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親子作業就是刁難父母?這個誤會大了!

幼兒園親子作業就是刁難父母?這個誤會大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個被幼兒園虐慘了的媽媽,我曾一度認爲現在的幼兒園就是爲父母開的。且不說那些三天兩頭派生出來的家長任務,就連千奇百怪的親子作業,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兒子剛上小班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要求週一來上交一隻風箏和一隻蝸牛,風箏倒好解決,只是蝸牛……雨停了,太陽出來了,要去哪找蝸牛?週末,我發動了同事、朋友幫我找,最終也沒找到,聽說很多家長都沒找到,有的父母準備拿螺螄充當。到了週日的晚上,眼看時間越來越來緊,想到孩子的作業完不成,心裏一陣煩躁。正在這時,兒子在小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驚喜地叫道:“蝸牛!” 我過去一看,嘿,還真是。於是,這次作業終於在 “偶然” 與 “幸運” 中完成。

後來,幼兒園的奇葩作業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了。

● 讓小朋友帶5幅有毒的花的圖片; (家裏沒有打印機,下載圖片去外面打印。)

● 讓小朋友自己縫一個小沙包;(對連針眼都找不到的我來說,只有求助奶奶。)

● 讓小朋友用易拉罐給小動物搭一個房子;(買了一箱飲料發給同事喝,因爲家裏沒有足夠多的易拉罐。)

● 讓小朋友給爸爸媽媽做一個能發聲的賀卡;(其實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做給自己玩。)

● 讓小朋友養蠶。(買了蠶,就是找不到桑葉。)

……

面對一週至少一次這樣的家庭作業,我開始煩不勝煩了。這作業到底是給孩子做的?還是要考驗父母?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有自我安慰說,就當是彌補自己小時候沒有上過幼兒園的遺憾吧,重新體驗一遍,未嘗不好。不過,一年後,我突然有了新發現。

一天,兒子帶回來一副拼圖,老師要求小朋友拼出一個立體城堡。看着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部件,我感覺頭皮一陣發麻。我讓他自己先琢磨,想着等我洗完澡後再和他慢慢完成這個宏大的工程。不過,等我從浴室出來時,被眼前的情景感動了。

孩子可能覺得自己無從下手,又不好意思全部要求我做。於是,他儘自己所能,將所有的零件一個一個摳出來,又將比較明顯、可能會拼在一起的零件分類擺好。他奶奶告訴我,從我進去洗澡到出來,他整整半個鐘頭專心致志坐在地上,一動沒動。這樣的專注力和責任心,讓我着實吃驚。問他,他說:“我怕我們來不及,老師說明天早上就要交了!”。

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了幼兒園佈置作業的意義。回想孩子入園以來做作業的過程:從懵懵懂懂到被動參與;再到主動參與,會動腦子想辦法;最後到現在有責任感,知道完成作業是自己的事情。我突然明白了一些從前忽視的道理。

親子作業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

網上曾流行一個視頻:老師在地上放了一個呼啦圈,裏面擺了一塊大石頭,讓小朋友們把石頭搬出圈外。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的孩子,就只會使蠻力去搬,有的還砸了自己的手指。情商較高、交往能力較強的孩子,在嘗試幾次之後,就會轉而尋求他人的幫助。不是與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是求助身邊的大人幫忙。

幼兒園親子作業就是刁難父母?這個誤會大了!

親子作業:做一隻風箏

(給孩子買來風箏,孩子自己塗上漂亮的圖案。)

所以,孩子從小學會與父母溝通,適當地尋求家人幫助,對他今後客觀、冷靜地分析處理問題具有極大的幫助,也培養了孩子和他人的合作精神。

幼兒園作業之所以超出孩子能力,本來就不是讓孩子一個人完成的,正是具有挑戰性,讓孩子不得不學會向家長求助,與家長配合。這個過程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甚至是情商。

親子作業激發孩子智慧的火花

不知道寶媽們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感觸:有的時候,不去“逼”一下孩子,他就會陷入慣性思維,而不會主動想辦法去解決。我曾經嘗試過,兒子的球滾進沙發底下,不幫他搬開沙發撿出來,他先拿玩具鏟子伸進沙發底下趕,發現鏟子不夠長,後來,又拿來拖把硬是將球趕出來了。

幼兒園曾經佈置過一份作業,讓孩子做一幅海邊的粘貼畫,材料不限。我們想在畫上粘上幾顆貝殼,可是,苦於找不到貝殼,也不知道上哪裏買。這時,兒子說:“媽媽,我覺得開心果的殼子很像貝殼,我們用開心果試試吧!” 果然,用開心果的殼子代替貝殼,不但形象,整幅畫也充滿了童趣的味道。我在旁邊看着,真是爲他這個小腦袋感到驚喜!

幼兒園親子作業就是刁難父母?這個誤會大了! 第2張

親子作業:認識京劇裏的人物

(帶孩子一起認識京劇裏的人物,畫一個刀馬旦。)

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同樣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想象力、思考能力、思維方式在真實的問題裏得以鍛鍊和提升,作品完成後也特別有成就感。

親子作業讓親子時光充滿溫馨

曾經,我和孩子一起做親子作業,避免不了有焦慮的心情。因爲,我總在想:我們的作業達到老師的要求嗎?和其他小朋友的作業比,孩子會因爲自己的不夠好而自卑嗎?於是,一段美好的時光總是在我 “顏色塗出框了” “剪歪了” “疊得不整齊” 的一聲聲抱怨和不愉快中結束。後來,我發現這樣做得不償失。本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有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精神緊張、拘謹,談不上學到什麼,更談不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當我嘗試不再只關注結果,而是鼓勵孩子勇敢嘗試,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把每一個過程都當做一個小探險去完成;關注過程中的每一個發現和收穫,並享受由此帶來的快樂。這時,我發現孩子發生了很多的改變:

幼兒園親子作業就是刁難父母?這個誤會大了! 第3張

親子作業:觀察小雞

(驅車20公里,帶孩子來到一家農舍,小雞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

● 特別期待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作業的時光;

● 常常能想出金點子;

● 敢大膽嘗試自己的方法;

● 很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其實,幼兒園給孩子佈置親子作業,其目的主要是從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當家長不看中最後的質量和結果,快樂就變得純粹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也就更融洽和深厚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