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爸從前有個學生,九點晚自修結束,回家繼續溫書。她媽媽都會端一杯溫牛奶,放在她書桌上,然後她媽也不走,就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繼續看書。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我爸很觸動,我卻覺得像監工。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2張

我有個遠房親戚,是我童年的噩夢。就比我大三歲,跟父母在深圳生活。

她爸媽都算高知分子,從她小學開始,就輔導她做奧數。盡心盡責到什麼程度呢,她七八點就睡覺了,她爸媽繼續坐在餐桌旁,討論一道題目,尋找最優解法,然後第二天教她。她初高中五年,中間跳了一級,聯考第一進了清華。她媽媽介紹經驗說,整整五年,她沒有任何娛樂生活,一下班,就是陪讀。五年裏,她有無數出去遊玩、考察、晉升的機會,都放棄了,但現在想想,是值得的。

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替她媽不值。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3張

我媽前兩天跟我致歉,說對不起我。

我特激動,以爲我媽這麼多年對我進行刻苦教育,其實我們家有個煤礦瞞着沒跟我說。

她遞給我看她手機,她同事,女兒讀高三,每天早上六點起來,換着法子給女兒做早餐。越到高考,菜譜越是眼花繚亂——清蒸鯽魚,熱炒茭白,河蝦若干,燕窩一盞。

我媽語氣很真誠,她說對不起啊,你高三的時候,我們都放你一個人住,你上完課還要自己去超市買牛排煎。我燒飯也不好吃,好幾次你帶去學校的糉子,裏面都沒煮熟……

我突然就挺感慨的。感慨什麼呢,就是爸媽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跟我們真正想要的“好”,差得好遠。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4張

真的需要這麼拼嗎?我怎麼覺得,合格的父母,只要管好自己就夠了。所謂的管好自己,無非是這麼幾點:

1 承認自己也有缺陷

生個孩子又不是系統更新。怎麼可能說,生之前,你就是個凡人,生完頓時變超人了。

很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拗出完美的形象,不肯認錯,不肯服輸。其實完全沒必要啊。承認自己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有無法兼顧的地方,並不會折損你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反而更能讓孩子學會體諒。

國內的輿論環境,對年輕媽媽們非常不友好。要求她們事業家庭兼顧,還要主動放棄少女心玻璃心,不要瞎想詩和遠方。

對爸爸們的要求,倒是不出軌就好。

於是很多職場媽媽都覺得爲難,經濟上不允許辭職,可是一旦朝九晚五,又覺得對不起孩子。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5張

——有什麼好對不起的?真實人生本來就不是小時代啊,你也就是個血肉凡人,怎麼可能左手打電話解決一樁上千萬的生意,右手握着鍋鏟做出一個完美的愛心煎蛋?還妝容精緻,盤發一絲不苟,轉身給孩子一個甜甜的早安吻?

你如果心存這種幻想的話,是不是廚房廣告看太多了?

我小時候就是被一個人關在家的,但也沒覺得壓抑,爸媽走了,我可以隨便看電視,拿書櫃上層的小說看。那時候我們鄰居家的幾個媽媽,都是家庭主婦,只有我媽,三天兩頭出差,我爸帶着我,神農嘗百草一樣,吃遍了各個口味的泡麪和水餃。

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難過。因爲七八歲的我,就發現,雖然我媽媽最忙,可是我媽看起來最漂亮,而且一點也不囉嗦,不會一天到晚捏我袖子,質問我有沒有穿棉毛衫。

我沒有輕視家庭主婦的意思,我想說的是,父母沒有義務爲孩子創設一個無菌環境,而最好的教育,其實是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我雖然在各個場合吐槽我媽燒飯難吃,但打心裏說,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是缺陷。因爲我媽,我很早就知道,大人有大人的事情要做,小孩有小孩的活要幹,爸媽也不是二十四小時圍着你打轉。

2無差別待遇

我特別受不了,有的父母,自己只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給孩子,倒是四處鋪張。

我有次在一個商場,看到一個女孩子,應該是剛高考完,纏着爸爸要買卡西歐的自拍神器。她爸爸的神情,非常疲倦,拿着一個老款的手機,都應該已經停產了。她爸爸不懂這相機有什麼用,就問導購小姐,導購也愛理不理的,語氣不善。女孩子應該是覺得丟臉——覺得爸爸丟臉,就鬧脾氣說,哎呀你別問那麼多了,買就是了。

在一旁的我很尷尬。於是快步走開了。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6張

這種現象尤其容易發生在養女孩的家庭,大家追求所謂的“富養”,於是父母省下錢來,給女兒買新一季的潮牌,甚至家裏賣掉房子,供她去國外唸書。父母滿以爲這樣的做法是“有意義”的,但其實,那件潮牌她穿了兩次就過季了,而在國外生活的她,每天做的,就是在ins上使勁拍拍拍僞裝白富美。

恕我直言,這種“富養”出來的孩子,反倒最經不起誘惑。

3像對同事一樣對孩子

什麼叫對同事一樣呢,就是做到起碼的尊重、理解和包容。

舉個例子好了,我媽很高,而我,只長到了一米六。從我初中開始,我爸媽就對此表示憂慮、不滿和惋惜。

我都差點習慣了。直到上個月,我幫我媽在陽臺曬衣服,我媽在給我形容她同事的女朋友,她的原話是:“只有一米五十幾吧,比你還矮。”

我頓時就炸了。我說你什麼意思啊,什麼叫比我還矮,我是天下第一矮嗎?

我媽完全沒意識到事情的嚴峻性,還覺得很好笑,她說哈哈哈哈哈我就講個具體概念。

媽,你如果這話講給你同事聽,會捱揍的好嗎?

爲什麼很多爸媽,都不知道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和情緒呢?

如果到了這個年代,還覺得“我養你所以我可以跟你隨便說話”的話,那就不能怪孩子把父母當仇人。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7張

再舉個例子,我認識一朋友,把他女朋友帶回家,女朋友一走,他媽臉就迅速垮了,她說:“兒子你有沒有審美啊,這女的也太醜了。”

我朋友後來談過三四個女生,再也不肯給他媽看照片,更別說見真人。

所謂的“當同事”,還意味着,尊重他跟你的不同。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很有見識,完全可以指點孩子的人生,他們不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也從來不聽孩子真正在說什麼,就用“哎呀聽我的準沒錯”來粗暴鎮壓。事實上,決定一個人見識的,不只有閱歷,還有信息攝取量,不只有活了多久,也還有想的多深。在一個時刻都在顛覆的時代,不存在任何“絕對正確”,父母能提供給孩子的,只有建議和經驗。

況且,一個規律,越是聰明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如果你真的只想養一個“聽話”的孩子的話,你自己在家辦私塾好了,保證全套承襲你的想法,沒必要讓他出去見識世界。

見識越多,就會懷疑越多,反叛越多。父母要是那麼害怕被挑戰,那何苦要讓孩子辛辛苦苦讀書遊學?

4請父母精神獨立好嗎

我見過太多,精神上無法獨立的父母了。國外很早就有“中年危機”的概念,放到國內,就是“存在感不能自給自足,非要通過子女來獲得”。

這一類的表現很多啦。比如退休後的媽媽,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給兒子找女朋友,拿着人家女孩的照片挑挑揀揀,感覺自己像垂簾聽政的太后。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8張

比如時常打電話給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你在幹什麼呀?能不能回家鄉來,爸媽想你了。”

甚至還有父母,會假裝生病,讓孩子趕回來看望,我記得某年春晚還有類似橋段的小品——這種做法只能體現成年人內心的孱弱,看不出哪裏好笑了。

很多父母會教導女兒說,要有獨立的人格哦,不能把整顆心懸在男人身上。

可是下一句又是:“爸媽可是隻有你了。”

你自己都做不到精神獨立,怎麼能要求你的孩子,擁有一顆自由驕傲的靈魂呢?一個人,把生活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你說這是愛,我倒覺得,是另一種不負責任。

——你先放棄你自己了,卻要求你的孩子,來拯救你的生活。

父母心目中的"對孩子好"與孩子真正想要的 差得好遠 第9張

離我自己高考,已經過去整整四年了,四年裏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讀書,真的只是人生最起步的階段而已。

而太多家長,卻把高考當成了終點。他們爲了提升孩子成績,無所不用其極,在其他方面,卻淡漠得跟上一輩沒什麼兩樣。

當然,能給孩子創設更好的環境,是一件好事,可是正如我媽,不用爲沒煮熟的糉子感到抱歉一樣,父母們既沒有義務成爲王健林,也沒有權利要求孩子“當如孫仲謀”。

你們是完完全全的兩個個體,他繼承了你某一部分的基因。你們很榮幸地,一起朝夕相處了十幾年。僅此而已。

他一定要去經歷,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人生,你給再多的錦囊妙計,也不能免去一切災難。你給他用錢鋪路,也鋪不到終點。

你能做的,就是走在他前面的時候,挺直腰桿,做好榜樣。在你落在後面的時候,告訴他,我能照顧好自己,請你勇敢快樂地前行,替我去看更壯闊的風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