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27個小妙招讓青春常在

27個小妙招讓青春常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7個小妙招讓青春常在

27個小妙招 讓青春常在

    1、喝水助消化

水要怎麼喝?喝多少?什麼時候喝?都是大學問。對愛美的女性來說,水份充足是保持美麗的祕訣,但也不必過量一天約1500cc就足夠了,至於口渴,是身體給你的警訊,一定要補充水份。用餐時,喝水可以降低飢餓感,使進食速度減緩,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促進良好消化。
 

2、睡眠的黃金時段

晚間十時上牀,抵過從凌晨三時睡到正午的效果。

有人說,晚上十二時前的一小時,抵得過十二時以後的兩小時。這是體驗,“早睡並且睡得好”的人的說法。事實上,到了深夜二時至二時半,生理的律動會降低,體溫、呼吸、脈搏及全身的代謝都降至最低,從午夜零時至三時之間,給予身心刺激的腎上腺素及副腎皮質賀爾蒙,也顯現了不到早晨巔峯的三分之一的最低值。因此從神經賀爾蒙的週期來看,午夜零時至三時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時間這個說法的確無誤。換句話說,這段時間是睡眠的黃金時間(掌管晝夜週期,特別是夜間週期的,是位於腦中、稱爲松果體的賀爾蒙所分泌的物質。)

想要獲得有效的睡眠,最好在深夜前兩小時上牀,這個時間是晚間十時。這個睡眠的黃金時段,甚至可抵從凌晨三時睡到正午的效果。如果這個“睡眠與活動的節奏”紊亂,身體狀況不好,便會生病,這種情形在鳥獸更是明顯。人類如果沒有得到充份的睡眠,第二天便會慵懶想睡、工作不起勁、頭腦昏沉。睡眠不足如果持續,工作便做不好,錯誤及事故的發生率增高、健康受損,開始出現慢性病及成人病。睡眠對一個人的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早晨醒得早是老年人的特徵,這是因爲隨著年齡的增加,七十歲左右則爲六小時,到了八十歲,大約五小時即可。因此,有人以爲老人如果儘量縮短睡眠時間能長命,這真是很大的錯誤。

睡眠充足纔是長命的必要條件。熬夜對年輕人不好,對老年人更不好。我們曾對120位長命者的就寢時間進行調查後發現:晚上八點就寢的46人,晚上九點就寢的35人,晚上十點就寢的29人,晚上六點就寢的8人,晚上零點就寢的2人。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長命的人幾乎都在夜間八時至十時就寢。早睡雖然好,但是六、七點左右就上牀,半夜裏醒來之後便不容易睡著。事實上,人體的週期也很重要,最好不要做大幅度的改變。睡得好的人,工作有幹勁、睡得好,疲勞解除,身心就會活潑健康。只要健康,身心沒有疾病,就能睡得好。像這樣睡眠與健康的良性循環,就是長命之道。
 

3、潛意識自認老,身體也會跟著老

根據最近的研究,女性生理上的賀爾蒙平衡而臻於成熟是在三十歲時,四十歲仍在上升中,五十歲時肉體及精神上都處於顛峯狀態。女性若也順其自然的話,四十歲時仍然很年輕。因爲以前在精神上被迫認老,連身體也跟著提早衰老,更年期的煩腦便產生,月經也隨之而停。因此,我們可以瞭解,更年期的障礙可以說是一種心情的產物。這種情形,也發生在男性身上,這時便稱爲“男性更年”。當然,他們不會有停經的問題,但是因爲精神狀態的關係,全身病痛齊出,焦躁不安,伴隨而來的是性生活的不如意。羅馬哲人塞泥加曾說:“女人的年齡如其外表,男人的年齡則一如他自已所感覺到的。”的確如此。女人如果心理年輕,則肉體也會年輕起來;男人的心情則表現在年齡”。
 

4、高鐵高鈣奶粉最好分開食用

高鐵高鈣奶粉近來頗受歡迎,高鐵的奶粉是爲女性設計的,而高鈣則爲三十歲以上鈣質流失迅速的消費者設計。不少廠商推出高鐵高鈣二合一奶粉,甚至有些還特別強調又多加了維他命C,讓消費者一次吸收多種營養。不過專家表示奶粉中如果含大量鈣質會不利於鐵質的吸收,如果還加了維他命C來補強吸收力,反而會扭曲牛奶的營養。所以,最好分別食用,以利吸收。
 

5、跳繩

每天早上做點運動挺好,但不能費時太久,也能太枯燥,更不能太耗體力。跳繩是最好的選擇。現在還有一種可以調整重量的跳繩,順便訓練臂力和腕力一舉數得。
 

6、想懷孕嗎?不要吃太多豆芽

英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豆芽中含有植物性動情激素,正值懷孕年齡的女性吃太多豆芽(也就是一天吃超過60公克)容易引起月經紊亂、受孕不易。然而,根據一九九六年七月美國兩份研究報告指出,豆芽有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的功效。所以,一週吃兩次豆芽,攝取量剛剛好,多吃無益。
 

7、多吃蔬果可抗癌

蔬菜水果具有抗癌的作用,多吃有益無害。不論生食或煮熟,一天蔬菜應食用300至500公克,水果200至300公克。最有益的是綠葉蔬菜、洋蔥、覆盆子,櫻桃、李子和蘋果。
 

8、維他命B羣補腦

維他命B羣對腦力活動非常重要。如果睡眠品質不好,多吃肝臟、新鮮蔬果,它們富含維他命B9。增強記憶力,應該多吃肉類、魚類、蛋類、奶製品(維他命B12)。此外,腦袋瓜也需要維他命B6,以促進神經方面的協調,多吃穀類、肝臟、蘋果、葡萄,維他命B6必須和鎂相配合,所以巧克力、小麥胚芽、軟枝海產、乾果、胚芽米是最好的選擇。
 

9、多吃黑麥麪包,減低動脈血壓

黑麥麪包富含纖維,可減低動脈血壓,增進血液中糖代謝。根據一項美國和芬蘭合作的研究指出,每天吃30克的黑麥麪包對健康有益。
 

10、多喝綠茶,健康常綠

綠茶好處多多,利尿、預防腹瀉、降低膽固醇,甚至有預防腸癌和食道癌的功效,好處多多。
 

11、早上去看牙,比較耐痛

如果要和牙醫訂約會,早上比晚上來得適合。因爲傍晚開始,人的心理狀態會比較脆弱、焦慮、緊張,忍受痛苦的耐力也比較差,要看牙醫,早上比較好。
 

12、想吃糖嗎?餐後吃一點,贅肉少一些

身體對糖的需求也不可忽視,與其下午茶吃下大量的巧克力,不如餐後吃一點糖果,比較不會在屁股的地方產生贅肉,單獨吃糖,容易馬上形成脂肪,而且驅之不去。
 

 

13、吃人蔘,性趣高

大家都知道人蔘補身,因爲人蔘精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加活動力和性能力、促進睡眠、消除疲勞和焦慮、讓你專心不分神。
 

14、吃點巧克力,減低焦慮

巧克力不只好吃,也能減低焦慮。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顯示,巧克力和紅葡萄酒一樣,具有抗氧化(防老)的作用。一小塊巧克力沾點紅葡萄酒吃,好處多多羅!不過爲身材著想,最好不要過量。
 

15、按摩鼻尖,放鬆神經,促進消化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可以減輕所有輕微的消化毛病,例如脹氣、消化不良。用力以手心壓住鼻尖,以不痛爲原則,以畫圓周般按摩30秒,鼻子按摩能放鬆神經,促進消化,不妨一試!
 

 16、配合體能作息

早上七點至十一點,或晚上五點至九點工作效率高,人身體器官的活動,有它的時間表,如果有耗費腦力或體力的事,應該排在早上七點至十一點,或晚上五點至九點。下午一點至三點是身體最鬆懈的時候,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稍事休息,這樣比打一場網球更能放鬆心情。
 

 17、不要吃入過量的鋁,甚至鋁箔包飲料

鋁是導致老年癡呆症的元兇之一。鋁的來源,首要是飲水;其次,來自煮菜用的鋁製鍋碗。根據挪威一個研究結果指出,目前75%至95%的販售飲料都是鋁箔包裝,但是酸性強的飲料不適合裝在鋁箔包內。甚至,廚房用的鋁箔紙都應該減少用量,能用保鮮膜的還是用保鮮膜比較好。
 

18、冰凍熊寶寶,鼻子不過敏

如果你一抱熊寶寶就噴嚏不停?可能是對毛毛的玩具過敏。最新的過敏醫學報告指出,對這種情形,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把熊寶寶擺在冷凍庫中,至少一夜,一個星期一次,冷溫會剷除所有的過敏原。
 

19、定期健康檢查

不要等生了病纔去醫院檢查,平日就應該定時做健康檢查。平日的健康檢查並不會太繁瑣,血液和醫生覺得需要的檢查,省事又安心。小小的舉動卻減少很多危險,詢問你的保險是否給付健康檢查的費用。
 

20、老祖母的祕方很受用

快感冒時喝薑湯,裹著被子冒汗;偏頭痛按摩太陽穴,搽萬金油;當歸、人蔘去寒,枸杞明目,這些老人家的偏方,醫學界繞了一大圈才證實它們的可靠性,多聽老人言,對身體只有好處。
 

 21、少穿高跟鞋,避免尿失禁

尤其是細高跟鞋,對健康有害無益。據“協助失禁患者協會”的統計報告,穿過高的高跟鞋不但易造成腳踝移位,也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的問題。
 

22、適量食肉

一般人都認爲肉類製品有礙健康,事實不盡然。肉類製品並不會引起膽固醇過高,反而,它能提供我們一部分的脂肪酸、還原激素,以及蛋白質和維他命B羣吸收維他命E,維他命E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預防皮膚癌。吸收維他命E,可以從植物油(如花生、黃豆、葵花、玉米油等)穀類芽、核桃、綠葉蔬菜、蛋中攝取。
 

23、作個森林浴

把心情掏空,讓氧氣充滿腦部和心房,芬多精之旅使人心曠神怡。
 

24、鐵質補血,服用維他命C助鐵質吸收

要精力充沛、不貧血,就必須吸收鐵質。含鐵質最多的食物有:肉類、魚類、黑腸、豌豆。停經前婦女一天的需要量是16至18%,例如:一塊牛排加上一個柳橙,鐵質就已經足夠。爲了使鐵充分被身體吸收,同時服用維他命C,能使鐵質的被吸收量增加五倍。
 

25、充足的光線,防止情緒低潮

光線有防止憂鬱的功用。光線愈弱A人的情緒愈低潮。因爲光線會刺激體內羥色胺的產生,羥色胺令人情緒高昂、氣色飽滿,所以攝影師拍人物照時會打強光,就是這個原因。尤其在秋冬二季,把電燈開亮一點,有助心情愉快。但是要切記,不可以過度曝曬在陽光下。
 

26、爲室內空氣保溼

冬季空氣乾燥,喉嚨容易乾澀發炎。空氣溼度介於45至65%間最舒適宜人;如果室內溼度太低,可以放一杯水,加幾滴香精使滿室生香,或是購買空氣加溼器爲溼度加把勁。
 

27、聽海濤聲,人造海濤也無妨

最使人心情放鬆的,莫過於聽水波聲、浪花聲和海鷗叫聲。如果無法親臨海邊,也可以找一張收錄這些美好聲音的情境音樂CD,一天工作完,聽聽這張CD,儘管身處鬧市,也宛如身在海畔。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