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呢?讓孩子學會做家務的好處很多,家長可不要太過於勤快,偶爾也要孩子學着幫家長分擔,新一年,需要摒除舊觀念,接受新觀念,下面這些大錯特錯的教育方式,家長們看看自己是否“完美躺槍”~

不讓孩子做家務

現在很多家長因爲疼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家務,但是在很多歐美國家,孩子從小做家務已經是一種共識。

哈佛大學曾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爲15:1,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此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而聰明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動了:

3-4歲的孩子,是家長引入負責概念的好時機,家長們可以通過遊戲引導孩子做簡單的家務,多多鼓勵孩子做家務,比如:丟垃圾、收拾玩具、鍛鍊獨立刷牙、學習疊衣服等。

4-7歲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比較具體的家務,家長們可以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邀請孩子加入,比如飯前擺好碗筷、飯後擦桌洗碗、擺放好毛巾等小傢俱。

6-8歲的孩子,已經是上小學的時候了,家長應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家務,比如整理書包、自己穿衣、每週打掃房間等。

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01 讓孩子意識到家庭責任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務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家庭成員的事,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儘可能地參與,幫助家長分擔家務。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孩子才更願意付出,纔會越來越具備責任感。

02 尊重孩子,給予孩子選擇權

如果孩子不喜歡做家務,不要生硬地強迫他,家長可以邀請孩子開個家庭會議,將家務列成一個清單,讓孩子自主選擇其中一兩項。

03 保持耐心,多誇獎孩子

孩子一開始做家務會比較粗糙,家長們要保持耐心,對孩子不要太苛刻,給予孩子一些積極的鼓勵會激發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孩子不應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應該表揚孩子具體做了什麼。

04 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孩子

如果家長一味地抱怨做家務很髒很累,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抗拒做家務,家長們應該多傳遞積極的正能量情緒,以身作則,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物質獎勵孩子的進步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採用獎勵式教育,尤其是物質獎勵,這種獎勵成爲家長們快速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父母怎麼引導孩子做家務呢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挑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成兩組,對一組說:“畫得好就給獎賞”,然後對另一組說:“想看看你們的畫”。三個星期後,第一組的孩子們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興趣也明顯降低,而第二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地積極繪畫。

物質獎勵雖然減去了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間,也許可能對孩子的學習和做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孩子一旦取得進步就獲得獎勵,漸漸地就會讓孩子變得功利性,讓孩子產生做事情就要拿獎勵的思維定勢,也就是說,孩子一旦認爲事情無利可圖,就會失去動力。

因此,當孩子表現好時,聰明的家長應如何正確表揚呢?

01 少用物質獎勵,給予精神鼓勵

精神獎勵孩子的方法有語言和行爲兩種,低層次上的激勵是語言,高層次的激勵則是行爲上的表達,比如你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等都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家長親友的尊重和認同,堅持的行動得到回報,這對孩子來說,比簡單的物質獎勵帶來的滿足感更強烈。因此,家長們多用心、用愛獎勵孩子,對孩子纔是一生有效的激勵。

02 獎勵過程而不是結果

對孩子進行獎勵時,應該具體獎勵孩子的過程與行爲,而不是事情的結果。當孩子獨立完成家務了,你可以獎勵孩子認真完成家務的過程;當孩子學習成績取得進步了,你可以獎勵孩子認真學習的態度與過程等。

認爲對孩子說話不算數沒關係

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把對孩子的承諾當成時哄孩子的手段,認爲孩子不會放在心上,事實上,正是因爲這樣日常的“說話不算數”不斷積累起來,讓許多孩子認爲家長不守信用,自己也能夠不講誠信。

作爲和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誠信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想讓孩子的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諾言是因爲稀有才覺得珍貴,家長們不要輕易許諾,一旦向孩子承諾,家長就要儘量完成,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只有這樣,孩子纔會感到被重視,被尊重,避免孩子養成說謊、不講信用,言行不一致的壞習慣。

不捨得讓孩子吃苦

如今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心頭肉,認爲“疼都來不及,怎麼捨得他吃苦”。實際上,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吃苦。

“少時享福,長大無福”。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當演員姜文拍完《讓子彈飛》後,便從大衆的視線中消失了整整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內,他帶着兩個兒子到新疆鍛鍊,住最簡陋的房子,實行最嚴格的計劃。

姜文把從小嬌生慣養、備受寵溺、總愛無理取鬧的”小公子“,硬生生鍛鍊成精力充沛、身體強壯,能夠與野兔賽跑的”野孩子“。

他認爲: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食物不是營養品,而是苦。

讓孩子多吃苦是百利而無害的,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身體,還增強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少時吃苦不算苦,算財富。同時,他還計劃每年都要帶孩子去最艱苦的環境中鍛鍊。

經歷苦難,纔可以讓孩子快速成長,甚至帶來脫胎換骨。而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知道苦難本身有多大的意義,而是經歷苦難的整個過程對孩子帶來的思考與感悟,是對孩子心性的磨練,讓孩子能夠接受生活中的不順利,並更好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