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的嘴是你能隨便親的嗎?小心“病從吻入”

寶寶的嘴是你能隨便親的嗎?小心“病從吻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嘴是你能隨便親的嗎?雖然寶寶長的可愛,但也不能亂親哦,寶媽可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小心“病從吻入”。

親吻孩子,本是父母對孩子愛意的表達,孩子也能通過父母的親吻感受到自己被關心呵護。然而,在有些時候,特別是對抵抗力尚未健全的孩子來說,親吻這種愛的表達方式背後,隱藏着致病危險。

親吻也會讓寶寶生病嗎?

是的,在某些情況下親吻會傳播疾病。那麼,是不是親嘴巴會讓寶寶生病,親臉、親小手就不會讓寶寶生病了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病菌是如何傳播疾病的。

口腔和鼻腔是病菌入侵人體的主要通道。如果大人身體很健康,那麼親吻自己的寶寶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如果大人身上攜帶的病菌是可以通過唾液、空氣飛沫以及親密接觸傳播的,那就可能會通過“親吻”這種密切接觸的方式讓寶寶致病。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俗稱“親吻病”,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病主要表現是高燒、咽痛、淋巴結和脾腫大,兒童感染最常見,嚴重者還會合並腦膜炎、心肌炎、噬血細胞綜合徵等併發症。

EB病毒大量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中,經口密切接觸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如果父母感染了EB病毒,那麼親吻寶寶或口對口給寶寶餵食就可能會讓寶寶致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

這種細菌常存在於病人和帶菌者的牙垢及唾液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兒童感染後會出現食慾下降、胃痛胃脹、口腔異味等症狀,容易誘發胃炎和消化道潰瘍。

如果家中有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若不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口對口給孩子餵食、餵食前先用舌頭試試食物的溫度、與孩子合吃一份飯菜等,唾液裏的細菌就有機會通過食物和餐具互相傳染。

親吻雖不是幽門螺桿菌傳染的主要途徑,但經常嘴對嘴親吻,孩子也可能會通過唾液感染上的。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可以說是一對兄弟,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近年來感染上皰疹性咽峽炎的寶寶非常多,有些月份甚至佔了兒科發熱病人的半數以上,所以兒保媽媽也在這裏科普一下。

簡單來說,兄弟倆有相似的地方,都會引起孩子發燒、咽痛、口腔皰疹,在兒童中傳染性很強。不同的地方是,皰疹性咽峽炎除口腔外,在身體其他部位沒有皮疹,也不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而手足口病通常在手、足或身體其他部位也會有皮疹,重症患兒的比例更多。

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糞便、唾液、皰疹液以及咽喉部分泌物裏,被這些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等都可以成爲病毒傳播的途徑。

因此,理論上如果父母感染了再去親吻孩子是有可能會讓孩子得病的,但親吻並不是該病主要的傳播方式。成年人更多時候是病毒的攜帶者,與不親吻孩子相比,注意自己回家後洗手、洗臉、換外套來的更爲重要。

流感

寶寶的嘴是你能隨便親的嗎?小心“病從吻入”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存在於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隨着咳嗽、噴嚏排出體外,空氣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如果大人是流感患者或者是隱性感染者,與孩子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帶病毒的空氣飛沫就有機會侵入寶寶的鼻腔使寶寶致病,那麼,親吻時與孩子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也可以成爲病毒傳播的好時機。

自己不生病時

親吻寶寶就沒事了嗎?

這個問題理論上應該是成立的。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可以通過“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 等明顯的症狀來判斷自己是不是生病,但即使當你症狀很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的時候你仍然無法準確判斷自己是不是病菌的攜帶者。

因此,與其當我們自己發現生病時,儘量避免跟寶寶做出相互親吻等親暱之舉,不如在平時的每一天,在生活的細節上注意讓自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在不經意間把病菌傳染給孩子。

做好這些,比能不能親孩子

重要的多!

給小寶寶喂輔食,用輔食研磨工具加工後用勺子喂,而不要自己咬碎了直接餵食;

家裏大人有胃不舒服的要及時就醫檢查,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家人,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家庭就餐時最好使用公筷進行分餐;

平時和孩子不共用杯子、碗筷、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

下班回家三件事:洗臉、洗手、換外套,然後再去接觸孩子;

大人發燒、咳嗽別硬抗,最好及時就醫治療,同時在家中戴好紗布口罩,否則孩子容易成爲下一個生病對象;

帶孩子去公共場所玩耍時,注意玩後給孩子清潔小手。最好是到水龍頭上去洗手,如附近沒有水源就用溼紙巾給孩子擦乾淨回家後再洗。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