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孔”實際上是一種畸型,先天耳前瘻管是一種先天外耳道畸形病症,此病在1864年由Heusinger醫師發覺,有的孩子是一邊耳朵發病,有些孩子是兩邊耳朵都有,這個病在我國少年兒童裏的患病率是1.2%。特別注意…

原標題: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有一些寶寶出世後,在寶寶的耳朵邊上可能有一個小孔。依照老一輩的叫法,這一小孔叫“聰明孔”或“富貴孔”,寓意有這個孔的孩子聰明過人、吃穿不愁。很多年輕父母深信不疑,卻未曾預料到,一個小孔也會讓寶寶遭受“摧殘”。

小孩耳朵有一個小孔?這並不是老人說的“命好”!父母要心中有數。三歲的晨陽和她的父母就被這一小孔瞎折騰得開始懷疑人生。在孩子出生時,晨陽的父母就察覺孩子的耳朵上有那麼個小孔,但那時候都沒當回事。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隨着小孩慢慢長大了以後,這一小孔開始向外排出膿性分泌物,可以用抗生素來治療這個症狀,但一直沒辦法除根,到後來再次發生這一病症時,抗菌素已經失效了,小孔周邊也逐漸潰破出膿。經過醫院醫生的確認,晨陽是得了一種叫先天性耳前瘻管繼發感染的疾病。

“小孔”實際上是一種畸型,先天耳前瘻管是一種先天外耳道畸形病症,此病在1864年由Heusinger醫師發覺,有的孩子是一邊耳朵發病,有些孩子是兩邊耳朵都有,這個病在我國少年兒童裏的患病率是1.2%。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第2張

先天耳前瘻管產生在孩子還在母親體內的胚胎階段,耳朵的輪廓是由第 1 鰓弓和第 2 鰓弓生長髮育而成,而在出現異常生長髮育的狀況下,會造成異常和缺少,當結合不全或是第 1 鰓弓封閉不全的時候,便會產生瘻管。

先天耳前瘻管有些是散發的,有些則是家族遺傳,在基因遺傳方面,25%到50%的病人是兩側病發。爸爸有該病歷的,那麼其直系子孫後代的生病風險性是普通人的35.7倍,媽媽則提升了子孫後代7倍的生病風險性。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第3張

特別注意的是,有一半的病人終身都不容易發生感染症狀,而發生臨牀症狀的病人,分爲三種類型,有感染型、分泌型和單純型。分泌型就是指瘻管內皮腺分必物的沉積,造成外口區會出現分必物,引起部分的發癢及其突起。

若是造成感柒,那麼部分地區可能發生腫脹、痛疼及其出膿的狀況。假如感柒進一步比較嚴重,還會繼續造成 周邊皮下組織發脹潰破,促使感柒長期無法治癒。

先天耳前瘻管一旦發生過感柒,便會出現不斷髮病。感柒的頻次越多,之後病發的頻率也就越高,治療必須用引流方法、傷口換藥及其清除膿性分泌物,周邊可發生皮膚紅癢、痛疼、發燙,可不斷感柒且經久難愈,基本上必須常常到醫院門診就醫。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第4張

因此最好是的方法是開展手術治療切除。臨牀醫學上,依照瘻口部位的不一樣,挑選的手術治療方法也不一樣。耳廓腳形耳前瘻管病人,採用耳廓腳梭形創口的方法開展醫治;耳道型耳前瘻管,必須在耳外切跡創口開展醫治;耳廓腳前型耳前瘻管病人,選用地區摘除的方法開展醫治。

在實際的手術醫治上,單純性瘻管摘除,優勢是摘除的部分少,外傷面積小,缺陷是非常容易漏掉細微的支系,造成復發。而耳外整塊摘除的方法,是將手術治療的部位擴張。

對耳廓軟骨組織或軟骨組織膜等地區的瘻管開展總體摘除,那樣的手術治療部位大,能夠徹底消除感染期周邊的發炎部位,及其不斷感柒留存下來的瘢痕增生,但這類方式的手術治療外傷面較爲大。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第5張

在醫治中採用哪一種方法,需看病發及其感染的狀況。針對身患先天耳前瘻管的兒童,父母平常一定要留意小孔部分的衛生,要防止經常地碰觸、擠壓瘻口,避免出現感柒。特別是在在洗臉時,要留意瘻口地區的乾躁,可以用棉球將小孔周邊的水擦拭乾淨。

假如發生了輕微的感柒,必須到醫院門診解決,必要時可服抗生素來治療感染。假如瘻口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腫脹,則很有可能產生了囊腫,必須到醫院門診開展放膿,並且也要還記得定時執行傷口換藥,等到創口完全痊癒。

生下來耳朵上就有小孔?不是福氣!爸媽要心裏有數,不容忽視 第6張

總結:

先天性耳前瘻管繼發感染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在孩子中的發病率也不低。所以家裏有寶寶的父母要注意自家的寶寶耳朵部位有沒有這樣的小孔。

假如有也不要害怕,及時去醫院詢問醫生的建議,平時注意小孔區域的乾燥,防止感染。預防感染,防止發病很重要,假如病症比較嚴重,則需要手術解決。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