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寶寶常做噩夢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常做噩夢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因素

睡前過度緊張、過度興奮、例如孩子初次離開父母在陌生環境中睡眠、各種內心衝突和焦慮情緒均可誘發本症,睡前聽講恐怖故事、看恐怖影視也是誘因之一。

身體因素

發熱、臥室空氣污濁、被褥過厚、睡眠姿勢不當、胸前受壓等身體不適均可誘發。此外,飲食習慣不良如晚餐過飽或飲食太少而呈飢餓狀態也是誘發本症的原因之一

寶寶常做噩夢的原因有哪些

生活細節與噩夢的關係

1.辛辣食物

一項研究顯示,晚睡前吃辛辣食物和不吃辛辣食物的兩組健康男子的睡眠情況相比,吃辛辣食物休息時,醒來的次數更多,睡眠質量更差。這說明辛辣食物能提高體溫,從而擾亂睡眠。

2.食物的脂肪含量

有人研究發現白天吃高脂肪食物越多,睡眠質量越差。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對夢有消極影響,容易讓人做壞夢。

3.酒精

酒精是使人短時間內入睡的鎮靜劑,但是一旦它的作用逐漸消失,就會使人過早醒來。飲酒過多還可能導致噩夢和壞夢。那些有戒酒經歷的人也經常做噩夢。

4.藥物

抗抑鬱藥、巴比妥類鎮靜劑和麻醉藥等藥物有副作用,可能會使人產生噩夢。

5.疾病

流感等發燒疾病常引起噩夢。呼吸短暫和嗜睡病等睡眠紊亂也會增加壞夢和噩夢的發生率。

是噩夢,還是夜驚症?

夢發生在做夢期。孩子不是在做噩夢的時候哭,而是在噩夢結束之後,這時候他已經完全醒了。孩子睡着後大約3個小時會進入第一個做夢期,下半夜做 夢期會更頻繁發生,噩夢也大都出現在這時候。而夜驚的發作通常是入睡後1~4小時內,也就是夜晚的前1/3部分,這時孩子會從深睡期進入一個半甦醒的狀 態。假使這個過渡階段無法順利完成,孩子長時間停留在半睡半醒之間,他就會開始大叫和掙扎。在後面的表格中,你可以看到噩夢和夜驚的特徵比較。

寶寶常做噩夢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噩夢:臨睡別吃過飽

噩夢一般出現在睡眠的後半階段。與夜驚不同的是,在噩夢中驚哭的寶寶常常會自己從夢中驚醒或者被媽媽叫醒。寶寶通常能記得讓他恐怖的夢境,很容易接受媽媽的慰撫。

提示:爲了避免夢魘,臨睡前不要給寶寶吃得過飽,也不要讓寶寶接觸恐怖緊張的場景或故事情節。發生夢魘後,別問寶寶夢境的細節,只要抱住寶寶輕聲安撫即可。

孩子的閱讀題材

父母要做篩選

另外,導致孩子做噩夢的原因還可能是聽了一個恐怖的故事(雖然大人也許並不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可怕),看了可怕的電影或電視節目,甚至一些遊戲中的恐怖畫面也可能刺激到孩子,讓他們產生了聯想。資料顯示,2~4歲的孩子特別容易做噩夢,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產生正常的恐懼感,想象力發展極快。有調查顯示,10%~50%的兒童在3~5歲時常會做噩夢。

張柏芳建議,不要讓孩子睡前看帶有恐怖色彩或可怕情節的電視或書籍,平日多讓孩子接觸有趣的、幽默的、平和的讀物。另外,要確保孩子能夠得到充足的睡眠。一些專家認爲,睡眠時間不夠、睡覺沒有規律,容易導致孩子夜間做噩夢。生活有規律、心情平靜的孩子,就不容易產生恐懼的想法。

Tips

“夜驚”不是發噩夢

有一種情況並不是真正的做夢,而“夜間悚慄”,有時又叫做“夜驚”。孩子在睡眠中突然坐起大聲嘶喊或說夢話,甚至呼吸、心跳加快又盜汗,兩眼呆滯,叫他們也不回答。幾分鐘後,孩子又自己安靜躺下睡著,第二天早上問他,也完全不記得這麼一回事。

這種夜間悚慄一般是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所以說不算真正的做夢。大約有5%的兒童有過此現象,和家族遺傳有關,也就是說家裏其他人可能也有過相似的情況。這種情況頗爲嚇人,是嚇着看到的家人,而不是他本人。

其實,這對孩子本人沒什麼傷害性,大部分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就很少再出現。如果父母碰上孩子有這種現象時,千萬不要擔心,發生當時安慰孩子也沒什麼效果,只要幫他擦擦汗就行了。

有小部分孩子可能出現夢遊現象,也就是爬下牀,走出去,一旦孩子出現夢遊,只要看好他們,別讓夢遊者走出門外遭受碰撞就好。

小練習:讓孩子不那麼“怕黑”

每個人天生都會對“黑”有害怕的心理,而噩夢更能刺激或者強化孩子對於黑暗的恐懼。可以用一些積極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認識“黑暗”:比如在晚上,和孩子一起從窗戶向天上望,讓他看看漆黑的夜晚,其實也會有星星和月亮這樣明亮可愛的東西存在;平時,給他講一些和黑暗有關係的有趣故事或者描述勇敢的故事;也可以在孩子房間的天花板上分散地粘貼一些熒光圖形,讓他的夜晚不至於黑得那麼“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