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秋季來臨寶寶謹防腹瀉

秋季來臨寶寶謹防腹瀉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季來臨寶寶謹防腹瀉

入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特別是寶寶更爲明顯,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即可發生腹瀉。

立秋天氣逐漸轉爲早晚較涼,白天仍舊熱浪襲人。這是因爲立秋時,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立秋之時天氣仍很悶熱,防暑降溫仍將繼續。

立秋後由熱漸涼

按照傳統曆法,立秋一到,就意味着秋天開始了。《管子》中記裁:“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爲陰盛的時期。民間常說“冷雲過三九,熱雲過三伏”。意思是說,三九最冷,三伏最熱,很多地區在立秋前後正好處在三伏天,所以天氣仍很熱,人們稱“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擡,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來得遲,一般推遲2~4周。另外,每年“秋老虎”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秋老虎”屬溫燥,易損傷人體的津液,可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乾、小便黃,大便祕結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仍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立秋之後多鍛鍊、多食酸

“立秋”不一定是真正秋天的到來,但至少是即將從暑熱天氣走出來了。“立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早晚溫度將逐漸拉大,晚上人們已感覺有涼意,睡眠也逐漸接擺脫“酷暑”。但此時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故專家稱之爲多事之秋。

入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即可發生腹瀉。嬰幼兒在此爲腹瀉的易感人羣,所心“秋季腹瀉”多指嬰幼兒。“立秋”後溫熱潮溼的天氣爲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適宜條件,因而成爲蚊蟲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如乙型腦炎等。

“立秋”後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秋天也是鍛鍊的好季節,要加強室外活動,如跑步、打球等。因秋天應肺,故飲食上應多食酸,少食辛。這是因爲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宜收不宜散,所以“立秋”後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獼猴桃、西紅柿等,還要避寒涼。因秋天多風、多燥,應多喝粥。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着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預防有三:首先,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裏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

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