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兩天來,記者奔赴城區各大醫院,把鏡頭對準醫院急救崗位、重症監護崗位、新生兒監護室、普通外科病區等各個崗位的護士,探訪他們的工作日常。對於耿元暉來說,在這個崗位上,她雖然已經工作3年,但…

原標題: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兩天來,記者奔赴城區各大醫院,把鏡頭對準醫院急救崗位、重症監護崗位、新生兒監護室、普通外科病區等各個崗位的護士,探訪他們的工作日常。

守護新生患兒

用愛托起新的生命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在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病房內,護士們穿梭在各個暖箱之間,熟練而輕柔地給嬰兒檢查、餵奶、翻身。由於是無陪護病房,父母不在身邊,新生的寶寶們格外需要護士的悉心照顧,所以病房裏護士就是這羣孩子的“臨時媽媽”。44歲的護士王鐵勇,已在醫院工作23年,一直從事與新生兒相關的工作。她每天上班要負責七八名患兒的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照顧這麼一羣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的小天使,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還有愛心。王鐵勇她們能從小天使們微小的動作和細微的表情中判斷他們的需要。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第2張

“照顧這些孩子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但我們只是‘臨時媽媽’,還是希望患兒能早日康復,回到父母身邊。”提起自己從事的工作,王鐵勇眼中滿是慈愛。爲嬰兒做護理,他們舒服了,會衝護士笑。每當看到這一幕,王鐵勇她們覺得所有的勞累付出都是值得的。對於自己從事了20多年的新生兒護理工作,她總結出四個字:“無怨無悔!”

守護重症患者

“暖男天使”有擔當

在人們的印象中,護士都是女性,可如今,醫院急診科、重症監護室這些科室,男護士並不少見。南陽醫專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32歲的魏元恆就是一名男護士。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整理急救車上的急救物品。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第3張

“急救車啓動那一刻,一場與死神搶時間、比速度的角逐就開始了,每天上班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急救車上的藥品、搶救器械等是否需要補充,確保任務來臨時不影響急救車出發。”魏元恆說。

魏元恆上班時間爲當天早上8時到第二天早上8時,但是作爲急診科護士,下班後也不能關閉手機,需要隨時待命應對突發情況,不過,現在他已經習慣了緊張忙碌的工作。

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重症監護室的宋敬畏,是一名“90後”男護士,已經工作5年。護士是一個勞動強度很大的職業,尤其是在危急重症病人護理方面,男護士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搬動患者、轉運患者時能起到頂樑柱的作用。記者見到宋敬畏時,他正在病房裏忙碌着。給一名患者口腔護理後,他又和同事一起爲另一名患者翻身、拍背。重症監護室的患者病情重、變化快,需要護士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心電監護數據等,稍有變化要及時處置。在重症監護室,患者的日常生活全靠護士來完成。

工作強度比普通病房要大得多,壓力也大,但宋敬畏說,累歸累,可是這個工作讓他很有使命感,看到一個個重病患者脫離生命危險轉到普通病房,他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價值體現。

急救護士

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5月10日晚6時12分,伴隨着一陣急促的警鈴,市第二人民醫院120急救站護士耿元暉立即和值班醫生一起登上救護車奔赴宛城區紅泥灣鎮。一上車,她就通過救護車上的車載系統和求助人取得聯繫,詳細詢問病人的情況,並進行遠程指導,讓求助人對患者進行簡單的病情處理。救護車很快到達目的地,經檢查,患者疑似腦卒中。他們迅速將患者擡上救護車,向醫院急駛。一路上,耿元暉一直扶着患者輸液的手,並及時和醫院取得聯繫,彙報患者情況,啓動腦卒中急救流程。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第4張

回到醫院,急救人員已經在門口等待,耿元暉又協助他們按照腦卒中綠色通道對患者進行進一步檢查救治。經檢查,該患者爲腦出血,排除腦卒中。將患者送往監護室,耿元暉此次的工作也就結束了,她回到崗位上,等待下一次急救鈴聲響起。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第5張

在急診崗位的工作,每天經歷諸多生死,有因醫學發展水平受限而解決不了的遺憾,也有奮力一搏搶救成功的喜悅,也有因患者不理解而帶來的委屈。對於耿元暉來說,在這個崗位上,她雖然已經工作3年,但她認爲還需要不斷學習,不停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勝任工作,與同事一起,搶救更多患者生命。

一襲白衣,一頂燕帽,他們穿梭於醫院,用自己的職業技能守護着萬千病患的健康,用細緻入微的服務爲患者點亮生命希望之燈。在這個屬於護士的節日裏,讓我們送上衷心的祝福:護士節快樂!

護士節,探訪南陽“白衣天使”的工作日常 第6張

來源:南陽日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