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只會吼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只會吼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吼孩子的父母只會證明自己有多失敗,對孩子發脾氣的父母是永遠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接下來看看下文吧。

在小區裏碰見這樣一幕:快到午飯時間了,媽媽要扯着孩子回家做飯,可孩子玩得正高興,不願回去。

見孩子不聽話,這位媽媽瞬間炸了毛,指着孩子厲聲咆哮:“你是野孩子嗎?玩會兒就得了,沒完沒了是吧!你看看,誰家孩子像你一樣,一點兒不聽話,我怎麼生出你這麼個東西!”

罵完,還不忘將孩子的玩具重重摔在地上。

一旁的小夥伴頓時嚇壞了,紛紛躲開。只有小男孩咬着自己的手指杵在原地,一臉恐懼,一句話也不敢說。

看到這一幕,不禁令人心酸。作爲父母,我們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真的管用嗎? 對孩子未來成長會不會造成陰影?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媽媽們大吼大叫的聲音,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孩子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內容,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了。

研究表明,大聲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而且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具體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1、吼孩子影響學習成績

研究發現,父母越大聲,孩子的注意力越無法集中。

上學前被父母吼叫過的孩子,到了學校精神渙散,情緒無處發泄,只能將氣撒在課業上。

長此以往,直接導致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成績自然越來越差。

2、吼孩子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吼叫孩子,無論罵了什麼,在孩子心裏永遠只會翻譯爲一種意思,那就是——爸爸媽媽不愛我了。

尤其是有兩個寶寶的家庭,對其中任何一個吼叫,孩子都會理解爲,爸爸媽媽更愛另一個孩子,不愛我!

對孩子大吼大叫、衝孩子發脾氣,更會導致孩子有意躲避和疏遠父母,影響親子關係的健康和諧發展。

3、吼孩子影響孩子性格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父母動不動就情緒崩潰,愛發脾氣,遇事無法冷靜溝通……那麼,這些不正確的示範,日積月累,便會對孩子的性格、甚至精神健康,產生極大影響。

具體表現爲,經常被父母吼、遭到父母批評呵斥的孩子,相比同齡人,更自卑,更缺乏自信,言語容易帶有攻擊性,有的甚至會走上抑鬱的道路。

4、吼孩子影響孩子自我認知

父母吼孩子,會令孩子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你越是吼,他越是不聽話,不願意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即便他明白,你是對的。

心理學家莫納舒爾認爲: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吼叫和命令,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也將很難學到積極的社交方式,樹立正確的三觀。

媽咪學園資深心理專家講師邱波老師曾講過一個案例:

7歲的童童,連續尿牀一個月,父母帶孩子進行醫學檢查,沒有任何病理問題。 邱波老師發現,孩子內心埋藏着巨量的恐懼情緒,不能面對,也無法調適,進而演變成對黑暗房間的幻想,從而造成尿牀現象

進一步瞭解發現,最根源原因是,孩子父親情緒暴躁,母親怯懦退縮,父親時常用吼叫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導致孩子對父親有着很大的恐懼。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上週,公司組織出遊,允許帶家屬,正值暑假,有兩位同事便帶了小孩。

來到一處五彩斑斕的噴泉邊,孩子們抑制不住心中喜悅,在噴泉周圍竄來竄去,弄溼了衣服。

一位媽媽看到後,衝過去指着自家孩子的鼻子大聲呵斥:“帶你個小兔崽子出來一點兒也不省心,再不聽話就一個人滾回去。”

不料,孩子非但對媽媽的責罵充耳不聞,甚至比媽媽還大聲地反罵了回去:“你看你,像個潑婦一樣,這麼兇,我還不想跟你玩了呢!“

看到這尷尬的一幕,衆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一場母子間的對罵,最後以同事扯着兒子氣呼呼地提前離開而告終。

只會吼孩子的父母,能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什麼樣的父母,便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這話,果然一點兒不假。

反觀另一位同事,同樣是孩子貪玩弄溼衣服,她的處理方法,明顯要冷靜理智得多。

只見她一直在旁邊關注着孩子,關鍵時刻提醒孩子注意腳下安全。等孩子玩夠了、玩累了,她從隨身攜帶的書包裏拿出一件乾淨T恤,把孩子領到衛生間,幫他換上。

有人好奇她爲何如此淡定從容。她說,小孩子本就是好動多動的,多運動對於身心和智力發育,都有好處。與其限制他,不如告訴他怎麼玩,要注意什麼。

這位媽媽說,在幫孩子換上乾衣服的過程中,她和孩子聊了聊,溼衣服貼在身上什麼感覺。孩子說,不舒服,想趕緊換掉呢。於是,她趁熱打鐵,給孩子講了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在這過程中,孩子一直在注意的聽,想必,下一次遇到噴泉,他會表現得比這次好。

同事們聽後極爲感慨,如果說,吼叫對孩子是無形的傷害,那麼,在衆人面前吼孩子,無疑對孩子是身心的雙重摧殘。

想以吼叫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適得其反。

試想,當你從容理智時,你會大吼大叫嗎?當你的溝通有效時,你會大吼大叫嗎?親愛的父母們,你想過嗎?往往吼叫暴露出來的,是我們的無力或者無計可施。

那麼,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什麼方式纔是正確的?如果你反覆和他講道理,他就是不聽,怎麼辦?不妨試試以下幾點。

1、爲人父母后,要學會管理情緒

調查顯示,有很大比例的父母,在生活中都免不了朝年幼的孩子大吼大叫。

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而控制情緒,卻不是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就做到的事。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和行爲。

因此,請合理控制你的情緒,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他明白,好好說話,纔是生活中溝通的常態,而不是大吼大叫。

2、低齡的寶寶聽不懂道理,怎麼辦?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聽不懂道理,怎麼教育他?舉個例子吧。

朋友家的兒子不到2歲,聰明可愛,喜歡在房間裏到處走動,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最近,小傢伙迷上了“插座”。當家長的都知道,一兩歲的孩子,正是喜歡扣扣這裏、弄弄那裏的年紀,對於一切小洞、小窟窿都不肯放過。這個寶貝也不例外。總想試試看,自己胖乎乎的小手指,能不能插進插座上的窟窿眼中。

每逢此時,家長們會告訴寶寶,不能這樣,這樣危險。可事實上,他們根本聽不懂。一來孩子太小,理解能力本來就有限,家長說的危險,他未必能真正意識到。二來,這樣的年紀正是探索世界的時候,這種好奇的舉動,是身心發育的必然過程,實屬正常。

然而,朋友的做法卻值得大家借鑑。每次,當寶寶靠近茶几邊的插座時,朋友就趕忙把他抱開。再次靠近,再次抱開。如此堅持,若干次後,寶寶自然明白了,那個東西是不能碰的。

媽媽們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學會溫柔的堅持,即便孩子一百次一千次的想去摸那個插座,也一定要記得,不要急,不要吼,堅持重複你的動作。

3、繪本動畫中的可愛形象,都是孩子模仿的動力

年齡稍大一點兒的小朋友,繪本、動畫人物、故事書,都能對孩子的行爲產生良性影響。與其說教,不如找到合適的繪本,讓他看看書裏的小哥哥小姐姐是怎麼做的,孩子會樂於模仿喜歡的人物。這也是愛莎公主、小丑魚、大衛、小豬佩奇們風靡的原因之一吧。

再舉個例子吧。

四歲左右的小朋友,特別喜歡恐龍。我認識的泡泡小朋友,甚至能說出好幾十種恐龍的名字來。有一次,泡泡在外面玩的時候,和小朋友發生了矛盾,情急之下泡泡用力將那位小朋友推到在地,並且堅決拒絕道歉。

回家後,媽媽爲了讓泡泡明白這樣處理問題不對,就用他最喜歡的小恐龍,編了個故事。故事裏,小恐龍爲了搶鞦韆,也和小朋友發生了矛盾,最後,小恐龍明白這樣做不好,於是主動去找好朋友和好、道歉,兩個小夥伴快樂的蕩起了鞦韆。

瞧,泡泡媽用講故事的形式,解決了問題。對於只有幾歲、認知能力尚在發展過程中的小朋友來說,這效果啊,比講道理好用百倍呢。

4、不吼不叫,低聲講道理

有心理學家對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父母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低聲教育相比大吼大叫,效果明顯要好得多。

正如北師大教授錢志亮曾說:父母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父母用高分貝的聲音震懾孩子,試圖讓孩子聽話,時間一長,孩子反而會麻痹,對父母的言行置若罔聞。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並且以他的年紀,也能聽懂道理了,那麼,可以試試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給他講講道理。不要奢望一次見效。即便是成年人,也難以達到這個效果,更何況孩子。做好堅持的準備,當一次兩次三次……都不見效時,你依然要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5、父母相愛,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

前段時間,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深以爲然。

父母相愛,可以最大程度地爲孩子提供其樂融融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情緒感染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反,父母之間氣氛緊張,不能心平氣和來溝通,時常爭吵不斷的家庭,孩子的身心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

研究表明,父母相愛,能夠最大限度地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父母相愛的家庭,更容易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吼叫能解決問題,那麼,驢將統治世界。

話糙理不糙。 只會吼孩子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