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你家寶寶會爬麼?孩子不會爬怎麼辦?

你家寶寶會爬麼?孩子不會爬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發了學步之後,裏邊提到了先爬再走比較好,後臺不少姐妹很着急地問:寶寶快十一個月了還不會爬該怎麼引導?寶只會倒退着爬不會往前爬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爬行這件事兒。

對於不會爬的孩子,首先需要確定的是他們有沒有以下不正常的現象

1. 整體發展如手部運用、社交等,進度緩慢

2. 左右兩邊身體的活動不勻稱,如一邊活動較少

3. 下肢關節活動有困難,特別是髖關節

4. 左右腳的長度有差異

你家寶寶會爬麼?孩子不會爬怎麼辦?

如果有以上幾種情況,孩子不會爬行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因爲可能不是發育早晚的問題,而寶寶可能會有這些病症,需要去醫院進行專業的諮詢治療。

如果沒有不正常的現象,就不必過分憂心,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曲線,某個動作的發育早晚,不代表孩子本身有什麼問題,甚至某些大動作直接略過也有可能。

香港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中,對嬰兒爬行做了詳細的說明:一般來說,約有百分之十的幼兒並不會經過爬行這個過程而直接學會走路。這些幼兒除了不會爬行外,其他體能發展都很理想,如九個月便能坐穩、有時又會轉換姿勢,從俯臥到坐着等等。他們通常有自己的一套移動方法,例如會坐着並以臀部來移動,有些會用腹部貼地爬行。目前並無研究顯示,不會爬行的孩子發展較慢或存在其他缺陷,所以家長毋須過分憂慮。

但是毋庸置疑,爬行對於孩子來說好處多多,一生能夠爬滿800小時,對寶寶的感覺系統發育特別有好處。相對於不會爬直接走的孩子,爬的多的孩子在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專注力上,都有可能更出色。

爬行,對於成年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嬰兒來說卻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爬行充分鍛鍊了寶寶手腳眼腦的一致性,增強了寶寶膝臂腰動作的協調性以及四肢關節的靈活性。這些都爲日後直立行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如果寶寶自己想爬,家長千萬不要人爲干預——比如,有的家長會覺得地上太髒,而阻止孩子爬行,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失去了孩子協調能力煅練的一個關鍵期。

你家寶寶會爬麼?孩子不會爬怎麼辦? 第2張

如果寶寶不愛爬,家長怎麼辦呢?

一、玩具逗引

在寶寶前方不遠處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吸引寶寶向前。這一招很管用,六六五個月大的時候會匍匐爬,就是被離她不遠處的玩具所吸引,很積極的往前撲着爬。

二、家長模仿引導

孩子是特別具有模仿意識的,家長可以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加入爬的遊戲,放慢動作,引導鼓勵寶寶爬行。

三、抵足訓練

用手掌抵住孩子的腳掌,鼓勵孩子向前蹬,鍛鍊腿部力量,讓他更有信心向前挪動。六六半歲時只會在牀上匍匐,六姥爺就是用這個辦法讓她學會蹬腿,不到七個月就會爬了,這是六姥爺特別驕傲的一件事兒呢!

四、儘可能的提供爬行機會

爬行是一個大動作,從小創造讓孩子多趴,對於爬行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如果家長總是抱着,孩子的四肢都被禁錮住,自然得不到鍛鍊的機會。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在家裏鋪上爬行墊,在孩子容易磕着碰着的地方做好防護措施,讓孩紙們自由安全的探索吧!

你家寶寶會爬麼?孩子不會爬怎麼辦? 第3張

如果寶寶爬行動作奇怪,家長不用擔心。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上說:爬行是腹部朝地的任何形式的移動。所以,不管是蠕動爬、匍匐爬、倒退爬還是其他,都是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7〜10個月是孩子爬行的關鍵期。最初,寶寶只能趴在地上扭動上半身,慢慢地可以往前挪動,這時寶寶是靠胳膊的力量向前移動,雙腳和腹部不能離地。到了第十個月,寶寶爬行時已經會彎曲膝蓋,憑藉腿部的力量,可以讓肚子離地了,然後四肢就會按一定順序向前邁出,即右手——左膝——左手——右膝。當寶寶掌握了這個動作,說明他已經掌握了手腳爬行的基本技能。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了,這幾個動作的不停循環使身體向前,寶寶就開始去探索他的新世界了……

孩子的能力獲得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這個結論是耶魯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格塞爾博士通過多項研究實驗獲得的。最著名的是嬰兒爬樓梯實驗,當一對46周大的雙胞胎嬰兒還不會爬樓梯的時候,格塞爾博士等人對其中一個進行了爲期六週的爬樓梯訓練,六週訓練結束,那個嬰兒果然可以順利地爬樓梯。與此同時,另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嬰兒,六週後也可以爬樓梯了,並且和他那個受過訓練的兄弟一樣順利。

所以,無論是否刻意的教導過孩子,到了一定階段,他們自然會獲得相應的能力。當然,孩子們肯定會表現出個體差異,但是那又怎麼樣,爬的早點晚點、多點少點又有多大點事情呢?

對於爬行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可以引導,但不必強迫。

初爲人父初爲人母,擔心孩子的發展無可厚非,但不用框框架架圈住自己和孩子,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他願意爬,我們就讓他開開心心地盡情爬;他不願意爬,我們適度引導,有效果當然好,沒效果也不必過分憂慮。

相信自己的孩子與衆不同的存在,比任何拔苗助長的行爲更睿智、可靠。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