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用“棉花糖測試”預測孩子,不如先這樣考考自己

用“棉花糖測試”預測孩子,不如先這樣考考自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著名的棉花糖測試,還有另一個版本嗎?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棉花糖測試”。這一測試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學的學者進行的關於兒童自制力的心理學經典實驗。測試者選擇一羣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相似的孩子們,讓他們分別單獨坐在桌子前面,桌上放着一塊棉花糖。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零食都會忍不住吃掉。但測試者對孩子說:“我現在有事要離開,如果你在我回來之前就把棉花糖吃掉,那就只能吃這一塊;如果我回來發現你沒有吃掉,那麼我會再多給你一塊。”孩子明白之後,測試者就離開房間了。

用“棉花糖測試”預測孩子,不如先這樣考考自己

在等待大人回來的時候,有些孩子馬上就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了,而有些一直在悄悄忍住自己想吃的慾望,使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分心、不去看棉花糖。大約十五分鐘後,測試者回來了,大約有30%的孩子留住了棉花糖,也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的獎勵。

此後,測試者隨着這羣孩子年齡的增長,進行了跟蹤調查。他們發現,那能等到測試者回來而不吃棉花糖的30%的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就比那些早早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要明顯高很多。堅持時間最長的前三分之一的孩子,比堅持時間最少的三分之一的孩子,在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中,分數足足高了210分(滿分1600分)。其實,這羣孩子不僅學習更好,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更爲優秀。如能抵制毒品等不良誘惑、面對困難時不會輕易放棄、溝通能力也更爲發達。 由此可見,自控力是一種從小就能體現出的能力與素質。具有自控力的孩子,長大後更加容易獲得成功。

用“棉花糖測試”預測孩子,不如先這樣考考自己 第2張

可是!只有很多人知道這個“棉花糖測試”,你們知道另一個版本的新“棉花糖測試”嗎?孩子的自控力真的是天生的嗎?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學者在此基礎上,又做了一個相似的測試。在“棉花糖測試”之前,他們把一羣成長環境相似的孩子分成了A、B兩組,這些孩子們與測試者一起用蠟筆畫畫。之後,一位測試者會跟孩子們說:“你們可以繼續畫,我去拿一些全新的更漂亮的蠟筆回來。”幾分鐘後,A組的測試者拿着全新的蠟筆回來了,而B組的測試者空手而歸。接下來,測試者又說要去拿新的貼紙,但依舊是A組的測試者拿着貼紙回來了,B組的測試者空手而歸。

在這兩個小測試後,學者們才讓孩子接受了“棉花糖測試”。結果是:A組的孩子能堅持下來的比例,比B組要高出四倍。爲什麼A組的孩子能堅持更久?顯而易見,是因爲前兩次他們組的測試者都言而有信,拿回了自己許諾的東西。他們對於成人更具有信任,因此也更願意堅持下來,因爲他們相信測試者的確會實現他們的承諾。而B組的孩子,顯然並沒有太把測試者的話放在心上,反正之前的承諾也沒有實現,因此也就早早地吃掉了棉花糖。

用“棉花糖測試”預測孩子,不如先這樣考考自己 第3張

你明白了嗎?

孩子具有自控力能更加成功,但是孩子的自控力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在後天被教導習得的。如果你答應孩子的事情,真的能夠做到,那麼孩子也會更加遵守你們之間的約定,心裏產生安全感。但如果家長一直對孩子進行哄騙,以爲孩子年紀小,不會記得這些承諾,那麼孩子只會產生對成人的不信任感,同時自控力也不會太高。 所以,請不要再以爲孩子真的“沒記性”了。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印象,並且影響着他們的行爲。在給孩子做“棉花糖測試”之前,先用“蠟筆測試”考考自己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