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廁訓練最好季,不把尿也能幫寶寶告別紙尿褲!

如廁訓練最好季,不把尿也能幫寶寶告別紙尿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練習寶寶如廁的好時間,隨着天氣越來越熱,“怎麼才能讓孩子順利脫掉紙尿褲“,“孩子不穿紙尿褲出門了,又不想讓隨地大小便怎麼辦?”“爲什麼孩子已經有段時間會表達便意了,但怎麼突然又不說了呢?”這些如廁相關的問題想必有很多媽媽都在苦惱。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練習寶寶如廁的好時間,隨着天氣越來越熱,“怎麼才能讓孩子順利脫掉紙尿褲“,“孩子不穿紙尿褲出門了,又不想讓隨地大小便怎麼辦?”“爲什麼孩子已經有段時間會表達便意了,但怎麼突然又不說了呢?”這些如廁相關的問題想必有很多媽媽都在苦惱。

如果你讓孩子學習使用馬桶正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今天分享的內容是很多媽媽實踐經驗而來的建議,或許可以讓你們的訓練重新順利起來。

如廁訓練,首先是適合的時間和年齡段,瞭解到,過早如廁訓練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很多人會不以爲然,認爲有那麼嚴重嗎?我們還是先來聽聽專業的心理醫生的建議。

過於嚴格的如廁訓練,將使寶寶從小形成服從規則的觀念,致使思維得不到自由發展,創造力從小就被抹殺。所以,“中國的喬布斯都淹死在馬桶裏了!”說的就是過早如廁帶來的壞處。

自由排便不管對成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件很快樂的事,如果連這樣一個自然的規律都要控制,孩子會快樂成長嗎?

嚴藝家老師說,過早如廁,孩子長大了會表現出吝嗇、控制慾強、潔癖、極端不愛乾淨等心理缺陷。

美國兒科專家布萊澤頓醫生認爲,當父母不願等待,過早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孩子可能會感覺被侵犯,甚至會在馬桶前尖聲哭叫,或是躲進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餘光瞥視他的父母。這可能導致親子關係失衡。

把屎把尿的時候,常常是大人主觀上認爲小孩子有需求,或者到一定時間就“應該”有。但如果小孩並不想,反而可能會哭鬧。

過早地開始如廁訓練,其實是讓孩子去做一件超過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事,這可能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如果父母因爲孩子表現不佳而產生不耐煩、呵斥等負面情緒,可能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多大能開始訓練?

如廁訓練不等同於以前常說的“把尿把便”,如廁訓練是以“孩子爲主導,自主完成排尿排便的過程”爲目標的訓練。

開始如廁訓練的時間,每個孩子都不同。一般來說,2歲左右的孩子就能自主控制排便了。也就是說,孩子接近2歲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考慮開始準備如廁訓練。

雖然大部分孩子2歲左右就做好了如廁訓練的準備,但有的孩子可以從20月齡開始訓練,有的則需要等到27月齡,而且男孩可能比女孩晚一些。所以,具體的開始時間還是要看孩子給家長的“信號”。

如廁訓練最好季,不把尿也能幫寶寶告別紙尿褲!

出現下面的“信號”,說明孩子已經準備好啦

1.寶寶對走路和用腳已經沒有之前那麼興奮。通常這發生在孩子已經能夠滿地自如亂跑之後,試想對一個對用腳探索世界時時充滿好奇或者連坐、站都還不穩的孩子而言,如何有耐心或能力在原地安靜排泄一會兒呢?不介意排泄物弄得滿地都是的可以忽略此條。

2.掌握了“接收性語言”能聽懂指令並執行,如果一定要量化的話,至少是三條指令以上,例如:“去廁所,打杯水,端給爸爸”。如果寶寶還不具備基礎溝通能力,那還是安安靜靜當一個穿尿布的美男紙好了。

3.能夠說“不”“不要不要不要~”,能夠拒絕才能實現自主。其實排泄這事兒也是人生不多的本能樂趣之一,得讓人家有 Say Yes 也有 Say No 的權利纔可以,不然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喲。

4.開始有歸位的習慣。塵歸塵,土歸土,便便歸馬桶,這都沒想明白的話,寶寶爲啥要眼睜睜看着自己身體裏的一部分被水沖走不見涅?

5.會模仿大人的行爲。長大成人是理直氣壯的,當寶寶覺得自己力量夠大,就會想和大人們一樣,於是學麻麻穿高跟鞋,學粑粑拿包上班,學大家在馬桶上噓噓便便擦屁屁……

6.有相對規律的大小便時間。寶寶的排便時間不需要準得跟A股開盤收盤時間似的,但兩年下來,吃喝下去的東西大概啥時候會出來爹媽心裏總有個數吧?差不多有那麼點規律了就行,主要還是爲了提高一次性成功率。

7.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意識。對自己的身體部位開始有意識並充滿好奇,並且某種程度上知道如何去命名身體的每個部分,這種對身體的覺察也是讓寶寶擁有排便自主權的起點。

如廁訓練麻麻們將面臨哪些問題?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麻麻們首先要保持輕鬆的、沒有壓力的態度訓練才能順利的進行。在訓練中,要時刻表揚寶寶的進步,不要批評其的小錯誤。

其實,如廁訓練並不是真的通過專門訓練讓那來學習如廁,而是通過模仿來學習,言傳身教是如廁訓練的最佳方法。這時,在家中有同性成年人如廁的時候,不妨帶上寶寶,邊說邊做吧。

哪些表現說明孩子沒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

站在便盆旁,然後排泄在地上;

一點都不想脫掉尿布,當父母更換尿布時會喊叫和反抗;

把尿布脫掉後依舊把大便排泄在地上;

在尿布裏排泄大便後昂首闊步到處走,也會一屁股坐在滿是大便的尿布裏,臉上非但沒有不適反而充滿喜悅;

大便時會躲去角落或櫃子裏發出用力的聲音;

在大人詢問是否需要大便時接連說“沒有”、“不要”;

在任何情況下抗拒使用馬桶或廁所。

如廁訓練困境的12個實例

“我不想讓孩子再用夜間訓練褲了,但是我擔心太快了。”

連續兩週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孩子的尿布。

每次都是乾的嗎?這是個好徵兆,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做好會有反覆的心理準備,所以,給他的牀鋪一套防水牀罩,以防萬一。

“用兒童便盆是小菜一碟,但我擔心的用馬桶會讓他重新倒退。”

不要太早過渡。

他有沒有準備好坐上瓷質的馬桶,你會知道。他能夠自己爬上去(或者爬上腳凳)並且穩穩地坐着,即使你把兒童馬桶圈拿掉也沒關係的時候就說明他準備好了。這通常發生在孩子3歲左右。

“我的女兒非常抗拒便盆,她已經憋屎好幾天了。”

這個時候,她的舒適問題(以及如何避免便祕)比訓練成功要重要得多。“當她拒絕上廁所的時候,她的大便會變得堅硬,排便困難,這樣會讓她更加不想拉臭臭,長此以往會形成惡性循環。”

諮詢兒科醫生,看看是不是需要把孩子帶過去做個檢查。改變飲食結構是第一步,比如避免食用會引起便祕的食物(奶酪,香蕉),增加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葡萄乾,梨子汁)。

“她使用便盆我會獎勵她好吃的,但只要我停止獎勵,她就不用了。”

醫生建議,家長可以考慮把獎勵從糖果換成小貼紙。孩子每次成功使用便盆,就給她一個小貼紙。隨着她的進步,你可以開始逐漸減少獎勵的頻率,比如成功使用兩次得一個小貼紙,然後是三次一個,以此類推。

“你的孩子會慢慢知道不是每一次成功上了廁所就會有獎勵的。當你最終準備停止獎勵的時候,她基本上都忘記了。當你希望的行爲完全建立的時候,你應該停止獎勵。”(完全建立意味着如廁失敗的意外基本是很難得纔會發生)

“每天早上,在我給她換下訓練褲之前,她都要在裏面小便。”

把她的尿尿形容成一個狡猾的壞蛋。

當你脫下她的訓練褲發現裏面是溼的,你可以說:“哦不!你的尿尿騙了你!它跑到你的訓練褲裏了。你應該比你的尿尿更聰明一些,把它放進便盆裏吧。”

“我的孩子想要自己擦屁股,但是我不確定他到底行不行。”

這是一項需要花好多年才能掌握的技能,但是早點學習這些基本技能也沒什麼不好。

“如果他只有18個月大,那麼就光讓他拿着廁紙就行了。就像大人餵食的時候,讓小寶寶自己拿着勺子一樣。等你的孩子學會了穿脫褲子並且學會洗手之後,鼓勵他自己動手,然後你可以幫忙擦擦乾淨。”到了幼兒園時,他就應該能夠獨立完成這項工作了。

“我的女兒常常在尿完兩分鐘之後,就要再尿一次”

她坐在便盆上尿尿的時候讓她雙腿分開一些,這樣她能夠看到尿液流出來的過程,並且鼓勵她尿乾淨。

視覺所見可以幫助她理解排空膀胱時是什麼樣的感覺。

“我的兒子會一直憋着屎,直到穿上訓練褲才肯拉,即使這意味着他要一直憋到晚上睡覺前。”

你有兩個選擇:

1. 幫助他慢慢適應便盆。不用強迫他拉臭臭,而是讓他在便盆上坐個10來分鐘,午睡後或者晚飯後都可以,或者他想要上廁所的時候。在某一時刻,他會有想拉臭臭的感覺——而且,因爲他已經坐在那裏了,他說不定會直接拉。“如果真是這樣,大大地表揚他來強化他的行爲。”慢慢的,他會感到更自在。

2. 給他穿上拉拉褲,讓他穿着拉拉褲坐在便盆上。一旦他對於坐下來拉臭臭感到舒適和習慣了,就建議他直接坐到便盆上。你可以一直建議(是的,那會很討人厭!)直到他願意經常性地跳過穿拉拉褲的環節。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不要再讓他選了。

“我的孩子要上廁所的時候都不告訴我!”

那是因爲你老是問他,那樣你是沒有辦法教會他自我驅動的。

不要一天到晚問他要不要小便,要不要大便,你只需要提醒他使用便盆就行了。他當然希望自己的褲子是乾的,他也不想弄溼或者弄髒自己的褲子。

“一連好幾個星期,我告訴兒子大孩子是不會把臭臭拉在身上的。現在他堅稱自己是個小寶寶。”

抱着輕搖他,讓他確信只要他有需要,你都會抱着他安撫他。然後反覆強調只有大孩子才允許做很多他喜歡做的事情,比如騎滑板車,踢足球。

還是沒有用?在以後提到臭臭拉在身上的問題時候,不要再用大男孩的說辭。相反,把如廁訓練說成一項新的技能——很酷的技能。

“我們在如廁訓練中間需要坐飛機——我想讓我的兒子穿上尿布”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那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兜上一天的尿布(不管是坐飛機還是長途汽車旅行)不太可能引起孩子的退步。如果他看上去有疑問,你可以向他解釋,尿布只是在飛機上無法離開座位的時候或者在路上找不到廁所的時候備用的。

“有些孩子可能會哭,會抗議,不願意穿。不要和他犟,帶上一條毛巾或者一個籃子讓他可以坐就行了。”不管你用哪種方法,帶一套替換的衣服和一個塑料袋用來放髒東西。

“我真的是精疲力盡了,相當挫敗。我真的想放棄了。”

如果你深陷自我意志鬥爭,那麼就暫停訓練。通常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談論和便盆有關的話題。你也可以重新使用訓練褲,不過不要用尿布,這樣你只算後退了半步。

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出發,如廁和學會走路一樣,看似需要訓練,其實更像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把自主權放在孩子手裏。

親身參與過的父母們大概都能得出結論,真正的“如廁訓練”其實是“如廁體驗+如廁觀察+如廁溝通”的有機結合,而支持這些階段有機運行的恰恰是親子互動中的耐心、信任、尊重與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