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深遠的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影響,我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雕琢着孩子的生命。

原標題: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上個禮拜,我偶然翻看了下孩子的班級羣,看到老師剛剛發的小視頻,可把我笑壞了。

老師在視頻裏問了兩個問題:

1你媽媽幾歲?

2你爸爸喜歡幹什麼?

孩子排隊回答,答案也五花八門,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十歲,八歲,四歲……

只有一個小朋友的回答靠點譜:二十三歲,可是掐指一算,又覺得不太對勁。

關於爸爸喜歡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清一色是:喜歡睡覺,打遊戲,幹活掙錢……

我家孩子的答案是:媽媽十歲,爸爸喜歡學習。

毫不意外,孩子們對於媽媽的年齡有着迷之思考,但對爸爸的愛好卻一語中的。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估計大部分爸爸看了這個視頻都需要扶額重新思考一下:爸爸到底怎樣才能給孩子留下一個好印象……

在孩子眼中,我們是怎樣的父母?恐怕沒有誰會比我們的孩子有發言權。

孩子眼中的父母,答案可能聽起來讓我們啼笑皆非,但是孩童視角下的言論值得我們思考。

父母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深遠的人,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影響,我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雕琢着孩子的生命。

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拿着比我的語文課本還要厚的小說開始看了。

母親給我幼時的印象是:喜歡寫寫畫畫,聽收音機,喜歡做衣服。

現在細細想來,如今愛看書愛寫作的我是受了她的影響,雖然她從未對我說過要多看書,也因爲經濟的原因很少給我買書,但記憶中,童年的我總是到處找書看,連去親戚家都要帶着那兩天看的書……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2張

直到現在,我若一天不看書,就覺得渾身不自在。

母親對我的影響的方式,用現在的專有名詞來說,叫做:隱性教育。

1968年,美國教育社會學家傑克遜(P·W Jackson)在其專著《班級生活》(Life in classrooms)一書中關於學校“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提出‘隱性教育’這個概念。

1970年美國學者N·V奧渥勒提出的“隱蔽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的研究,也是在詮釋這個概念。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了對隱性教育的探討和研究。

什麼是隱性教育?

所謂隱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並未察覺的一種無意識教育方式。

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

它實現教育目的於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於休閒逸緻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

隱性教育突出強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它具有教育目的和內容的隱蔽性、教育過程的愉悅性、教育途徑的開放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點。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3張

從這個角度來講,陪着孩子蹲在路邊看兩窩螞蟻打架並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是隱性教育;

帶着孩子一起坐電梯,讓別人先進出並幫忙按電梯是隱性教育;

和伴侶意見不和時,仍然剋制情緒,選擇積極的暫停,這是隱性教育;

當有人冒犯我們,我們選擇淡然處之,不被怒氣掌控,這是隱性教育。

戶外野餐,把垃圾收好直到找到垃圾桶扔掉,更是隱性教育……

央視主持人董卿在訪談節目《面對面》裏說: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應該努力去把自己變得更好,在他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有愛也有尊敬,可以從你身上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4張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曾在一次演講中說:

“我的父親是個木工,是個專家。有時候幫別人架大梁,人家都請他喝酒,一喝高興了就不收錢。

因爲往家拿不回錢,我母親就和我父親打架,但我父親從來不還手。我從父親那裏學到,任何時候都不傷害我的母親。

而我母親帶給我的東西更多,有次下暴雨,我們一家四口人把鄰居家曬着的玉米、稻穀全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們家的時候才發現那些稻穀全淋溼了。

我的父母不識字,但是父母身上的優點我耳濡目染,成爲我做人的準則。”

無論做父母的承不承認,每天早上一起牀,我們的‘演出’就開始了。孩子的眼睛密切關注着我們的言談舉止。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中寫道:之所以成爲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爲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纔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5張

若是爲人父母帶着謹慎的心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爲,我們的孩子必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好的影響。

1父母儘可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最好的狀態

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個小視頻:秦皇島的一位老師拿着課本步履沉重地走在教室門前的走廊上,當他要進教室上課之前,他努力調整自己的表情,微笑着神采奕奕地走進教室。

這位老師在進教室之前調整表情和心情,因爲不想帶給孩子們負能量。

同樣,父母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進門前也當先調整自己。

雖然有些文章裏也寫道: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6張

但我的看法是:多向孩子展現我們正面的一面。

我們的負面和陰暗面還是需要好好消化和調整。

成人之所以是成人,就在於比孩子成熟,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

孩子需要學習的是我們面對困難雖然會退縮但仍咬牙堅持去解決問題的毅力和韌性;

是我們克服肉體的惰性所活出來的一種積極奮進的狀態;

是我們明明可以發火卻剋制自己以愛來回應的智慧。

2父母要學有所長,擁有自己正面的個人標籤

鄭州一位別人家的爸爸張帥用廢紙板給女兒做了上百件玩具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7張

而一位媽媽被孩子評價爲:無用的中年婦女。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8張

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多數時候,孩子無法去父母的工作場所觀摩父母的表現,而隨着孩子長大進入幼兒園,孩子和父母一起相處的時間也隨之減少了。

所以抓住親子之間那有限的時間:不是躺沙發上刷手機,也不是敷着面膜看劇。

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說:他看到自己父親每天都早晨四五點起牀讀書、寫作,備受感動,於是就跟着調整了自己的生物鐘:每晚九點睡,第二天凌晨四點半起牀準時寫作2小時,揮筆寫夠6000字,收拾收拾去上班。

孩子對父母的看法雖有片面,但父母長期展現出來的精神氣兒孩子都看在眼裏。

聰明的父母從不停止長進的步伐,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別把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實,快樂,又責任感,又情緒管理能力,孩子會模仿你的。

雞娃的同時更要雞自己,這纔是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回憶女兒的學霸之路時,鄭淵潔在書中寫道:“說到家庭教育,我將女兒培養成學霸的最大祕訣是,作爲父親,在女兒上中小學的十二年間,我從來沒有對女兒說過你要努力,我只對自己說,鄭淵潔,你要努力。”

不花一分錢的隱性教育,纔是被忽略的教育方式! 第9張

共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隱形教育,?

本文來自微信號:雪球媽媽(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長大的80後媽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