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名詞解釋:什麼是幼兒繪本

名詞解釋:什麼是幼兒繪本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詞解釋:什麼是幼兒繪本

名詞解釋:什麼是幼兒繪本

  繪本也叫圖畫書

“繪本”這個詞來自於日文,與英文對應的是“picture book”。從一般意義上講,繪本或圖畫書所指的對象是相同的,即那些圖文緊密結合的圖書。有意思的是,繪本這個詞在世界範圍比較通行的理解是“爲兒童”創作的圖書,但在大陸,繪本這個詞的最初流行反而是與“爲成人”創作的繪本有關,儘管在此之前國內的有識之士已經“爲兒童”的繪本創作、編輯和推廣做了很多自覺地努力。本文所談的“繪本”,不包括那些爲成人所作的書,儘管筆者不反對成人去閱讀那些專門爲孩子創作的繪本,也不認爲那些爲兒童創作的繪本的讀者僅僅侷限於較小的年齡範圍。

繪本作爲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它源自於作者的直覺,它憑藉作者心靈的力量對事物進行整體性的把握。直覺的特點是形象的,用以表現作者直覺感受的東西只能是意象,並且具有獨特性。創作是形象而具體的, 而概念卻是理性的、邏輯的。用理性的、邏輯的語言去概括形象的、極富個性化的創作,這本身就是一個困難。理論總也不可能準確地指涉對象本身。繪本本身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種理論都受到歷史的侷限,都只能站在一個特定的點上給它下定義,要讓一個固定的有侷限的概念去闡釋不斷髮展變化的繪本創作和發展過程,也是難以做到的。這也是繪本概念難於精確把握的原因。

近年來,因爲工作的緣故和作爲父親的緣故,筆者接觸、購買並且爲孩子讀過大量的繪本,所以在下筆前腦中馬上涌現出無數繪本的影像,它們中的每一本都是作者個人生命體驗和藝術體驗的獨特表達,他們如此富有藝術的個性,而又能夠超越作者的時代被廣泛流傳;它們承載了許多人類共同的價值,同時又以孩子能夠接受和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每一本繪本都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孩子進入遨遊的獨特世界。筆者認爲探討繪本的特點和它的多元價值應該從每一本書出發,去仔細分析每一本繪本,而不只是企圖去尋求“普遍”的繪本概念、特點和價值。

在接下來的文字裏大家還將看到,在世界繪本創作、出版和研究領域已經有無數的大師做了各個層面的工作,只是他們的工作沒有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如果通過本文能夠讓更多的同仁瞭解到這些大師們的努力和他們工作的價值,並且由此把繪本這個充滿神奇魅力的禮物經由老師和父母帶給孩子,這大概是本文所能夠做的最有價值的努力了;另一方面,儘管繪本解釋起來是如此的困難,而且也許無法給出繪本的最終定義,本文還是力圖從“繪本的構成和呈現形式”、“作爲兒童讀物(特別是作爲兒童文學)的繪本”、“繪本的歷史性考察”“現代意義繪本的誕生與發展”等幾個不同的視角來理解和描述繪本的一些特性,希望能夠對有志於此的同仁有所啓發。

  繪本的結構和呈現形式

  繪本中的圖畫

“繪本里有非常出色的文章,非常出色的圖畫。”(鬆居直),從圖書結構的角度來分析,繪本里有文字和圖(無字書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但是繪本不同於一般有文字、有圖畫的書;繪本里的圖畫、文字和圖文關係是有特定要求的。兒童文學家彭懿在他的新作《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中指出,“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繪本是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

所以,就繪本而言,“畫”是它的生命線,兒童憑藉圖畫來讀懂故事的脈絡或者理解圖畫提供的知識、信息,因此繪本的畫不是插圖,它不是隻爲了表現文字已經表白的那部分內容,不是作爲文字的“助手”來出現,而是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創作,它的內涵甚至比文字講述的更豐富。繪本通過視覺來吸引孩子,繪本中的繪畫誠然可以作爲獨立的繪畫作品來欣賞,但它不僅僅是通過線條和色彩的配合或對於構圖和形式審美而引起孩子的愉悅,兒童與繪本中的繪畫的關係,首先是在畫上看出故事或知識、信息,對他來說這就是讀書的最初入口,畫引起孩子的興趣。如果畫上表現出故事,孩子的眼睛是會發現它的。

鬆居直先生談到對圖畫的要求時說“我選擇的標準是他的畫能不能講故事。他光會畫情節是不夠的,必須能夠理解情節,另外還要跟故事的背景聯繫起來。”所以,繪本中的圖畫應該能夠“講述”、必須能夠表現圖書的內容、主題和細節,富有藝術表現力、有豐富的細節等待孩子去發現,並能夠和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連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起孩子的共鳴。繪本里的圖畫不能視爲獨立的繪畫藝術,它不能讓孩子僅停留在欣賞繪畫的地步,它要使孩子以畫爲線索進入另一個世界、要在孩子心中創造一個立體的世界。繪本里圖畫的“講述”的功能、或者語言功能、“不需要文字,圖畫就可以講故事”的能力,是繪本對“圖”的基本要求。

繪本還強調畫面的連貫,即畫與畫之間的銜接、連續,在規定的幾十頁內,畫面要形成一個連續的視覺映像,這種銜起着推進故事、將讀者帶入情節發展中的作用。同時,要不斷展開故事,就需要不斷地保持和發展形象,注重在圖畫之間埋下線索。繪畫要能表情豐富的講故事、生動地展開情節,還必須具有動感和節奏。這些要求,尤其在“無字書”中顯得尤爲突出,去除了文字的輔助,無字書挑戰了作者如何單純用圖畫爲孩子說故事的能耐:要讓無字書不致變成畫冊,無字書必須作到圖象時空及故事結構嚴謹、啓發情感或激發思考與想象力,還要能兼顧孩子發現的樂趣。

美國凱迪克獎和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是世界權威的繪本大獎,我們可以從它們評選優秀繪本的標準來進一步瞭解繪本對“圖”的要求。凱迪克獎的標準:是否使用優秀的藝術技巧?圖畫是否能夠巧妙的呈現此書的故事、主題或概念?圖畫的風格是否非常適合此書的故事、主題或概念?透過圖畫,是否能完整傳遞出書中的故事情節、角色、氣氛與訊息?凱特.格林納威獎標準:圖畫選擇的媒體材料是否恰當?畫家的個人風格是否有創意而且獨特?風格是否有利於表現主題?整本書的畫風是否一致?

  繪本中的圖文關係

對於繪本中的圖文關係,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表述:“圖畫與文字相互依存”“圖畫與文字交織表達”“圖畫和文字共同承擔敘事的責任”等,鬆居直先生在《我的繪本論》有一個形象的表述“文乘圖”,而不是“文加圖”。這個乘號,不僅僅表明繪本中圖文的內在關係,比如繪畫的畫法、風格等要根據故事或或講述內容的要求來選擇,要服務於內容,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要求,或者說是互相協調地結合、水乳交融、和諧的關係;再比如圖文具有相互補充、映照、甚至反襯的關係。同時也是對它們外在呈現形式的要求,從封面到環襯、扉頁、正文、封底,圖畫和文字的搭配關係都要符合“美”或“藝術”的要求,關注細節,並且有助於要表達的主題和內容。《東方娃娃》雜誌社資深繪本編輯龔慧瑛認爲“好的繪本是一個完美的姻緣。”換句話說好的繪本是一種文字與圖畫相結合的藝術品。正如戴維·劉易斯(David Lewis)在《閱讀當代繪本:圖繪文本》的導論中歸納:“長久以來,對於繪本這種形式的基本特徵取得了一個廣泛的共識,就是它結合了兩種不同的表現模式--圖畫(pictures)與文字(word)--成爲一個複合的文本(composite test)。”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說:“一本繪本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故事。”對於圖文關係,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的評選標準是:排版上圖文整合程度如何?圖文是否彼此呼應?圖是否有利於解釋文、或者只是裝飾作用?書中要有傳達的信息,圖畫是否正確且清晰?

  繪本的整體設計

作爲完整的圖書藝術,僅僅關注圖畫、文字還是不夠,正如鬆居直所說:“我認爲繪本是一個造型藝術,它有各種形狀,繪本必須根據故事來選擇正確的形狀。而且重量和印刷也不一樣……..書是非常有意思的造型藝術。”儘管,繪本的關鍵在於創造性的文圖配合,但作爲物質形態,書關係到大小、開本、紙張、形狀、輕重、裝訂、印刷、裝幀…….等諸多問題,所以,要從文、圖、製作等綜合的角度來考察繪本的特點,也就是對於整體制作的藝術性要求,讓孩子真正從中感受到書的魅力。還是以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的標準爲例:格式(字體、字型、間距)適當與否?格式有助於集中(還是分散)讀者注意力?書的尺寸是否適當?封面、扉頁、書名的作用如何?視覺印象上看圖書是否帶給讀者新體驗?或者能反映讀者既有的體驗?視覺藝術的品質如何?帶給讀者的整體印象如何?

所以,從繪本的包含的元素和各元素之間的關係來看,繪本乃是用創造性的方法把語言和繪畫這兩種藝術以特定的形式綜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現爲書這種獨特的物質形式。

  作爲兒童文學的繪本與作爲知識性讀物的繪本

通過討論繪本的結構和呈現形式,我們已經瞭解圖畫在繪本中的重要性以及繪本對圖文關係的要求,甚至也存在完全不依賴文字的“無字書”;上文也沒有對繪本中的“文字”進行專門的討論,這是不是表明“文字”在繪本中就不重要、或者可有可無,或者文字只是圖畫的補充或“助手”呢?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1、繪本強調圖畫的講述功能、語言功能,而且是作爲最本質的要求;2、無字書:作爲繪本中特殊的形式,它們雖然沒有文字,但是也有故事、有語言,實際上仍然存在支撐圖畫表現的語言,鬆居直先生甚至說“我不把這類圖畫書看作特別的東西”;3、從大量世界經典繪本實例來分析,大部分繪本呈現的形式是圖文結合的方式,文字的重要性一點也不輸於圖畫,許多繪本中的文字單獨抽出來也能成爲偉大的文學作品。

當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繪本作爲兒童文學中一個重要的類別的角度去考察繪本中的文字時,我們就會真正理解文字或者語言對於繪本的意義,理解繪本作爲兒童文學對文字的內在要求。從一般意義上說,繪本是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那麼文學性也必然是繪本的內在要求。美國兒童文學批評家臺貝卡.丁.盧肯斯指出:“孩子和成人一樣,渴望依靠閱讀擺脫現實的限制,探索世界,尋找自我,塑造全新的自己。”“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區別是在程度上,而不是在本質上”。文學是以語言爲材料或媒介的藝術,是具有審美意識形態性質的、凝結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交流的語言藝術。離開語言、文字、文學這幾個關鍵詞,繪本也就無從談起。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日常語言很大的差異。繪本語言或文字的文學性要求至少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想象性、創造性與虛擬性:文學是創造性的藝術,文學用語言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

2、 情感性:文學是情感的形式,或“情感的象徵”,文學表現人類對生活、事物所產生的情感,即使表達思想或說理,也以情感烘托出來 ,情感被客觀化,成爲了形式,可被觀賞 。

3、 體驗性:文學是作者生命體驗的結晶,它是生活的反映,又超越於生活。

4、 人文關懷、表現人類生存的母題:反映和關注人類普遍或共同的價值。

5、 審美性與愉悅性:文學具有審美功能,能使人愉悅。

除了作爲兒童文學的繪本,還有一些繪本重在知識傳達,我們可以簡單地把繪本劃分知識性繪本和文學性繪本,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一本繪本里往往是知識性與文學性兼具的。有些學者也把知識性的兒童讀物歸入廣義的兒童文學的範疇。但無論作爲兒童文學(性讀物)的繪本還是作爲兒童知識性讀物的繪本,都不能離開他的接受對象-----“兒童”來考察它們的特性和要求。美國凱迪克獎把繪本是否具有兒童性作爲一條重要的標準提出來:“評審團必須以兒童的理解力爲前提考慮該書是否有傑出的表現”。

顧名思義,兒童讀物的讀者是兒童,那麼以兒童爲中心、從兒童出發、遵循“兒童本位”的觀念是其應有之義。接受美學的觀點認爲:創作乃是一種對話,讀者在創作階段就已經進入了作品、並對文本施加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作品,在作者立意創作、選材時,讀者的形象就已經出現了,並且一直伴隨着作者,參與文本的創造。這個讀者就是隱含讀者,是作者在作品中設立的對話對象。這一點,對於理解繪本和其他兒童文學尤爲重要,我們在繪本往往都能發現“孩子”,都能察覺作者爲孩子留的若干扇“門”,這就是兒童的視角、兒童的入口,繪本的題材、主題、結構、語言、表現形式等都綜合體現了兒童這個隱形讀者的存在,其欣賞能力、趣味都在作品中體現出來了。兒童讀物的創作乃是一種先有讀者對象、一開始作者就已經意識到要爲現實生活中的特定羣體的寫作,這時,隱含讀者的設立明顯會受到現實讀者的影響,作者對兒童的瞭解程度、能不能將兒童的能力和興趣要求準確的反映到作品裏,就會影響兒童能否進入作品。這也正是繪本能夠從孩子內心得到認同的真正原因。根據這一點分析,繪本還應該具備如下適合孩子的特性:

1、 主題明確突出,讓孩子易於理解。

2、 由於面對兒童,繪本應具有文化眼光和文化傳承性質。

3、 語言淺顯精練、易懂、形象,生動活潑、規範,符合其年齡特點。

4、 結構單純,情節有趣,形象具體鮮明,想象豐富,還要使其內容、形式及表現手法都儘可能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

5、 描寫遊戲、反映遊戲、引導孩子游戲,對兒童遊戲精神給於肯定和張揚,幫助孩子宣泄剩餘精力、獲得快感,幫助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世界,獲得幽默想象的極大樂趣。

6、 審美快感以及由此產生的快樂性,能夠帶給孩子快樂,這一點一直被鬆居直所強調,他認爲,快樂的對於兒童閱讀的重要性超過其他所有的功能,而且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爲過。

7、 非功利性:與上述的遊戲精神和藝術精神關聯,他們大半都沒有讓孩子學習的目的,但卻有這方面的影響和效果。即使有所謂的教育性,也應是廣義的、無形的教育。

8、 要特別注重語言和繪畫的品質和藝術性(也包括書的整體藝術品質、藝術形式):兒童在審美心理結構中,順應能力較強,而同化能力較弱,使他們極易沉入作品,把自己整個交給作品,並被作品引導着前進。他們可塑性強,易感、易接受各種藝術形式和思想情感、易被規範整合,這既是優點也是弱點,完全取決於他們接受的作品的品質和品味。兒童正處在迅速成長時期,生活經驗少,世界觀、價值觀沒有形成,是接受各種印象最爲敏銳,並能終身留下痕跡的時期,藝術形象的感化力量在他們身上顯得更加明顯突出。孩童年時代所接觸的作品對他們這一生會有深遠的影響。

還有一點也許不應該被忽視,儘管它表面看來似乎與繪本作爲圖書的特殊形式和作爲兒童讀物的特殊形式本身無關,但是卻關係着我們的整個未來,那就是繪本的“理想主義”色彩。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這個世界能否變得更加美好,取決於我們在書中賦予的觀念。正如美國作家萊斯特所說“兒童文學體現着一種不尋常的希望”,這希望在於作者賦於作品和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力量,“真正的藝術就是對價值觀念至誠的追求…….正是對於善良的崇敬之感,才使得兒童文學成爲一種希望的文學。”這也是我們支撐我們從事這項工作的全部力量的源泉,因爲“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相信有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兒童往那個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或許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了。兒童文學圖書就是這樣一條路,它是一條未知或難以把握的路”(挪威兒童文學作家 託默德.豪根)

  繪本的歷史性考察

在考察現代意義上的“繪本”歷史之前,我們有必要對構成繪本的關鍵元素的給予歷史性的關注,這樣有助於理解它們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歷史關係。對於人類有聲語言的起源和及其與圖畫產生的先後順序,因爲缺少可以採信的依據,目前還沒有定論,早期的研究認爲在人類有聲語言產生之後,人們繼而用各種物件或圖畫傳遞消息,此後是圖畫文字的出現,圖畫文字進一步的發展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但現在開始有學者提出不同觀念,認爲人類有聲語言的產生是和圖畫文字相伴而生的,它與人的感官產生的直覺印象,以及在歷史發展中產生的壁畫有直接的聯繫。不管怎樣,至少可以肯定:

1、早期人類和兒童相似,思維的特徵表現爲連續性直覺形象思維形式。

2、早期人類已經開始運用繪畫來表達自己頭腦中的連續性直覺形象思維。早期的繪畫是人類溝通、交流,傳達信息、傳承文化(比如狩獵、種植的技術過程)的工具。早期繪畫的講述性和“言語”功能是非常突出的。

3、人類有聲語言和繪畫的起源具有相關性。這兩者是早期人類交流溝通,尤其是文化積累與傳承的主要形式。也許可以想象早期人類會把它們結合起來進行表述。聲音的文化(或口頭文化)和圖像文化(視覺文化)比文字文化至少要早幾萬年產生。距今大約3000年到2000年之間,人類才發明了文字。

4、文字與圖畫是同源的,文字起源於圖畫。最初,文字只是一種簡化的圖畫記事,從圖畫變化到象形文字,是不難的變遷,當圖畫不再表現原物、而是代表相似的物體時,圖畫進而就成爲文字了。

從上述的結論,我們不難理解作爲繪本的重要元素:繪畫、語言和文字之間所具有的天然的水乳交融的聯繫,以及這種聯繫又如何深深地根植在人類的本性之中;也不難理解,圖畫的講述、言語功能絕不是晚近纔有的,也同樣深深根植於人類的本性。當我們去思考兒童與早期人類之間的諸多相似性時、理解兒童發展歷程與早期人類發展歷程內在的一致性時,我們就會明白繪本這種形式和它的內在要求是具有怎樣強大的傳統;它又與人類的本性和孩子的思維及天性具有怎樣不可分割的聯繫。

在文字誕生之後,繪畫與故事結合起來的表現方式也一直沒有中斷過,在世界美術史上到處都可以發現“繪本的原型”。這種表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紀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文化。草紙的卷軸上繪製的“死亡之書”是死後世界的一種導遊書。

在中國公元4世紀的東晉時期就出現圖文並茂的畫卷。看它的藝術成就,我們就能看到這種畫卷形式早就成熟。9世紀末,日本就受到中國圖卷印象的影響而有所成就,江戶時代(17世紀~)在民間普及版畫製作的繪本。

在印度,7世紀左右已經有表現他們宇宙觀的曼陀羅。西班牙統治以前的印第安文化裏,用鹿皮或樹皮紙上畫的叫做“克地斯”(圖文書),是記錄歷史或宗教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中亞到西亞在12世紀末以後出現的波斯文學的手抄本插圖、細密畫與現代繪本一樣形狀的典型的插畫。

歐洲教堂牆壁上的基督教美術有許多耶穌生涯或聖人傳的故事性繪畫;希臘神話也給美術提供了大量的主題。佛教美術也用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或其他佛教故事爲主題。

這麼看來,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美術史的主流是將故事可視化的繪畫歷史。將肖像放在旁邊的話,與故事沒有聯繫的美術——純藝術(裝裱單幅畫)的歷史只能回溯200多年。從美術史角度來看,繪本纔是具備最正統形式的美術表現。

  現代意義的繪本誕生和發展歷程

探討現代意義的繪本誕生,就不能不提到它誕生的時代背景和思想背景,可以說,現代意義的繪本誕生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人本主義的觀念興起、及由此帶來的兒童的發現、新的兒童觀的產生有必然的聯繫,甚至可以說,整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或繪本,都是這些觀念的結果。

16世紀中葉,誇美紐斯和伊拉斯謨等人的看法代表了新的兒童觀的產生。1658 誇美紐斯所編寫的《世界圖繪》(Orbis Sensualium Pictus)一書在紐倫堡出版,是西方世界第一本有插畫的兒童書。他們的觀念在18世紀即盧梭的時代得到極大的發展,後世往往把“兒童的發現”與盧梭聯繫在一起。新的兒童觀最主要的觀點是:兒童是人生的特殊發展時期,兒童有不同與成人的需要和精神生活;兒童是人,不是小大人,也不是成人的準備期;應當尊重兒童,尊重兒童期的獨立生活價值等。正是這些觀點直接導致了現代意義的兒童教育、兒童文學、現代意義的繪本,換句話說,就是導致了真正意義上的“爲兒童的文學”“爲兒童的繪本”誕生。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現代意義的繪本產生於歐洲,繁榮於歐美國家,日本和韓國的現代意義上的繪本發展也是進入20世紀纔開始的。

1744 年英國的約翰.紐伯瑞創立了世界第一家兒童書店,並出版了內頁配有木刻插畫的口袋書。1789年英國的詩人兼畫家威廉.布雷克完成了一本雕版印刷彩色兒童書《純真之歌》。1860年沃爾特·克雷恩、凱特·格林納威及倫道夫·凱迪克等人,相繼與著名出版家愛德蒙·埃文斯合作,在他的畫坊出版彩色繪本。1878年倫道夫.凱迪克爲《騎士約翰的趣聞》一書繪製的約翰騎在馬上騁馳的圖畫,後來成爲美國凱迪克獎的標幟。彭懿先生認爲現代繪本的產生歸功於19世紀彩色印刷技術的發明及英國畫家、出版家愛德蒙·埃文斯的開拓。他提高了彩色印刷技術,並同時打造了三位繪本的先驅者沃爾特·克雷恩、倫道夫·凱迪克和凱特·格林納威。其中,倫道夫·凱迪克被後人稱爲“現代繪本之父”,他爲之後繪本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

1910 英國出版彼特里克斯.波特的《小免子彼得的故事》,被認爲是現代繪本之始,開創了兒童文學的新紀元,從此繪本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20世紀也是美術真正走進兒童文學的領域的時代。它與文字平分了秋色,共同負起了豐富小小心靈的重任。繪本的出現,令藝術家們紛紛將……乃至各種各樣的繪畫特技,帶進了這片新的園地……凡是圖畫史上的所有的畫派,都可以在兒童讀物中找到它們的蹤跡。”(見葉詠琍《西洋文學史》)

在中國,雖然20世紀周作人“發現了兒童”,並且較爲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兒童文學觀,但是實際上,一直到今天的中國,還是從根本上缺少對兒童的近現代立場的把握和體認,無論是在兒童教育領域、還是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出版領域都是如此,這也導致了繪本在中國發展的滯後性、曲折性以及中國繪本創作的困難。

  結語

從上述幾個維度的梳理,我們大致可以瞭解繪本這種圖書所具有的外在形式和內在要求,也可以理解繪本產生的歷史性基礎以及它與兒童天然的聯繫;也不難察覺無論我們無論是作爲作者、出版者、傳播者、教育者還是作爲普通的家長身上所承載的歷史使命-----繪本在中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需要所有人的奉獻與努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