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你經常做哪些事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你經常做哪些事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心靈的最初成長往往來源於家庭,父母的滋養不到位,孩子的問題就會顯現:

越是催孩子快一點,孩子就越磨蹭拖拉; 越是讓他注意眼睛,他越趴着做作業; 越是囑咐他認真仔細,他就越馬虎大意。

北大心理學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特聘授課教師王明姬曾指出:

不瞭解孩子的心理髮展規律、不掌握育兒中的關鍵期和敏感期,家長們很可能爲孩子操碎了心,實際上卻在用錯誤的教養方式拔苗助長,結果給孩子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

父母的相處模式

決定孩子的性格

央視曾耗時10年,打造了一部話題沉重的教育紀錄片——《鏡子》。

短短110分鐘,3個家庭,映射出中國式父母的教育之殤。

14歲的澤清,來自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

書香門第,外公外婆都是大學教授,家境殷實,父母有着體面的工作,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將他和“問題少年”聯繫在一起。

沉迷網上軍棋、過早輟學; 漠視母親的關心,常常罵母親賤; 稍有不遂心意,就破壞性地發泄:砸東西、抓母親頭髮、動手打人,甚至動刀子……

說起兒子的種種行爲,澤清媽媽又寒心又無可奈何。

和大家的困惑一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本該溫文爾雅、乖巧懂事的孩子不聽管教,甚至對生母刀刃相向?

隨着記者調查的腳步,真相逐漸明晰:

澤清的父母關係不和睦,彼此的交流少之又少,陪伴兒子的時間更是幾乎爲零; 即使在家中,面對兒子提出的合理需求,也常常無視或搪塞過去; 一言不合就陷入爭吵,氣急上頭時,還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影響。從心理學角度,會用“相關原則”來描述這種影響關係:

一段好的婚姻關係,不一定養出孩子的好性格;但是,一段糟糕的婚姻關係,一定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性格養成帶來負面影響。

當母親的尖叫、父親的暴力進入澤請的世界中,他的安全感受到很大沖擊。

更可怕的是,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他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會像父親一樣厭煩母親的暴躁和嘮叨,也學會了用父親的方式對待母親。

最終,他不得不承認:“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無論是外表與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你經常做哪些事會給孩子留下心理創傷

爲什麼父母眼裏的“爲你好”,

在孩子眼中總是“操縱和傷害”?

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教養。

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孩子的鑰匙在我這裏。”面對孩子的教育,家明爸爸表現得十分強勢。

在他看來,孩子只有拼命讀書,在自己認爲正確的道路上行走,才能走向成功。

“我是你媽,我還能害你嗎?” “這麼做都是爲了你好!” “我是你爸,你就得聽我的!”

父母專制型的教養方式,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意願,不聽孩子真正的想法,而且態度強硬,甚至有些粗暴,孩子通常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強迫、冷漠與忽視。

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常常表現得很緊張,不自信,不快樂,遇到困難通常是焦慮、退縮。

因爲個人的情感、願望、需求從小不被重視,經常被否定和打擊,所以孩子不太會直接表達自己真正的情緒和想法。

年齡小的時候,他們因爲害怕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僞裝自己,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

而當孩子成長到青春期,因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比較差,孩子長期壓抑導致的叛逆行爲和反抗行爲會變得非常明顯。

對每一個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按照家長自以爲是的方式去要求和管制,而是真正瞭解他的內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瞭解孩子天生的特質,懂得兒童心理髮展規律,提供適合他特性的教育環境。

否則,即使孩子看似順利長大,甚至取得了父母引以爲豪的成就,他們的內心卻是傷痕累累,要用一輩子來治癒:

他們有的非常害怕孤獨,可真正談戀愛了或在婚姻中又充滿了攻擊性,讓對方總感覺與他們之間隔着一個罩子,無法真正與他們的內心親密碰觸,因爲他們有 “親密缺失症”。 有的敏感,脆弱,自卑,不相信愛情會降臨到自己身上,使用各種“作”來試探感情的真假,這是 “愛無能”。 有的牢騷滿腹,抱怨重重,總是苛求和挑剔一切,可又沒勇氣改變工作或婚姻現狀, 用消極和拖延來掩飾自己的不滿。

這些成年人在小時候都缺失了父母的真心理解,沒有獲得適合的環境支持;因爲缺失了人生最核心、最深處的根基,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家長學懂心理學

孩子受益一生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

如何養育內心幸福的孩子:

一、親子親密關係,這是孩子成長的根基。

培養孩子猶如培育一棵樹苗,而親子親密關係就是大樹的根基,家長需要做到: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幾年,瞭解什麼是孩子最需要的; 讓爸爸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地參與到育兒過程中; 當孩子與自己不夠親密,分析原因並及時補救。

二、你創造的家庭環境,正是孩子的起跑線。

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夫妻關係是影響樹苗成長的最直接的環境。

父母怎麼養孩子,夫妻之間如何相處、關係如何,恰恰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例如,有些夫妻情感淡薄、貌合神離,卻爲了孩子勉強維持婚姻的假象。

“夫妻親密感原則”告訴我們,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之間的愛情,如果父母以“過度親密”的親子關係,來遮蓋婚姻中的痛苦,或者爭相對孩子抱怨指責另一半的各種不是,那麼孩子不但性格會出現問題,將來的擇偶觀也會受影響。

所以,真正的“爲了孩子好”,是夫妻共同用心經營你們之間的親密關係。

比如,多看看對方的努力付出和點滴改變,再忙也抽空談談心,週末安排一項兩個人都感興趣的活動等。

三、讀懂孩子的心理,精準助力孩子全面成長。

根據孩子天賦的特點打造最合適他的養育環境,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思維提升、情緒管理,以及獨立性、自控力、擔當意識等。

四、好的溝通就是好的教育。

孩子的未來存在於你與他溝通的一點一滴中。掌握親子溝通中的關鍵問題和處理技巧,化解孩子的各種任性。

比如,在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最關鍵的是點到爲止、就事論事、給孩子解釋的機會,批評之後要有情感安慰,告訴孩子“雖然批評了你的行爲,可我依然愛你。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