌之間的“拉鋸戰”已有80年。人類爲了對付層出不窮的致病微生物,不斷研發出各類新型抗生素。而細菌爲了生存,不斷變異進化,形成可耐受抗生素的新細菌,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2000年輝瑞的利奈唑烷的上市引起醫學界的轟動,被人們寄予厚望。但僅僅不到一年,就出現了耐藥病菌的報道。新藥越來越少,耐藥性的超級病菌卻越來越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新抗生素的開發速度遠遠跟不上耐藥超級病菌發生的步伐。一種需要十幾年研發的新型抗生素問世後,最快僅需幾個月時間,就會有耐藥細菌產生。這讓人類遭遇了研發速度遠遠落後於耐藥病菌出現速度的尷尬。

因此,有專家表示,單靠開發新的抗菌藥對抗細菌並不現實,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完善抗生素監管制度

世衛組織早在今年5月就曾對合理用藥發出警告指出,全球有50%以上的藥物售賣和使用是錯誤甚至非法的,而利益驅動是

全球抗生素用藥量大增的主要因素。

印度傳染病專家加法爾承認,印度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現象較爲嚴重的國家,造成某些抗生素對60%至70%的印度人口不能起到有效抗菌作用。而發達國家這樣的比例平均只有15%。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