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總是咬手指怎麼辦

寶寶總是咬手指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總是咬手指怎麼辦,當孩子行爲出現的問題該如何矯正。我的女兒總是咬手指怎麼辦?那根手指總是紅紅的,而且要比其它手指要小一些,怎麼辦?

寶寶總是咬手指怎麼辦


咬手指這種行爲在兒童身上還是比較常見的,不過雖然是咬手指,但是導致孩子咬手指的原因卻不相同。

那都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咬手指呢?

我們說咬手指的本質是一種行爲,而且是一種問題行爲,類似的問題行爲還有如:打人、說髒話、在地上打滾、亂塗亂畫等,都是家長比較苦惱的。

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爲出現問題主要是由兩個方面導致的:

1.成長帶來的問題;

2.情緒問題。

1.成長帶來的問題;

我們知道人類的第一個叛逆期開始於1歲半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而且走得比較穩了,活動範圍開始變大,再加上表述能力的增加,讓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這個時候孩子對自主的需求非常大。

所以,他什麼都想試,但又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裏,就會做一些讓家長很頭疼的事。

例如,2歲的孩子總是喜歡在家裏翻箱倒櫃,什麼都要看一看,還有如亂塗亂畫,這些大都是因爲發展的問題。

2.情緒的問題;

孩子在一種自然狀態下,是非常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同的,他明知道咬手指不對,會被父母訓斥,此外,咬手指還給給孩子帶來疼痛感,並不會讓他特別舒適。

那爲什麼孩子不僅能忍受身體的上的疼痛,還能忍受父母嚴厲的呵斥,甚至捱打呢?

這說明在孩子內心裏有非常多的負面情緒,爲了發泄這些情緒,孩子可以忍受身體的疼痛,也能忍受父母的訓斥。

那如何分辨導致孩子產生問題原因呢?

一方面家長要學習,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兒童的成長和大人不同,他需要用行動來探索這個世界。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在他的《娃娃日記》中寫道:

兒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爲中心的

也就是說,兒童最初是靠動作來認識世界的。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會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形爲。

我記得我的女兒快1歲的時候,在吃飯的時候,特別喜歡扔勺子,我非常無奈,每次都想阻止她,但是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中講到其實這是孩子在探索空間的敏感期。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創造條件,況且這麼小的孩子,只要環境是安全的,她怎麼會喜歡惹媽媽生氣呢?

當我明白這一點後,爲了減輕我的負擔,我買了12把勺子,放在她的小飯桌前,隨她扔,大概一頓飯吃完,勺子也扔完了,我再一起收拾,也就是這個原因,我才明的爲什麼孩子的勺子是12支裝的。

還有如翻箱倒櫃,家有2歲多寶寶的媽媽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在家翻箱倒櫃,我的女兒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常常趁我不注意把家裏翻得亂七八遭。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有經驗,她說:“只要家裏沒有聲音了,你就得注意孩子是不是在房間裏亂翻。”

以上這些實際上都是發展帶來的問題,孩子需要探索,需要認識世界,他做的事情都是爲了探索這個世界,假如,父母知道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就會對孩子多一些寬容。

但是,不要因爲孩子的行爲是因爲探索,就一味的寬容。

我們說,任何行爲都是有邊界,越過邊界,傷害自己或他人那這種行爲就必需制止。

例如,3歲左右的特別喜歡亂塗亂畫,那這種行爲就必須要阻止,因爲如果不阻止,他可能沒有邊界,只要想畫就畫,最後,可能他到過的地方都被他畫得亂七八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他限定區域,只能在區域內畫畫。

如果一個孩子行爲有偏差,家長在進行疏導後,孩子還是繼續做,那麼,這個很有可能就是有情緒的孩子,他的問題行爲很有可能就是在宣泄情緒,比如丟東西,打人等。

那遇到這類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父母就要檢查一下孩子的情緒來源,具體來說就是三個關係的質量:爸爸和媽媽的關係、媽媽和孩子的關係、爸爸和孩子的關係。

爸爸媽媽的夫妻關係有問題,或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太急躁、太高壓、太控制,是非常容易讓孩子累積情緒的。

當孩子內在情緒太滿,無法處理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爲,或是用錯誤的行爲方式吸引父母的關注。

所以,解決這類問題行爲的關鍵不是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爲,而是找到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

回到開頭的案例,經過深入瞭解之後,我們發現,這個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的關係非常不好,平時總是爭吵,這個孩子從小就是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的,所以,非常焦慮,而他咬手指的行爲正是他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如果是因爲情緒問題造成的偏差,應該如何改正呢?

首先,要忽視;

因爲由情緒導致的問題,如果情緒問題不解決,這個行爲問題得到壓制,那麼他一定會通過另外一種行爲爆發出來。

例如,最近的吳謝宇弒母案,母親一直要求吳謝宇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而不顧及吳謝宇的感受,這種情緒不斷在心裏積壓,終於忍不住爆發,釀成悲劇。

所以,當孩子有問題行爲的時候,不要壓制,越壓制,孩子越會反抗,淡化他,家長不提醒,孩子就會放鬆下來。

其次,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孩子安全感;

我們知道,情緒本身是沒有對錯的,當負面情緒產生的時候,可能是告訴我們有事情要發生了,我們得注意一下。

那孩子有負面情緒了,同樣也是在提醒家長,我需要關注,我的安全感不夠。

那家長就得注意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方式。

有個3歲的小男孩,平時特別喜歡打人,而且出手很重,家長去攔還去打家長,有時實在打不過就打自己或摔東西,還喜歡說:“你神經病呀!”“煩不煩工,你真煩人。”

像這樣大的孩子,這樣激烈的反應,很明顯負面情緒積壓太多了。

那家長得得思考,自己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方式是怎麼的?

有沒有打孩子,有沒有罵孩子,我們有世界不打小孩日,家長也能意識到自己打小孩是有問題,但是罵孩子卻被警示得不多,事實上,語言暴力比身體的暴力更嚴重,身體的暴力可能隨着時間會好,但是心理的傷卻很難癒合。

除此之外,一般孩子只會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而這個孩子既然家長都敢打,這隻能說明他內在的情緒積壓太多,真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爲。

所以,這個孩子想要改變,一定是家長先改變,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

最後,找到問題的根源;

前面說,孩子的情緒問題主要是由三對關係的不和諧導致的:夫妻關係,母子關係,父子關係。

想要徹底解決孩子的行爲問題,就必需從根源上解決。

當夫妻關係不和諧的時候,父母就會爭吵,一個常年看到父母爭吵的孩子,他的安全感肯定是不足的。

此外,年幼的孩子他還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因到自己的身上,認爲就是因爲我才讓爸爸媽媽吵架的,所以,他會非常自卑,也會積壓非常多的負面情緒,有了情緒,他必然需要發泄,就會產生問題行爲。

其實,還有親子關係的問題,尤其是母親的心裏狀態如何,直接能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

因爲內心不安的母親常常會表面出掌控欲、權威與強大,加上有時銳利刻薄的語言,自然會讓孩子的內心也會一樣的不安,因此,要先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多接納自己與孩子,多給孩子肯定、鼓勵、寬容,這樣,透過溫暖安定的心與心的連接與陪伴,孩子纔會成長得越來越強大與優秀。

所以,假如孩子的行爲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反思夫妻關係是否和諧,父子關係是否和諧,母子關係是否和諧,如果不和諧就要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上解決孩子的行爲問題。

所以,當看到孩子咬手指的時候,我們可以試着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你咬手指,非常心疼,因爲我知道咬手指會出血,而且沒有指甲蓋也不美,是不是?

如果孩子屢教不改,那麼就要試着淡化它,不去提醒他,因爲越制止,可能孩子咬得越厲害,所以,不如不說,這雖然不是最智慧的方法,但卻是一種比制止孩子咬手指更好的方法。

最智慧的方法應該是去重新認識夫妻關係,父子關係,母子關係是否和諧,如果不和諧我們就要試着去改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