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像橘子媽媽一樣,同樣的話說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聽,那麼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有效的溝通向來都是有來有往的,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允許表達過自己的感受,那麼他就很難對別人產生同理心…

原標題: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橘子媽媽最近常常處在崩潰的邊緣,因爲橘子正處於活蹦亂跳的三歲,一出門就到處亂跑或者在路上到處亂摸。

媽媽一邊擔心他的安全,一邊又要擔心他摸到髒東西,牽他的手他也不願意,所以媽媽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後面叨叨“好好走路”、“別亂跑”、“別亂摸”等。

同樣的話,媽媽每天嘮叨八百遍,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起繭子了,孩子反而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總是“聽不見”。帶孩子出門鬧心,不帶孩子出門也不行,這可把橘子媽媽愁壞了。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事實上,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也不管是他正處於何種階段,其實孩子都是在做他本該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小朋友做的事情都是與他年齡相符的,只不過有些事情在大人眼裏是不合理的,所以家長覺察到孩子“不聽話”也是很正常的,因爲他每次的“錯誤”都是在幫助他學習新的技能。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第2張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像橘子媽媽一樣,同樣的話說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聽,那麼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

其實很多家長自以爲的孩子“說了不聽”,可能是因爲一開始的溝通方式就是無效的,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當然沒有任何作用。

接下來舉例說明有哪幾種方式是“無效溝通”:

非語言交流,也就是俗稱的“冷暴力”。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有的家長的做法是不理孩子,讓孩子自發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爲了突出自己的“生氣”還會唉聲嘆氣。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第3張

事實上孩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他能知道父母正在“生氣”,但是因爲他的解讀能力比較差,所以不明白父母爲什麼要生氣。這種非直接的語言交流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孩子並不知道什麼自己錯在了哪裏。

雙重信息,就是家長特別喜歡說反話。

這類家長的經典口頭禪就是:“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厲害?你沒聽見我說的話是嗎?”

這樣每個反問句後面都跟着一個“釘子”,會讓孩子感到困惑,把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而且習慣聽反問句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好好說話”,也會影響到他的人際交往。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第4張

否定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因爲丟了玩具痛苦時,家長說:“別哭了!這有什麼可哭的,還不是你自己給丟了。”

可能這個玩具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家長卻並不能理解,反而輕描淡寫地在“挖苦”他。

孩子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堅強,反而會覺得家長體會不到她的痛苦和難過,長此以往,親子間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疏遠,就更不利於溝通了。

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爲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第5張

有效的溝通向來都是有來有往的,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允許表達過自己的感受,那麼他就很難對別人產生同理心,也不願意去和不理解自己的人進行溝通,更不願意聽他的話。

那些在學校裏欺凌他人的孩子、虐待小動物的孩子,他們的冷漠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喪失的。因此,家長想要孩子能聽進自己的話,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再和孩子溝通這樣纔會事半功倍,不要只“說”不“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