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讓孩子感到幸福,請這樣做!

想讓孩子感到幸福,請這樣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個學生的媽媽最近跟我說,她覺得她自己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也應該是個普通人,未來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健康快樂最重要。在她看來,人的一生平淡、溫暖纔是最好的。希望孩子能始終保持一種溫馨和平常心,少一點功利性,那樣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

這幾句話聽在我耳裏覺得非常溫暖和美好。我完全能接收到這位媽媽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最近在網上做在線家庭教育諮詢時,也有位媽媽,挺苦惱的,來問我說:6歲的女兒變得很難相處,不肯聽她的話,反倒是對爸爸的話挺愛聽。

我問這位媽媽,平時跟女兒相處主要是做些什麼?她想想,也沒什麼,無非是各種生活瑣事,比如有一天她要求女兒自己洗襪子,孩子不樂意,把臉盆給打翻了。然後我又問,那孩子喜歡爸爸什麼?她說,喜歡爸爸會彈鋼琴,兩人在一起能玩得很開心。

6歲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新階段,在此之前是更多地聽從父母的意見,在此之後是自己的主張變得越來越強烈;在此之前是對媽媽有全然的依賴,因爲需要很多照顧,在此之後則對外部世界有越來越大的好奇心。但這些理論我都沒有跟這位媽媽講,因爲她需要的是解決之道,而對孩子來說,問題的解決總是要通過非常具體的、切實的行動。

想讓孩子感到幸福,請這樣做!

所以我給了這位媽媽兩個建議:

第一,展現自己的愛好與專長,讓自己從“生活瑣事的照料者”這個角色中擺脫出來。這是很多媽媽都容易陷入的誤區。有了孩子以後,在家裏的身份角色單一,把從前的興趣、愛好都廢棄了,整個人就失去光彩。事實上,如果能展示出自己最有趣、最優秀的那些特長,很容易就會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覺得:哇,我的媽媽真棒!

而且從媽媽的興趣、愛好中,孩子能夠獲得多元化的滋養,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美好。媽媽可以邀請孩子與她一起享受這些“小確幸”:媽媽先做起來,帶動孩子一起參與。就像爸爸會彈鋼琴,孩子就可以一起享受音樂,哪怕她並不彈琴,也可以跟着爸爸的彈奏唱歌、跳舞。

第二,跟孩子相處不只有“提要求”這一種方式,恰相反,佔據生活大部分時間的,應該是大家一起做各種有趣的事情。比如,我們家孩子喜歡搭樂高,我會協助他找材料(很瑣碎,是他最不喜歡的步驟),進而跟他一起發展出給材料分類的新方法。比如,我們家孩子還喜歡畫畫,而我擅長寫故事,我倆就來合作:他爲我寫的故事配上插畫,我爲他的畫兒編出新故事。

這也是很多媽媽容易陷入的誤區,把自己固定在了“行爲習慣的監督者”這個角色裏。當然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很重要,但是,這並非生活的全部。事實上從我的經驗來說,如果媽媽能愉快而投入地陪伴孩子做各種好玩的事,孩子在這些經歷中對媽媽的信任度、親切感和合作性都非常高,這種相處模式會延展到其他方面:當媽媽提出行爲要求時,孩子的響應度也更高。

或許可以總結爲:感受到幸福的孩子,被幸福感浸潤的孩子,更願意付出,更樂於合作。

更多提升幸福感的小技巧

想讓孩子感到幸福,請這樣做! 第2張

其實小孩子是非常容易滿足的,一點點“小確幸”都能讓他幸福滿滿,完全不需要大動干戈,只需要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稍微多花一些心思而已。而每當他感到幸福時,都會很直接地通過表情、言語和肢體動作表達出來,這反過來也給了我很多的鼓舞:他的愉快、興奮,就像家裏的陽光,會感染到每一個人。我總結了一部分能帶給他,也帶給我自己幸福感的小動作。

運用故事和意象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寫故事”的專長,爸爸媽媽們完全可以藉助現成的素材。比如我們家孩子特別喜歡龍貓,在採買日常用品比如靠墊、浴巾、拖鞋時,我就會找找相關的設計,每次都有很好的效果。圍巾和帽子我定做了小恐龍款,他可以扮演一隻暖暖和和的小怪物,把相關的繪本故事都演上一遍。襪套今年找了小苗苗款的,很清新。我甚至買了一頂同款的毛絨帽子給自己戴。小傢伙超愛摸我的頭,哈哈!

保持適度的冗餘

想讓孩子感到幸福,請這樣做! 第3張

比如我們家的零食櫃裏總有好多存貨,而且還會定期補充。所以在孩子的“心理賬戶”上,零食這一項永遠有結餘。“不用擔心匱乏”不僅是安全感,其實也是一種幸福感。孩子因爲有絕對的信心,就更願意約束自己:不會一口氣超量地胡吃海塞。當然,我也限定了,是“適度”冗餘,我們會定期整理零食櫃,看看有哪些品種剩餘數量較多,在清理掉它們之前,就不再補充,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資源管理意識。

時不時來點變化

新鮮感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養分,而再好的東西如果持續不變、不斷重複也會邊際效用遞減。所以,在我上面的舉例中大家或許已經看到,比如對意象的選擇,就會有好幾種,事實上每一次提供出新的意象,我們家孩子都會歡喜很久。還可以不定期地做點與平常不一樣的事兒。比如說去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畫展、逛逛博物館。前提是,要抱着輕鬆愉快、享受樂趣的心情,確保這些都是自己本身就喜歡做的,不要帶功利性,要求孩子必須從中“學習”到什麼。

超出預期一點點

最後,爸爸媽媽其實是最瞭解孩子心願的人,我會傾向於在合理的範圍內,不僅滿足孩子的心願,而且超出他的期待那麼一點點。這裏有幾點:首先是對孩子願望的理解,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去給他家長認爲的好東西。其次就是多出來的那一點點,其實並沒有增加太多的花費(不管是精力還是金錢),卻恰恰就是幸福感的最佳來源。你可以稱它爲驚喜,而我則更願意理解爲:剛剛正好滿足的是需要,超出部分提供的是愛。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