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小寶寶很容易長痱子怎麼辦?祛痱的幾個小妙招

小寶寶很容易長痱子怎麼辦?祛痱的幾個小妙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寶寶很容易長痱子怎麼辦?小寶寶很容易長痱子該怎麼預防呢?預防小寶寶長痱子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小編蒐集了不少對付痱子的辦法,到底哪些管用呢?

小寶寶很容易長痱子怎麼辦?祛痱的幾個小妙招

洗澡

●洗澡時在水中加十滴水。因爲十滴水是藥,所以洗頭時我沒敢給寶寶用,擔心藥水不小心流到眼睛裏會傷眼睛。

●聽老人說用馬齒莧煮水洗澡可以治痱子,我就一天兩次用馬齒莧煮水給寶寶洗澡。

●後來又有朋友告訴我,用艾葉煮水可以預防和治療痱子,還能預防夏季皮膚病的發生,於是我又改用艾葉水給寶寶洗澡。

塗抹

●給寶寶把頭髮剃光,每天多次在寶寶長痱子的地方塗抹熱痱粉或薄荷爐甘石洗劑。

●吃完西瓜後,把紅的部分削掉,然後用青瓜皮擦拭患處,一天擦兩三次。

●將苦瓜搗爛取汁,擦塗患處。

●用黃瓜切斷面 , 或用搗爛的絲瓜葉塗擦痱子,每天2~3次。

●還有人說用生薑片擦拭患處,因爲姜的刺激性比較強,我不敢給寶寶用,但很想知道它的效果。

用藥

●我已經買了膚輕鬆軟膏,如果上面的方法還是不能去除痱子,我就打算用膚輕鬆給他塗抹。

這是好幾個朋友的不同建議,我覺得這幾種蔬菜和水果都有清熱的作用,應該沒有什麼壞處,而且塗抹上去涼涼的,很舒服,所以家裏有什麼材料我就用什麼給寶寶塗抹了。

看看醫生怎麼說

這位媽媽的做法基本正確,但有些細節需要注意。

頭髮剪短,但不要剃光

如果寶寶頭髮很濃密,會影響皮膚散熱,容易長痱子。

可以把頭髮剪短些,但儘量不要剃光頭。因爲剃光頭時,刀片容易把頭皮刮傷,引起皮膚感染。

痱子粉、爐甘石洗劑不能過多使用

在長痱子的地方可以適當外用痱子粉、1%薄荷爐甘石洗劑等,有一定的止癢、吸收部分汗液和促進症狀緩解的作用,每天用3~4次即可,不能過度使用,否則有可能增加皮膚損傷,導致痱子加重。

中藥、藥草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在洗澡水中適當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如消暑去痱水、十滴水等,或這位媽媽提到的馬齒莧或艾葉煮水,對寶寶的痱子有一定的治療及預防作用。

果蔬外敷避免刺激性

用水果和蔬菜外敷,如西瓜皮或黃瓜片外敷,苦瓜或絲瓜汁外擦等,對治療痱子有一定的功效。但生薑汁刺激性太強,不適合寶寶使用。

膚輕鬆屬強效激素,儘量不用

如果痱子很癢,可以短期外用激素類藥膏,比如氫化可的鬆乳膏、丁酸氫化可的鬆乳膏等中弱效激素,這位媽媽提到的膚輕鬆軟膏屬於強效激素,副作用比較大,儘量不要用。

醫生提醒,如果寶寶長痱子……

日常護理要注意

痱子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感,搔抓不僅加重皮膚炎症反應,導致寶寶的痱子加重,而且若寶寶指甲過長的話,搔抓時還有可能會抓破皮膚,增加皮膚感染機率,所以要給寶寶剪短指甲。另外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勤洗澡、勤洗手、勤換衣服。毛巾、枕巾、牀單等生活用品也要經常清洗更換,防止皮膚感染。

治療和預防痱子,讓寶寶保持涼爽是關鍵

痱子是由於夏天氣溫過高、空氣溼度大,寶寶出汗後汗液不能及時蒸發,導致汗腺導管口被堵塞,發生破裂,引起局部刺激,在皮膚表面出現許多小紅疙瘩,就是痱子。

簡單地說,痱子就是寶寶出汗過多、汗液又不能及時揮發所致,因此治療和預防痱子的關鍵是讓寶寶保持涼爽,少出汗。

●上午10 點~下午2 點之間室外溫度很高,儘量讓寶寶在室內玩耍,不要外出。

●用空調降低室內溫度,可有效減少寶寶患痱子的機率。只要室內溫度與外界的溫差不過大(一般以降低 5℃爲宜),並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使用空調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目前有資料顯示,只要一天當中保證寶寶有8個小時不出汗,就可以有效防止痱子發生。

●要給寶寶穿質地好、寬大的純棉衣服,並及時給寶寶更換汗溼的衣服。

●綠豆有清熱、解毒、利溼作用,給寶寶喝些綠豆湯,對寶寶的痱子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或將綠豆、赤豆和黑豆一起煮湯喝,也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溼的

寶寶出汗怎麼辦?

夏天不可能不出汗,只要汗液及時揮發掉或被清洗掉,也會減少長痱子的機率:

●勤洗澡

夏天可以每天給孩子洗兩三次澡。洗澡本身就可以降低體溫,減少出汗,同時可以將皮膚表面的汗液洗掉。但要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浴液、香皂,以免皮膚表面油脂流失過多,用清水將汗液洗掉就行。

●勤扇扇

帶寶寶外出時,別忘了帶上一把扇子。寶寶玩耍時經常給他扇一扇,不僅可以幫助寶寶的汗液及時揮發,防止長痱子,同時還可以防止蚊蟲對寶寶的滋擾。

特別提醒痱子有合併皮膚感染的可能。當寶寶有發燒、耳後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痱子表面出現淺表小膿皰的表現,或寶寶的鼻部、頭部或前額出現黃豆大小甚至更大的紅色疼痛性大疙瘩時,表示痱子可能合併了皮膚感染,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