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父母言行是模仿的來源(圖)

父母言行是模仿的來源(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故事】  一個七八歲的兒童,經常坐爸爸的車外出,每逢堵車或有人超車時,爸爸總是口出不遜,不是罵警察就是罵別的司機,致使孩子也是滿口髒話。一天,媽媽接他下學


父母言行是模仿的來源(圖)

 【故事】

一個七八歲的兒童,經常坐爸爸的車外出,每逢堵車或有人超車時,爸爸總是口出不遜,不是罵警察就是罵別的司機,致使孩子也是滿口髒話。一天,媽媽接他下學,正見他站在校門口對另一個同學口吐狂言:“小子!你他媽等着,明天讓我爺爺收拾你,小兔崽子,敢惹你爺爺我!”媽媽吃驚小小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原來,兒子經常和他爺爺外出,在街上被擠了或被自行車刮碰,爺爺便口出不遜,張嘴就罵,有時還動手打人,孫子也就學得滿口髒話。

【理論分析】?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影響。?

孩子發生了好的行爲或者是不好的行爲,父母應該給予相應的教育。?

(1)對好行爲進行獎賞鼓勵?

比如,家中有小朋友做客,孩子在玩遙控汽車,小朋友也要玩,如果孩子很客氣,很大方地讓小朋友玩,此時的孩子就應該受到表揚。如果家長及時地給予孩子表揚,孩子便從這種事中學會謙讓和友誼,也從這件事中學到別人做了好事要表揚的道理,此時家長對孩子的表揚,從正面強化了孩子好的行爲。?

(2)對不良行爲進行批評教育?

如果孩子拒絕小朋友玩自己的遙控車,父母則應曉之以理,讓孩子知道應該友好的道理,不使孩子產生自私自利的不良習慣。同時,父母對孩子曉之以理的批評教育也會給孩子提供用道理服人的模仿榜樣。?

在孩子拒絕小朋友玩自己玩具的時候,如果家長用懲罰的手段對付孩子的缺點,例如“你不給小朋友玩,我就把玩具給你沒收”或者“以後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甚至嚇唬孩子,如果你不給小朋友玩你的玩具,媽媽以後就不喜歡你了。這些懲罰和嚇唬的措施,屬於一種負的強化措施。因爲孩子害怕“以後不買玩具”,“把玩具沒收”等後果,所以才把玩具讓給小朋友,這種措施可能一時起作用,而這種在家裏由於害怕懲罰不敢表示的不良情緒,出門之後,父母不在身邊而沒有遭受懲罰的後果時,孩子就會故態復萌。?

另一方面,父母對他的這種做法也會成爲孩子的模仿對象,他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用懲罰對待犯錯誤或有缺點的人。?

(3)讓孩子明白仇恨情緒的適宜與不適宜?

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讓孩子逐漸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反映出仇恨情緒,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有仇恨情緒;在遇到什麼挫折時應該有強烈的反應,而遇到什麼挫折時不應該有強烈的反應。明白這些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仇恨情緒有時是適

父母言行是模仿的來源(圖) 第2張

宜的,有時候是不適宜的。例如那些傷天害理的毒販子,他們引誘青少年吸毒,不僅從青少年身上賺取金錢,還使青少年的身體遭到毒害。對這些害人的毒販子的仇恨就是適宜的,而對那些被毒品傷害的青少年的仇恨情緒就是不適宜的,不僅是不適宜的,我們還應該伸出援助的手,幫助他們擺脫毒品,遠離毒品。?

面對挫折,反映同樣有適宜和不適宜的問題。例如,在考場上的一次失利,面對這樣的挫折,只能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加強努力,讓失敗成爲成功之母,將挫折變成前進的動力,而不能把挫折歸咎於有的同學成績比自己好,產生嫉妒,甚至仇恨情緒。但是,如果遇到攔路搶劫或者入室盜竊這樣大的挫折,對搶劫犯和盜竊犯的仇恨情緒就是適宜的,從仇恨情緒當中,想出解救自己和制服罪犯的方法。這些都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化過程中要弄清楚、想明白的道理,讓孩子仇恨情緒的產生受到嚴格的限制,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來。?

【專家建議】?

防止孩子產生不良仇恨情緒,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一下:

1?讓孩子發泄情緒?

家長們肯定有過這樣一種體驗,當你心中有怒時,你們就會想方設法發泄出來,只要胸中憤怒發泄出來以後,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儘管每個人發泄的方法不同,有人摔東西,有人悶頭幹活,有人大喊大叫,有人出走逛商店,有人會去爬山、跑步……其實,孩子也一樣,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情緒波動的原因,對症治療。?

本節提到的4歲男孩兒仇恨2歲小表妹的事件,是因爲男孩兒有一種挫折感,挫折引起仇恨情緒,而仇恨情緒引發了仇恨行動,所以減少兒童挫折感便是一個重要手段。?

可以爲兒童提供條件,讓兒童產生一種與仇恨情緒完全不相容的另一種行爲。一個人很難同時做兩件事情,家長爲兒童創設一個能夠吸引他們全神貫注的事情,轉移兒童的注意,然後利用這件事情使兒童具有成就感,這樣便可抵消挫折感給他們的影響。同樣,將孩子帶到大自然中,也是讓他們發泄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昆蟲蝴蝶、飛鳥走獸、藍天白雲,都能引發兒童的興趣,轉移他們對不良情緒的注意。?

2?適當、正確的懲罰?

懲罰是一種負強化法,它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使孩子清醒地認識到什麼是絕對不能做的,以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爲。?

家長在實施懲罰措施的時候,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父母言行是模仿的來源(圖) 第3張

的地方:?

(1)要有明確的目的?

家長都清楚懲罰孩子是爲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了。但很多時候,由於家長的不冷靜,家長感覺孩子的錯誤妨害了家長的利益或者給家長丟了面了,而不是因爲孩子的言行違背了社會道德規範。家長傷心、生氣,於是忘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採用過激的方法,使孩子感到家長懲罰自己,不是因爲自己錯了,而是家長生氣,有火要發泄。?

(2)懲罰要適度適當?

既然懲罰的目的在於教育孩子,那就要從關心和愛護的角度,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情況下,給予孩子適度的懲罰,讓他們認識到違反規範是錯誤的,從而深化他們對行爲規範的認識。所謂適度,法國人盧梭早在300年前就說過:“兒童所受到的懲罰,只應是他的過失所招來的自然後果。”例如,孩子不愛惜家裏的東西,把家裏的椅子弄壞了,那就讓孩子站着吃飯,讓他體驗自己的行爲帶來的後果;例如一個孩子任性,動不動就摔東西,因爲媽媽沒有滿足他愛吃東西的願望,把一個玩具摔了。那就告訴他,兩個月之內不給他買新的玩具,如果不承認錯誤的話,那就一直到他承認錯誤爲止,讓孩子感到他確實需要這些東西,要愛惜這些東西,同時也認識到父母的懲罰是公正和合理的,是因自己的不良行爲引起的。?

所謂適當,有如下幾個意思:?

一是不能妨礙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不妨礙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捨得讓孩子吃些苦,例如罰站,反思自己的錯誤,限制孩子的某些自由和權利,例如不準玩遊戲機,不許看電視,不許外出活動;再例如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去抄課文或者採用冷淡的方式,在某一段時間內不和他說話,使他感到孤單等。?

二是在懲罰孩子之後,抓住適當的時機,進行正面教育,讓他真正認識到是自己的行爲錯了,讓他甘心受罰。而不能讓孩子有“你不是打我、罵我、罰我了嗎,那也就抵消了我所犯的錯誤,我的心理也就平衡了”這種不正確的想法。?

三是懲罰要及時,孩子有了錯誤行爲,給他懲罰,使他明白是由此事錯誤而受罰;比如與來家做客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吵,就需要及時讓他閉門思考。而不能等到此事過後,孩子已經心平氣和地幹另一件事時,家長才想起前一件事對孩子懲罰,使孩子弄不清受罰的原因是與小朋友爭吵,還是現在又犯了什麼錯誤。?

懲罰是一種教育方法,表揚也是一種教育方法,運用得當,無論是批評懲罰還是表揚仇恨情緒的滋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