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教育孩子,這八個“工具”不能少

教育孩子,這八個“工具”不能少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這八個“工具”不能少

管教孩子,遠比照顧他們吃穿難得多。比如,太嚴會壓抑個性,太鬆會放縱散漫,方法錯了還可能引發逆反,產生反作用。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說,正因如此,幾乎管教孩子的每個方面都能出版一本書,指導家長如何針對不同孩子、不同情況來“量身定製”。不過,在衆多的教育細節中,有“八個工具”是無論哪個家長都必須具備且不可替代的。

無條件的愛。父母無疑是愛孩子的,且這種愛不該被附加任何條件。它可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並學會愛自己和愛他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無論長相美醜,功課好壞,父母對他的愛都不會改變。楊雄強調,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約束的溺愛,溺愛更多體現的是放縱,是極不可取的。

恰當的鼓勵。鼓勵應當無處不在。面對成績時,要鼓勵孩子繼續加油,做得更好;面對挫折時,父母也不該忘記爲孩子緩解壓力,鼓勁加油,使他們產生動力,下次進步。在這樣的反覆鼓勵中,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夠慢慢形成。比如,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應該表示肯定,“今天比昨天做得好多了”;鼓勵孩子面對困境時,可以說“你肯定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鼓勵孩子更勇敢時,不妨直接跟他說,“去大膽鍛鍊一下不是很好嗎?”

適時的表揚。在傳統文化中,父母對孩子的認可多不會掛在口頭,他們更習慣指出不足;有些家長即便知道要表揚,也常常是口頭一句“還不錯”而已。事實上,適時的表揚能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楊雄說,表揚忌空洞無物,忌敷衍了事,隨口而出的表揚不僅沒意義,還會給孩子造成聽覺疲勞。年齡小的孩子,內容越具體越好,利於他們理解受表揚的原因;大點的孩子理解力增強,可概括一些。此外,還要講究表揚的節奏,比如,考試成績不錯,家長應先肯定,“這次考試有進步”;然後提出不足,“有些地方還是粗心,扣分可惜了”;最後做出鼓勵,“下次細心點,咱們再接再厲”。

幫孩子確認。孩子在成長中有相當一段時間不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要在關鍵時刻幫他確認對錯。這是讓孩子樹立正確是非觀的重要一環。可以通過寓言、童話以及生活中的生動例子教育孩子,幫助他們分析,並形成自己正確的判斷;平時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用行動去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比如,在人行橫道遇到紅綠燈時,家長堅決做到不闖紅燈,這比單純告訴孩子“紅燈停、綠燈行”有用得多。

信任。在很多權威型家長看來,如果孩子與小朋友打架,首先應該批評的是自家孩子,這纔是有素質、家教好的體現。但在很多歐美國家,家長首先會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並選擇相信他們的解釋,這是親子間的基本信任,也體現了家長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楊雄說,信任———這個來自西方的概念應當被更好地普及於現代中國家庭。

陪伴。陪伴是給孩子的心理支撐,能讓他們獲得安全感。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這種作用更加明顯。在西方,陪伴是照顧幼兒的重要方面,甚至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家長不得讓12歲以下的孩子獨自在家。這既是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同樣也涉及心理需求問題。陪伴的實質是溝通,因此,與孩子呆在一起時應多多互動,比如講故事、做遊戲等。

批評。現在的孩子早熟、脆弱,批評時重不得輕不得。楊雄說,前不久上海市就發生了一起孩子因無法承受父母的批評,繼而跳樓自殺的慘劇。他建議,每個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都要分清場合,講究方法。一般來說,批評的總原則是問清事實,有理有據,忌劈頭蓋臉地訓斥。比如,被老師通知自家孩子犯錯後,家長不應馬上厲聲訓斥,而應先問問孩子爲什麼這麼做,分不同情況耐心教導。當然,對不同年齡和性格的孩子,批評方法也要有所區別。抗挫折能力較強、比較皮的孩子,可以批評得稍微重一點;本就內向、敏感的孩子,需要語氣輕一些,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要記得,批評不是爲了懲罰,而是基於愛。

理解。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內心,以及他正在做的事。比如,孩子成績下降,家長不應高高在上,一味批評,而應站在與孩子平等的角度,幫他分析原因。楊雄最後強調,這“八個工具”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就像表揚伴隨鼓勵,批評需要理解,一切都基於愛。▲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