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叮”一聲,電梯門開了。我和言小妞走進去,裏面有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

電梯到時,我習慣性地往右走。言小妞喊我:“媽媽,走錯啦!那裏不是咱們家。”

我愣了一秒,心領神會,轉身走向相反的方向。等電梯門完全合攏,我倆又迅速地掉轉頭,往右邊方向走去。

是的,一開始我並沒有走錯。我們家也並不在電梯門的左邊。這樣做只是因爲,電梯裏有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

我和言小妞的行爲看起來好像是多此一舉,但這卻是我們在和陌生人同乘電梯時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言爸工作忙,常常回家很晚。有時候還會出差。家裏只有我和言小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謹慎。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自我保護和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這件事上,我一直沒有鬆懈過。

言小妞小的時候我就教她“衣服覆蓋的地方不可以給別人看,也不能讓別人碰”;等她長大了一點,我告訴她“不要一個人去學校比較偏僻的地方,或者一個人去別人家玩。”

有人說我想得太多,可是在孩子的人身安全方面,我寧願“想多”。

因爲,那些看似遙遠的兒童性侵危機,其實就潛伏在每個人的身邊。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17年前,8歲的英國小女孩Sarah Payne在玩捉迷藏時被一名戀童癖擄走並殺害。

她的哥哥至今難以入眠,父親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後離婚,最後在2014年孤獨地在家中去世。

2017年4月27日,臺灣女作家林奕含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痛苦的夢魘是“發生在8-9年前的誘姦”。一手造成這樣悲劇的,曾是她的補習老師。

2017年7月16日,某網絡知名大V被爆有戀童嫌疑,繼而更多相關的戀童網站、賬號被曝光。我們一直以爲男孩子在這方面比較安全,事實卻一再強調:不管男孩女孩,一樣容易遭受侵害。

2017年7月20日,美國著名搖滾樂隊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頓自殺身亡,他的自殺原因中,很大程度是因爲童年遭到性侵而無法擺脫陰影。

有人說“這些案件很可怕,可是看上去好像和我們關係不大啊。”

真的是這樣嗎? 說幾件我身邊發生過的事:

我在一座小山村長大。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村一個老光棍,因爲侵害一個8歲的小女孩被判刑。在我讀高中時,那個人刑滿釋放。卻在他被釋放後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又一次性侵害了一個十幾歲的、智力有些低下的女孩被捕。

2009年,我所在的城市某所小學發生了一件事:一位年逾50的男教師,長期猥褻他班級的女生。有的孩子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有的不敢告訴父母。只有一個女生回家對父母說了。之後所有被侵害學生父母聯名舉報這位老師。最讓人震驚的是,被猥褻的孩子中,有些女生的父母和這位老教師甚至是鄰居,是熟人!

當你以爲這些可怕的事情只是“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或許危險就在你的身邊!防範意識遠比防盜門管用!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知道了“壞人不完全是陌生人,有時候他就是你身邊的熟人”,我們也越來越謹慎。可爲什麼打開手機,還是有那麼多兒童被性侵的新聞讓我們心痛呢?

因爲我們都有僥倖心理:這些事離我比較遙遠,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杜絕僥倖心理!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第2張

從言小妞出生到現在,在她的人身安全這件事上,我一直不敢鬆懈。防患於未然非常重要。在孩子人身安全這個問題面前,我是這樣想的,現在並且將來也會這樣做:

1、即使是小嬰兒,夏季也不要給她穿開襠褲。再小的寶寶也有隱私。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在某個角落有一雙罪惡的眼睛在偷窺,但我們可以保護好孩子的隱私,不讓某些人有可乘之機。

2、不要將孩子隨便交給熟人,並帶離自己可控的範圍。無論什麼時候,你的孩子必須在你自己,或是你信任的家人視線範圍之內。

3、不但要教孩子“除非是清潔,或者醫生檢查身體,背心和褲衩所覆蓋的部分都是不能碰、不能看的”,還要告訴他們學會說“不”:

當有人對你做出你感覺不舒服的舉動時,用糖果或是其他的東西和你做交換、讓你替他做一些你覺得不對勁的事情時,要果斷地、大聲地說“不”!哪怕對方可能是你的長輩,甚至老師,對於想要傷害你的人,不用保持禮貌,直接拒絕,直到對方停止。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第3張

4、不要長時間地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裏。“白銀案”中那個8歲的受害女孩,正是因爲其父母去上班時留她一人在家,才造成了那樣的悲劇。

即使有事需要出門一趟,也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家裏太長時間,無論你的孩子是4、5歲,還是已經8、9歲。

5、建立家庭中的性安全界限。

未成年人被性侵,熟人、直接、間接監護人居多數。

不要認爲與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就一定是安全的。未成年人的性侵害一大半以上是親屬、熟人造成的。

爺爺、外公、爸爸、叔叔、伯伯等這些角色,在照顧女童時,洗澡、便溺這些私隱行爲,需要避嫌和隔開距離。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儘量不要孩子都上幼兒園、上小學了,還和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睡一張牀。

尤其避免讓女孩子單獨和異性長輩或者年長一些的哥哥們睡一起,一些相關的案例不是沒有發生過。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第4張

6、混雜居住的家庭中的青春期男性、獨居男性、行爲異常的女性,家長亦應該高度留意,不應與孩子獨處。

長期高度性壓抑者,在碰到無人監管的孩子時,暴行往往會突發。多次見到這樣的案例,小作坊、小五金店、加工廠的老闆,全家吃住都在廠裏,孩子生活也在廠裏。廠裏的工人常常被臨時委託看管小孩。結果,女童被長期獨居的男工人侵害。

7、性侵受害人不僅僅是女童,男童也可能被侵害。

美國暢銷書《24重人格》就是一個童年遭受性侵害的男人的自傳。

他在童年時,被照顧他的性壓抑外婆以奇怪方式侵害,這些記憶嵌入他的大腦深處,雖然沒有在行爲表面中呈現,卻在成年後,分裂成多達24重的人格,會在不同情境下不自覺地出現。

心理學家告訴他,那是童年的他爲了逃避傷害,自己分裂出的多重人格,去承擔痛苦打擊,以保護內心的脆弱自我。

所以,我們在照顧幼童時,也不要以爲自己家是男孩子就掉以輕心。無論男孩女孩,對孩子處處留意,身體、行爲、語言都要留意。孩子行爲異常,變得暴躁、畏縮或富攻擊性,不愛洗澡故意弄髒自己,頻繁提及或隱藏身體隱私部位時,要格外注意。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第5張

8、樹立家長權威之前,要建立起和孩子的平等、信任關係。

最近我在查閱兒童性侵資料中發現,很多受傷害的孩子在被侵害之後,不敢告訴父母。

從根本上來看,“有事情不敢和父母說”只是因爲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建立起牢固的信任關係。而親子間的信任,需要從點滴小事中,日積月累地培養。

作爲父母的我們,要讓孩子覺得: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的;如果受了傷,在父母面前是一定可以得到安慰和保護的。

9、最後一點我想說:如果你還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羣裏發佈自己孩子較爲裸露的照片和視頻的話,請立刻停止!

因爲你不僅沒有尊重和保護孩子的隱私,也給了有心人可乘之機!

兒童性侵就在我們身邊,家長和孩子要有防範意識 第6張

有朋友說“你爲什麼總關注這些陰暗的東西,應該多看一些陽光積極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兒童被性侵害已成爲全球不容忽視的問題,全球平均比率達12.7%!在中國,該問題同樣不容樂觀,研究機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兒童遭受侵害的比率達到7%,每10個男孩和15個女孩中就各有1名遭受性侵害。

作爲父母,作爲孩子最直接最信賴的保護者,我們首先要有充分的防範意識,孩子的教育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只有父母的警覺度上去了才能根本提升孩子的認識。而不是說,這個問題很陰暗,就要逃避。

有些陰暗,並不是逃避了,它就不存在。

當你我還抱着僥倖心理時,兒童性侵,很可能就潛伏在你我身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