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小屁孩一天天長大,最適合如廁訓練的夏天也到來,我們終於要開始摩拳擦掌開始最具挑戰性的如廁訓練了!總聽別人說,誰家孩子不用穿紙尿褲了,可是不穿紙尿褲就等於自主如廁嗎?

當小屁孩一天天長大,最適合如廁訓練的夏天也到來,我們終於要開始摩拳擦掌開始最具挑戰性的如廁訓練了!

總聽別人說,誰家孩子不用穿紙尿褲了,可是不穿紙尿褲就等於自主如廁嗎?

不是的!

在我看來,真正的自主如廁需要孩子能夠做到以下幾件事情:

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

知道上廁所的正確場所和流程

能夠自己在馬桶上大小便

能夠做到這幾件事情的孩子,自然不用再穿紙尿褲。但是,不穿紙尿褲的孩子,可不是都能做到這幾件事情的哦。

“不穿紙尿褲”,通過家長的強力控制,的確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實現。可是“自主如廁”,常常不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條件不成熟,誰都強求不了;孩子一旦準備好,家長只要負責提供設施裝備,稍加指導就能水到渠成。

我們提倡把“自主如廁”作爲如廁訓練的目標,因爲這纔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真正需要學會的技能。

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家長需要做三件事情

找準訓練時機。

準備如廁裝備。

引導孩子如廁。

訓 練 時 機

很多媽媽都會問,孩子多大能夠做如廁訓練?專家們的意見並不完全一致,早的有說18個月,晚的能到30個月。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年齡並不是決定何時開始如廁訓練的硬性指標。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做如廁訓練,更多是考慮大人的需求:減輕洗尿布的工作量,減少買紙尿褲的支出,應對老人的唸叨,獲得自己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早如廁的成就感……如果這些需求真的很重要,提早進行如廁訓練也不是不可以。美國兒科學會認爲,只要家長對孩子的如廁能力有合理的預期,不在訓練過程中使用任何懲罰、暴力手段,在18個月之前就開始如廁訓練,也不會有太大壞處。

當然,在家庭環境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的時機,是等到孩子足夠成熟,能夠在如廁過程中有比較好的控制能力。因爲,大小便雖然在我們看來天經地義,但對孩子來說,自主如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協調多種能力才能完成。當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時,過早要求孩子能夠自主大小便,就是強人所難。

什麼時候孩子算是足夠成熟了呢?

身體上:

孩子擁有成熟的消化系統和膀胱,對大小便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具體表現會是:每次小便都有一定量;兩次小便之間能夠間隔一段時間;大便的時間和次數比較固定……

孩子能夠自如地走動、跑、蹲,這樣他們才能自主地坐到馬桶上。

認知上:

瞭解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知道什麼情況需要大小便。

知道馬桶的作用,能夠把大小便和馬桶聯繫起來。

對別人使用馬桶表現出興趣,甚至想要模仿。

能夠記住如廁的步驟、馬桶的使用方法。

表現出自我意識,希望獨立和自己控制事情。

語言上:

能夠理解大人對如廁過程的解釋。

能夠聽明白大人的指示。

想要大小便的時候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

大部分孩子在18個月左右能夠達到如廁訓練的生理成熟度。但是在心理、認知和語言上,大多數孩子要等到2歲以後。

每個孩子的發展程度不一樣,我們只要關注自己孩子表現出來的信號。發展得快,我們就幫助孩子早一點開始如廁訓練。發展得慢一點,我們也完全不用着急,耐心等待孩子成熟的信號。美國兒科學會表示,大多數在2歲半到3歲時開始如廁訓練的孩子,訓練過程更輕鬆、更快速。

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必要等到上面這些能力百分之被具備了,再開始嘗試如廁訓練。確實有的孩子在沒有開始如廁訓練的時候,不會主動表現出某些能力。如果孩子具有了大部分如廁需要的能力,我們就可以開始嘗試,適當的引導能夠幫助孩子更快地學習自主如廁的技能。

訓 練 裝 備

訓練時機掌握好,離成功就不遠了。如果我們能夠同時找到合適的如廁訓練裝備,就錦上添花、事半功倍了!

馬桶

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馬桶有好幾種,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家的情況和孩子的喜好來選擇。

小馬桶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這是最常見的款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如廁空間。而且小馬桶常常造型可愛親切,比成人馬桶更容易獲得孩子的歡心。不過會給大人帶來額外的清洗工作。

放在成人馬桶上的馬桶墊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2張

把馬桶墊放在成人馬桶上,就可以輕鬆擁有方便孩子使用的馬桶啦。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是沒有清洗的煩惱,孩子大小便結束後直接沖掉就好了。但是,因爲成人馬桶比較高,需要大人幫助孩子上下馬桶。

帶梯子的馬桶墊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3張

這種產品是對普通馬桶墊的改良。加上了小梯子,孩子自己就能夠上下馬桶,而且小梯子的踏板也能讓孩子在大小便的時候,雙腳有地方可以放。但是安全上總歸是有隱患,在剛開始如廁訓練的時候,還是需要大人幫助孩子上下梯子。

我家嘗試了便攜小馬桶、成人馬桶墊,可是兒子都不喜歡。無奈之下,我只好每次扶着兒子蹲在成人馬桶上完成如廁。最終,帶梯子的馬桶墊到貨,小男孩對梯子一見傾心,終於完成了自主如廁。

兒童專用小馬桶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4張

這是專門爲孩子設計的小馬桶,功能和成人馬桶一樣,只是尺寸比較小。由於小馬桶需要提前安裝,一般家庭是不會有的。但是在許多兒童公共場所,比如早教中心、幼兒園、兒科醫院,可能有兒童專用馬桶,不妨讓孩子們也感受一下。

內褲

訓練褲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5張

訓練褲是介於紙尿褲和普通內褲之間的過渡,襠部會加厚,裏面填充有木纖維、棉花等不同材質,有一定的吸水性。和紙尿褲不一樣的是,訓練褲如果被尿溼了,裏面就會是溼溼的,但如果量不大的話,外面還能保持乾爽。而且,訓練褲能夠清洗,重複使用。

訓練褲的設計的確貼心,但效果見仁見智。我在給孩子做如廁訓練時,爲了不讓場面太災難,首選了訓練褲。可惜,效果並不好。也許是因爲我家孩子對潮溼不介意,他非常願意把訓練褲繼續當做紙尿褲使用。反倒是我,洗訓練褲洗得快要崩潰了。

普通內褲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6張

普通內褲沒什麼技術含量,材質選全棉的就好。款式不論三角或者平腳都可以,但是可以特意挑選孩子喜歡的花色和圖案。大小方面可以選稍微腰部寬鬆一點的,方便孩子自己脫褲子。

引 導 孩 子 如 廁

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來啦~

可是,這一步恰恰是最不需要我們關心的,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孩子如果沒有準備好,我們便是自己選擇瞭如廁訓練的Hard模式——大人想盡辦法、不停提醒、時刻關注,還是會洗褲子洗到崩潰。如果時機合適、裝備到位,給孩子一點時間,如廁訓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準備好如廁裝備,我們便可以清楚地告訴孩子:“寶貝長大了,我們開始從小寶寶的紙尿褲換成大寶寶的小內褲吧!”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步步進行過渡。

第一步:

在家穿訓練褲或普通內褲 + 出門和睡覺穿紙尿褲

第二步:

在家和出門穿訓練褲或普通內褲 + 睡覺穿紙尿褲

第三步:

在家和出門穿普通內褲 + 睡午覺穿訓練褲 + 睡晚覺穿紙尿褲

第四步:

在家、出門和睡午覺穿普通內褲 + 睡晚覺穿訓練褲

第五步:

在家、出門、睡午覺和晚覺都穿普通內褲

具體的過渡節奏,每個孩子都會不一樣。是否要用訓練褲?什麼時候在出門時可以穿小內褲?什麼時候可以在睡覺時擺脫紙尿褲?別人家的情況都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我們必須關注自己孩子的情況,尊重孩子的節奏。

在這個階段,與其說“訓練”,不如說是“引導”。這裏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在過渡期更好地理解如廁的流程,建立起自主如廁的願望。我們可以一一嘗試,看看孩子對哪種形式更有感覺。

1. 引入如廁相關的繪本、動畫片、玩具

讓孩子在自己嘗試如廁之前,就瞭解大致的流程。而且看到喜歡的人物自己上廁所,孩子也更加有動力去模仿。許多生活習慣類的繪本都會有如廁主題的故事,比如《噼裏啪啦》《小熊寶寶》等等。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7張

不穿紙尿褲≠自主如廁!真正如廁訓練應該是這樣的 第8張

2. 大人做如廁示範。

讓孩子實地觀察上廁所,比玩具更有說服力。特別是小男孩,爸爸的示範更有指導作用。

3. 表揚和獎勵。

如廁對孩子來說是生活習慣的一大變化,也許他們並不明白爲什麼要去小馬桶,用紙尿褲不是很好嗎?

爸爸媽媽的的表揚和獎勵的確能夠推動他們接受這一改變。表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要單純用“你好棒!”“你真聰明!”這樣的寬泛語言,而是強調具體過程和行爲,比如說:

“哇,寶寶剛纔自己在小馬桶裏尿尿了,做得真好!”

“你在想尿尿的時候告訴媽媽了,媽媽覺得你很棒!”

“你尿在馬桶裏,所以小內褲還是乾爽的,小內褲也很高興哦~”

這樣,孩子會明白,自己具體做了什麼值得稱讚的行爲,下一次更願意繼續相同的行爲。

而獎勵的方式更需要我們慎重使用,因爲使用不當的話,很容易讓孩子關注獎勵,而不是學習如廁本身。一旦獎勵停止或者不足夠滿足孩子,就可能帶來如廁訓練的倒退。

與此同時,我們要注意控制自己,有幾種行爲是特別要避免在如廁訓練期間出現的:

1. 強行帶孩子定時上廁所。

孩子需要學習自己感知大小便的需求,這才能讓他們真正學會自主如廁。定時帶孩子上廁所,一方面容易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反而更不願意上廁所;另一方面讓孩子沒有了自己控制大小便的主動性,大人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還要孩子自己控制什麼?

除非我們預計到,接下來有相當長的時間沒有上廁所的條件,比如長途開車、去參加活動等等,可以帶孩子提前上個廁所,否則在其他正常情況下,都要避免強行帶孩子上廁所。記住,如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第一步就是要學會感知什麼時候需要上廁所。我們千萬不要剝奪了這個基礎性的學習機會。

2. 不停地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

有的家長雖然不會強行帶孩子上廁所,卻會在語言上不停地提醒。適當的提醒是可以的,但如果半小時甚至更短就問一次,同樣會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不願意在真正想上廁所的時候主動表達了。

3. 進展不順利地時候呵斥甚至打孩子。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身邊最親近的人卻總是在說:

“你怎麼還沒學會?”

“別人家孩子早就會了,你怎麼這麼笨!”

“再不好好好上廁所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無論如何,我們的積極性都會備受打擊,就更別提努力學習這項本來就很難的技能了。

所以,進展緩慢也好,出現倒退也好,責備孩子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我們真正需要做的還是回過頭去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已經做好了準備?如廁裝備是不是讓孩子感到不適應?孩子是不是有自主如廁的動力?

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如廁是人類正常的生理需求,學會自主如廁也是孩子早晚的成長需求。希望在我們的悉心引導下,孩子們能在這個夏天愉快自然地從紙尿褲過渡到小內褲。然後,我們便能夠欣慰地對他們說:“寶貝,你又長大了一點!”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