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等不及到十一全國公映,我就迫不及待搶鮮看了電影《找到你》的點映。電影由姚晨和馬伊琍主演,講述了兩位身份、地位迥異的母親,因爲孩子,使其命運相互碰撞、糾纏的故事。

等不及到十一全國公映,我就迫不及待搶鮮看了電影《找到你》的點映。

電影由姚晨和馬伊琍主演,講述了兩位身份、地位迥異的母親,因爲孩子,使其命運相互碰撞、糾纏的故事。

兩個女人,兩位母親,兩種追求,兩種困境。

作爲資深影迷的我,見多了女性只是花瓶和道具的套路,這一次卻驚喜地發現,這是一部女性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難得一見的純女性視角,細膩深情地關注女性生存困境。

愛別離,求不得,這是亙古難解的人生困局,任何藝術作品,只要涉及這個悲情主題,就會變得格外複雜、沉重和撼動人心。

電影《找到你》,看似是一個尋子的故事,但其實,其尋找的是女性的自我認同這條潛意識暗線,尋找的是女性在職業角色和母親角色之間的平衡點。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2張

情感隔離的女強人媽媽

姚晨扮演的女律師李捷,事業有成,性格獨立、強勢,正在和丈夫鬧離婚,爭奪女兒撫養權。

丈夫出軌,婚姻破裂,似乎讓李捷對情感關係愈發失望和警惕。她雷厲風行,果敢決絕,用忙碌的工作麻醉自己。在她的經驗和信念裏,感情靠不住,男人靠不住,經濟獨立纔是硬道理,職業身份成了她自我認同的主要支撐。

職場上的李捷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可回到家,她以母親的角色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卻顯得手忙腳亂、力不從心。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3張

這種差異也許說明,在潛意識裏,她並不十分認同自己母親這個身份。這一點,在她辯護的一起離婚官司裏,她對待一位全職媽媽的態度便可窺得一二。

在當事人被丈夫背叛和拋棄後,由於沒有其他社會功能支撐,可能會喪失孩子撫養權的時候,同爲女性和母親,李捷幾乎沒有同情,更多的是冷冰冰的不屑和嫌棄。

“我之所以這麼努力和獨立,是爲了讓自己不像你這麼被動,可以有選擇的自由。”這是她面對他人質疑時的回答,也是在內心給自己的一個解釋。然而,她的這個所謂主動選擇,又真的是自由的嗎?亦或是,因爲無法面對關係裏的失控和失望,所衍生出的另一種防禦?

自己嫌棄和排斥的他人,何嘗不是另一個面相的自己。

母親,是一個高情感投注的角色,而律師,則更符號化、利益化,要求她更多地在關係裏隔離情感。或許是現實所迫,或許是性格使然,當情感和理智無法兩全時,在母親和律師兩個角色間的衝突中,李捷無意識的天平更多地傾向了後者。她使用超理智和情感隔離的自我防禦機制保護自己,給自己的柔情穿上了一層厚厚的鎧甲。

所以,在各種人際情境裏,我們看到的李捷,都是一張冰冷而僵硬的臉,這種人格層面的僵硬和不靈活,就算是在最親愛的女兒面前,也無法轉化,似乎總是隔着那麼一層冷冷的拒絕,少了女性的柔軟,讓人親近不能。一次,她與前夫發生爭執,對方情急之下對她的一句評價,也許恰恰是她狀態的真實寫照——你還像個女人嗎?

工作繁忙,李捷無暇顧及女兒,母親的職責和功能,更多地只能交由保姆孫芳替代。在無奈和內疚的同時,李捷安慰自己,“我所有的選擇都是爲了更好去愛。”然而,意識可以撒謊,身體語言卻是誠實的。

媽媽身上所散發出的拒絕,孩子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以至於女兒和她在一起的時候,也常常焦慮不安,越來越疏離。女兒反倒是和母性氣息更強的保姆孫芳更親近,在一起感覺更適意和安寧。

這一點,李捷覺察到了。但是,這種母性的柔軟和溫暖,既是自己欣賞和嚮往的,又是自己恐懼、迴避和不願觸碰的。

傾斜的平衡,就這樣維持着。直到一天,孫芳帶着女兒突然消失,打破了這一切。在瘋狂尋找女兒和解救女兒的過程中,她維持心理平衡的自我防禦也被徹底突破了。壓抑已久的母性本能衝破超理智的情感隔離,噴薄而出。在厚厚的理智冰層之下,是翻涌的滾燙的情感洪流,始料未及的一切發生了,爲了孩子,她也像一個自己曾經鄙視的“傻母親”一樣歇斯底里和不顧一切。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4張

“因爲愛,我丟盔棄甲。”就像鳳凰涅槃,打破帶來舊的死亡,也帶來新的誕生。正是這次對失控、喪失、無助、痛苦的體驗和穿越,伴隨劇烈的情感衝擊,使她壓抑和隔離的母性特質被重新激活,自我認同體系裏的各種元素,得到了一次重新發現、重新整理和重新組合。她對女性、對身份、對人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

她在影片結尾自述,“孩子對我們那種不設防的全然的愛,讓我體驗到了什麼纔是真正的自由。”母親的感性溫柔和律師的理性強硬,兩種角色特質在對立中,實現了統一。李捷的人格狀態,經由這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危機,反而達到了一種更整合、圓融的狀態。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5張

喪失自我的犧牲者媽媽

從精神分析角度看:

如果說律師李捷的困境,只是從三元交換關係切換回二元情感關係有障礙,那麼,電影中的另一位女主角保姆孫芳,則是完全淪陷在一元的共生關係裏,無法自拔。

曾奇峯老師說:母愛具有吞噬性,而且,這種吞噬常常是雙向的。當一個女人只能在母親這個單一身份裏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這常常意味着危險。因爲這種存在感,缺乏獨立性,需要和另一個生命捆綁在一起,當其中一個生命離去,另一個便無法存活。

這種危險的共生佔據關係,在保姆孫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對孩子的愛,反噬了她自己。家暴的丈夫,身患絕症的女兒,在絕境中苦苦掙扎求生……這些偉大母愛和悲情的光環,並不能遮掩她在人格層面的致命缺陷。她與周圍人建立起來的關係,不管是與丈夫還是女兒,與情人還是僱主,都缺乏邊界和自我的獨立性,都是原始的、吞噬的和剝削性的,要麼被他人佔據,要麼佔據他人。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6張

當自己的女兒死去,她的自我存在感和意義感也隨之幻滅。這時,她唯一的選擇就是尋找一個替身,代替死去的女兒,繼續與之共生。這是一個轉折點,女兒死去前,她是一個被佔據的受害者,女兒死去後,她開始徹底黑化成爲一個試圖佔據別人女兒的施害者。

將死去的女兒冰凍在冰箱裏,將前來騷擾自己的前夫殺死焚屍,將李捷的女兒拐走當成自己的女兒撫養……她拒絕接受現實的世界,拼命用虛假的謊言來維持自我完整的幻象。然而,用來掩蓋殘酷現實的,只能是更殘酷的現實,這是一條不歸路。

孫芳對李捷的生活是嫉羨的,她沒有能力與之在規則世界競爭,只能在自己營造的幻想世界掠奪她、替代她、摧毀她。當孫芳準備與小女孩同歸與盡時,李捷的一番懺悔和真誠告白,在兩人之間建立了一條微弱的情感連接。

“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這麼難!”正是這句吶喊射出的一絲微光,在孫芳封閉的心靈敲開了一道裂縫,透進了一絲良知的溫暖和鏡映。

這道光,拯救了李捷的女兒。最後一刻,孫芳選擇了放手,讓孩子迴歸真實的世界。而孫芳自己,虛弱的自我迷失太久,終究沒有能力面對真實,她選擇了自殺來解脫,葬身大海。這象徵着一個終極的吞噬。

一個沒有自我的女人,終將被不幸所淹沒。

姚晨馬伊琍:女強人媽媽和犧牲型媽媽,她們的路通往何方? 第7張

女性之路通向何方

《找到你》其實就是在找自己。路在何方?身爲一名女性,這也是我繞不開的人生命題。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答案很簡單,順手端來一碗心靈雞湯,告訴你,女性要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強大的自我,不管面對任何困境,面對任何人,不迷失、不苟且,任何身份都不能限制你的自由,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說到容易做到難,放你身上試試看?妻子,母親,職業身份,對現代女性來說都很重要,都是自我認同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母親這個身份,自古以來,被公認爲是女性的一項偉大職責。連嶽老師說,當一種身份被拱到最偉大的位置,那麼,與這個最偉大相對應的,就是最高的要求。在中國的文化語境裏,這種偉大,往往意味着無私奉獻和自我犧牲。

“我必須要做個好媽媽,我必須要做個好妻子,我必須要做個女強人……”當追求他人眼中的完美變成一種聖女情結和道德綁架,當所有這些身份角色變成了一種超額負擔和沉重枷鎖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女性的自我價值感,反而會成爲一種自我壓榨、自我損耗和自我毀滅。

正如電影中保姆孫芳的最後一句臺詞,“有時候也想放棄,可就是放不開手。”是整個社會對女性要求太苛刻?還是我們自己也無法放過自己?對全能完美女性形象的盲目認同和過度追逐,是一種有失整合的狀態和理想化的防禦機制。嬰兒般的全能自戀如果出現在一個人成年人身上,無異於望梅止渴,越望越渴。

最偉大的母親,卻活得最沒有尊嚴。《找到你》這部電影,正是把女性這種尷尬、兩難甚至是殘酷的困境,赤裸裸、血淋淋地投射在大銀幕上,敲擊和震動了每個人的心。

沒有一種人生叫做正確。作爲生活在真實世界的女性,我們也許改變不了外部世界對女性的各種定義和要求,但,我們自己不妨對自己多一些慈悲和放過。

我們需要承認,生而爲人,有選擇就有失去;需要承認,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侷限和不足,從來沒有一步到位和必須要達到的完美標準;需要承認,人生是一段發展變化,可以不斷自我完善的旅程;需要承認,自己不可能掌控所有事物的發展走向。

然後,才能作爲一個主體去主動做出選擇,容受一些失控、一些力所不能及和一些不完美,更整合、更寬容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當你可以自我定義,他人對你的定義又如何可以限定你?愛自己,找自己。我,也還在路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