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想從一部電影,來說這個頗受爭議的話題。《死亡詩社》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以前看,羨慕電影中理想化、人性化的“自由教育”。但現在,值得深思更多。曾拿下第6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及多項提名。影片講述了一名倡導自由探索與獨立思考的教師基汀,進入了一所以成績爲重的傳統學校任教。

學生尼爾受老師的啓發,在自己喜愛的話劇表演中大獲成功。

但卻遭到了奉行“控制教育”的父親的強烈反對和嚴酷批評。

極度痛苦下的尼爾選擇了自殺!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到底哪個是害死尼爾的真兇?

今天我們就來尋找答案,一起賞析這部有關“守舊與創新”、“理想與現實”、“自由與權威”,兩股力量相互較量的故事:

“自由與尊重”是校園裏的一陣春風

本片又名“春風化雨”。

一名倡導自由探索與獨立思考的教師約翰?基汀進入了一所以成績爲重的傳統學校任教。

他用他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授了孩子們許多考試以外的東西:

(1)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

基汀通過鼓勵學生們在羣體行走,走出自己的步伐與節奏,引導大家明白如何在社會中堅持自己的信仰。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腳步開始,但慢慢變得一致。在其他人面前維持自己的信念是困難的。

我們都非常需要被接受,但你們必須相信,你們的信念獨一無二,縱使別人認爲它奇特,不流行。”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2張

(2)獨立思考,傾聽自我

基汀讓學生們一個個站到講臺上俯瞰教室,告訴他們:

“孩子們,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要有膽量出發,找到新觀點。”

還用鼓勵、關注與激情,幫助了一個膽小沉默的孩子突破與發現了自我,重拾自信:

“我認爲你心中有某種極爲重要的東西”

(3)知識不是來窒息生命的,而是用來啓迪生命的

基汀讓孩子們撕掉語文書裏用刻板座標評判詩歌好壞的導論。

他說:“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爲它們好玩,而是因爲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

但詩歌、美、浪漫、愛情,這些纔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3張

基汀用平等、尊重、信任的態度對待每一孩子。

他的每一次教學都以促發學生的行動爲先,真正做到了“身體力行”,先啓發,後教育。

讓孩子們在行動中感受,在感受中思考。

在思考中一點點培育出孩子獨立、自由的靈魂,在枯燥嚴酷的學習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樂趣。

一羣本來只會讀書、死氣沉沉的孩子,因爲他的到來,漸漸變得生機勃勃,活出了青春的氣息。

“控制教育”下的精英學校

但基汀的這種“快樂教育”“自由教學”在校園中卻是異類一般的存在。

片中的威爾頓學院是美國一所以高升學率著稱的寄宿制頂尖私立高中。

在影片開場那場凝重而神聖的開學典禮上,校長諾蘭再三強調,該校多年屹立不倒的高升學率都源自校訓裏的四大支柱。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4張

而這四個支柱幾乎經典的總結了傳統教育的精華:

“傳統”——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循規蹈矩的將學生控制在一個固定、刻板的傳承中,反對創新;

“榮譽”——以學校、集體的榮譽爲重,以高分爲榮;

“紀律”——控制,以權威的方式,壓抑學生作爲一個孩子應有的自由活潑的天性,以確保學生保持行爲思想上的一致性,來保證教學秩序的平穩發展;

“卓越”——希望學生從以上三點爲基礎,並更高標準的要求自己做一個遵循傳統、追求高分、恪守紀律的三好學生。

很多觀影者調侃這是“美版衡水高中”。

河北衡水高中,有“超級高考工廠”之稱,以軍事化管理著稱的高升學率學校。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要大規模的保持較高的升學率,威爾頓那四句校訓的確是制勝的法寶。

而望子成龍,也是大部分父母由衷的心願。

“成績大於一切”,是填鴨式教學的根源。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就會產出美國威爾頓、中國衡水,這樣以“控制”爲校風的學校。

“自由教育”與“控制教育”的激烈碰撞

影片中的尼爾是一名優等生。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5張

他的父親早早就給他立下當醫生的未來。

他甚至不允許兒子腦中有一絲渴望自由的念頭。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6張

一次次用權威與獨裁把孩子死死控制在手裏。

尼爾喜愛表演,非常渴望在課餘時間參加一場話劇演出,但父親堅決反對。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7張

基汀老師鼓勵尼爾向父親表達出自己對戲劇的喜愛,用溝通來求得父親的理解。

然而尼爾早就對父親絕望了。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8張

他對父親長期以往的武斷與嚴酷瞭如指掌,不用開口都能想到父親會用怎樣的難聽話來否定打壓自己。

尼爾一意孤行參演了話劇。

演出一結束,父親就強行拉走兒子,狠狠訓了一頓,並決定將孩子轉去一所更爲嚴苛的學校。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9張

父親的這一擊,讓好不容易從基汀老師以及話劇的排練中,找到自我與生命樂趣的尼爾崩潰了。

長期以來的壓抑、委屈、不滿、絕望,以及對自由、尊重的渴望,一下子衝昏了尼爾的大腦。

他被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困住了……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0張

可他已被父親壓制的太久,早已失去掙扎與挑戰的勇氣。

他選擇了自殺。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1張

學校與父母將尼爾的死全部怪罪於基汀的“自由教育”,並威脅班上的其他學生也同意對基汀的指控。

基汀被迫辭退。

可當他回到班上取走自己的物品時,學生們的舉動讓他震驚了!

他從前教孩子們站到講臺上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2張

而這次,學生們當着校長的面,一個個勇敢地站到了桌上。

用堅毅、深情的目光向老師致敬!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3張

基汀走了,但我想,他在孩子們心裏走下的自由、獨立的種子卻還會繼續發芽!

“自由”與“控制”,相煎何太急!

影評中很多人都在爭論尼爾的死到底是父親專制下的悲劇,還是基汀“自由風”下的錯誤引導。

對於孩子,我們到底是要“控制教育”還是“自由教育”?

這是教育中永恆的迷局。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4張

我不贊成尼爾父親的控制教育。

無論是真實的生活中,還是專業的研究裏,都有無數的論據證明,在專制與武斷中長大的孩子。

或懦弱、自卑、依賴!

“反正我有什麼想法都會被否定,乾脆就不想了,”自願被操控、被奴役。

或暴躁、叛逆、衝動!

尼爾最後的死,正是一個被壓抑長大的孩子從未享受過“做自己”的樂趣,但凡在專制的夾縫中有了一點點做決定的自由,便失去理智,一意孤行下的悲劇。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5張

然而,我也不完全贊同基汀在影片中,向孩子們過於強調人性的解放,生活的理想化。

正如一個觀影者所說:

他教會了學生追求快樂,但是卻沒有教會他們反抗,他教學生成爲一面理想主義的詩人,卻沒有教會他們現實的殘酷。

從這個層面來說,老師基汀纔是兇手,也不爲過。

人性的解放本身需要一種設計與指引。

沒有規則、脫離現實的自由是危險和無方向的。

“愛”與“規則”並不需要以一種“你死我活”的姿態,存在於孩子的教育中。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6張

我更提倡的是:

自由與尊重,規則與教養,應該是像水滴一樣,從孩子出生起,由父母一點一滴的,在愛中溫潤地同時給予。

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體驗“做自己”的自由與快樂。

同時,也在管教中,一點點的感受規則,學會與社會、與他人相處之道。

我們要給予孩子尊重與自由,但不是鼓勵孩子變成憤青;

孩子需要了解現實與規則,但不是用武斷與暴力把孩子逼成權威之下,不敢吭聲的懦夫,

規則應該是用“溫柔而堅定”守護,能在彼此的溝通與理解中彈性化、人性化的調整。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7張

而我們每個父母也需要在育兒的重重矛盾中,反思我們處理孩子問題的底線,

是但凡影響成績的事情都一概否決?

還是,只要不傷害他人,危及生命,都願意讓孩子嘗試,即使失敗,我們也願意用愛陪他面對 ?

畢竟,挫折才能讓他成長。

也許有人會說,自由與規則永遠是矛盾的存在。

可是生活本來就是充滿矛盾的。

現實中,最令人擔心的孩子,不是那些會迷茫、會糾結,會在矛盾中痛苦的孩子。

而是那些過於天真,過於順從,從未受過挫折,遇事就一邊倒,一條道走到黑,想也不想就去做,去服從,奴隸般的孩子。

我不怕你摔,只怕你盲着摔!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8張

我們不能事事替孩子做主,而是要適當的將矛盾與衝突拋給孩子自己面對。

走出象牙塔,從小體驗矛盾,適應衝突,嘗試選擇,承受挫折。

孩子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決定自己人生,爲自己負責的能力與責任!

會糾結,纔會思考;有挫折,纔會反思,有矛盾,才懂得權衡,

在一次次實踐中習得理智,習得“中庸之道”:

懂得在釋放激情之時也保持適度的冷靜,在他人的觀點與自我的信仰中不偏不倚,在社會的制約與內心的慾望間折中調和,成爲一個會多元化視角看問題的成熟之人。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19張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愛與規則,雙管齊下。

孩子自會在一次次矛盾與思考中,找到“理想與現實”“自由與規則”之間的平衡,找到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最佳方式。

學生被逼自殺!“控制教育”與“自由教育”誰纔是真兇 ? 第20張

這部電影,我覺得解析地還遠遠不夠,影片中還有大量觸動人心的地方,真的值得每位家長和教育者一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