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在家帶娃一年,原來當好父母的前提是做好這件事!

在家帶娃一年,原來當好父母的前提是做好這件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言小妞的數學試卷發下來了。

我正給她分析試卷呢,她突然來一句:“媽媽,我覺得我的數學很差。”

我很驚訝:“你這個分數並不差,而且有一兩題不會做也很正常啊!我小時候啊,數學成績還不如你呢!”

她安慰:“媽媽,雖然你數學成績不好,但是在我心裏你是最完美的媽媽。因爲你理解我,和別人的媽媽不一樣。”

“那你覺得我在哪些方面比較理解你呢?舉個例子來說說。”

“我每次考試,考得不好你不罵我,只是幫我分析錯的原因;你會用小孩的語氣跟我說話;你不打我不罵我,跟我講道理。”

的確,我不是一個傳統形象的母親。

生活中,我也是一個不強勢的人。

經常有朋友恨鐵不成鋼地說我:“你就是太好說話了!”

我一直不喜歡自己“好說話”的性格,並試圖做些改變。

沒想到的是,我對自己的不滿意在孩子眼裏,卻是“完美”。

在家帶娃一年,原來當好父母的前提是做好這件事!

因爲言爸工作很忙,大多數時間都是我和言小妞互相陪伴。

所以我成了對她影響最大的人。

我的喜怒哀樂直接影響着她的情緒

有時候我情緒低落、或者完全是沒有任何原因的面無表情時,言小妞就很緊張:

“媽媽,你生我氣啊?”

在她一次又一次這樣問、而我一而再趕緊扯出一個笑臉說“沒有啊,我只是不笑的時候看起來有點兇”之後,我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不能讓她始終處在感覺抱歉的情緒氛圍裏,那樣只會讓她越來越習慣於看別人的臉色。

言小妞又一次說“媽媽,你生我氣啊”時,我故作生氣:

“對,我生你氣。言言,你生我氣啊?”

這樣假裝認真回答、再模仿她的語氣回問了幾次,她終於不再小心翼翼地問我是否生氣了,而是把“你生我氣啊?”當做一個遊戲,玩得樂此不疲。

這樣的小遊戲,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

一年下來,我都以這樣的方式和她相處。

漸漸地,我和言爸明顯感覺到,她發脾氣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好多天也不見她發一次脾氣。

給於她充分的陪伴、尊重和理解,避免或嘮叨或命令式的語氣方式,她便沒了發脾氣的理由;

而父母的自我情緒管理,也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

遇事不冷靜、易怒或者焦躁的父母,又怎能培養出心態平和、不驕不躁的孩子呢?

在家帶娃一年,原來當好父母的前提是做好這件事! 第2張

在一個寶媽羣裏聊天,有一個男孩的母親和我們訴苦:

孩子在班級經常被老師批評,不是說他不遵守紀律,就是不團結同學。孩子很難受,覺得大多數時候老師都在冤枉他。

回家和媽媽傾訴,媽媽卻質問他:“你爲什麼不能自己和老師說清楚?爲什麼不能管好你自己?”

一連串的質問,孩子將要說出口的辯解嚥了下去。

時間長了,孩子不再向她傾訴,但他屢次被批評的情況卻沒有任何好轉。

我忍不住建議她:

“不然你換種語氣和方式,和他溝通一下。”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花朵,有的堅強,不懼風吹日曬;有的脆弱又敏感,最害怕突如其來的暴風雨。

對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關於教育的文章和觀點那麼多,適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方式,纔是最好的。

在家帶娃一年,原來當好父母的前提是做好這件事! 第3張

日本小說家伊阪幸太郎曾說:

“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無論什麼崗位,都需要經過面試。而我們何其幸運,直接上崗做父母。

所以更加要不斷學習。

學習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心理特徵;

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影響孩子。

因爲父母是一面鏡子,我們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的自己。

而孩子從來不會好好聽從長輩的教導,但他們永遠都在模仿長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