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皮膚出現小包塊,及時就診,還是觀察?看懂本文,你就會豁然開朗........經常有媽媽無意中摸到寶寶皮膚上長出不明小包塊,引起全家人焦慮不安,今天筆者就小兒常見的幾種皮膚包塊簡明扼要介紹一下。

寶寶皮膚出現小包塊,及時就診,還是觀察?
看懂本文,你就會豁然開朗........

經常有媽媽無意中摸到寶寶皮膚上長出不明小包塊,引起全家人焦慮不安,今天筆者就小兒常見的幾種皮膚包塊簡明扼要介紹一下。

一,甲狀腺腫大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小明的頸部被媽媽發現一側腫大,隨吞嚥上下移動,可觸及單個或多個圓形結節,表面光滑,很少粘連,無觸痛。這是甲狀腺腫大。

國內兒童超聲甲狀腺結節患病率7.04%,男女比1:1.4。

甲狀腺結節有以下兩種可能

良性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癌。
兩者在遺傳進化上完全不相關,甲狀腺癌更傾向於從正常甲狀腺直接發展而來,而不是日常大家所認爲的,先變成良性結節,再進一步演變成甲狀腺癌。

面對甲狀腺結節,不需要”恐癌色變“!若確診良性結節,不會演變成甲狀腺癌,適度隨訪即可。

甲狀腺結節的切除依據:
結節直徑大於5mm、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下、單髮結節、短期呈明顯增長、壓迫周圍器官。

如何鑑別: 儘管目前必要時會進行細針穿刺,但仍有相當多的結節難以鑑別良惡性。並應進行甲狀腺放射性核素檢查,突變基因檢測。

二,腹股溝斜疝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第2張

小兒斜疝是由於鞘狀突未閉所導致,多數在2歲以內發病,一般在生後數月出現症狀與體徵,生後1月內甚至在出生後第1次啼哭時即發病者並非鮮見。
最初主要表現是腹股溝區可還納性包塊,大者可突入陰囊,致陰囊腫大。當哭鬧或其他原因致使腹內壓增高時,包塊可明顯增大,安靜、平臥、睡眠後包塊可縮小或完全消失。一般不妨礙活動,不影響小兒正常發育。除非發生疝內容物嵌頓,很少有痛苦不適。年長兒可自述有墜脹感。

很多醫務人員及家長寄託希望於疝氣帶, 其實這樣非常不好,這樣往往影響睾丸的發育,建議不要帶疝氣帶。
小兒斜疝的手術年齡一般是1歲左右,發生嵌頓後如果無法回納,不管年齡大小都應該手術,筆者95年冬季看到一個小男孩斜疝嵌頓沒有及時回納,局部壞死,全身高熱,最終導致患兒死亡。

一歲內小兒麻醉後對其發育也無甚影響,現在的麻醉技術和麻醉藥都是比較安全的,麻醉藥品在體內很快就被代謝, 不會對小兒造成什麼影響。

三,淋巴結腫大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第3張

夏天天氣熱孩子穿的少,有時候一扭脖子發現脖子後面有個小疙瘩,不疼不癢,摸着能動。

這是什麼?是那個什麼淋巴結嗎?
什麼原因?不會是什麼血液病吧?

1,最常見的病因:淋巴結炎

咽炎、扁桃體炎、喉炎、鼻炎、牙齒髮炎、出牙、口腔潰瘍、中耳炎、頭皮感染如頭皮癤腫都可造成對應部位淋巴結的腫大。

典型臨牀表現:高熱、頭痛、萎靡、局部出現皮膚髮紅、腫塊,疼痛明顯,嚴重可以造成蜂窩織炎。

這種淋巴結大都比較光滑,活動性好。隨着感染消退腫大也會逐漸減輕,但有的淋巴結不會完全消退,可能遺留一個小的(如黃豆大小)的淋巴結一直不消退。
這種腫大的淋巴結家長不用擔心,一般也不需要單獨進行處理和檢查。
大部分的淋巴結炎通過抗生素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

2,如果發現淋巴結持續腫大,或腫大增大明顯,而壓痛不明顯,邊界不清楚,應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淋巴結活檢來判斷淋巴結的性質。
白血病除有淋巴結腫大以外,常會出現持續發熱、貧血、乏力、體重不長等全身症狀。白血病的初步判斷可通過末梢血的檢查,如末梢血白細胞、血小板、血色素均正常,一般不考慮白血病。

川崎病大約50%的患者會有頸部淋巴結腫,多爲單側。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硬,但紅、熱不明顯,略有觸痛,呈急性非化膿性淋巴結炎。一旦疑爲川崎病時,應儘早做超聲心動圖檢查。有典型的冠狀動脈病變,可以確診爲川崎病。
EB病毒感染造成的淋巴結腫大多爲全身性淋巴結腫大,有的還伴有肝脾腫大。外周血白細胞分類以單核細胞爲主,佔70%-90%,異常淋巴細胞達10%。
其它淋巴結腫大的疾病相對少見。如果孩子淋巴結腫大伴有發熱、皮疹等症狀,或有肝脾腫大、貧血等伴發症狀,應進一步檢查。

四,良性血管腫瘤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第4張

嬰幼兒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發病率約爲 4%~5%,且呈逐年升高趨勢。該病以女性多見,男女發病比例爲 1∶3~1∶5,約 60%發生於頭頸部。
血管瘤大多數在出生後幾天至1個月內出現,早期表現爲紅色小斑點, 隨後體積迅速增大,在患兒1個月及4~5個月時快速增殖,達到其最終體積的80%。一歲以後進入自然消退過程,可持續3~8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沒有消退,就必須及早治療。
1,口服普萘洛爾治療嬰兒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應成爲嬰幼兒血管瘤的一線治療。經國內多名不同專業從事嬰幼兒血管瘤診治的知名專家共同討論,形成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中國專家共識。
2,局部封包可外用噻嗎洛爾或普萘洛爾藥膏,一般都可以消退。
3,用平陽黴素局部注射
4,激光治療,建議B超檢查後,根據瘤體厚度,判斷能否做激光治療。

五,傳染性軟疣

寶寶皮膚上的小包塊,媽媽要注意仔細觀察,它可能是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 第5張

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機會多,經常追跑打鬧,抓破疣後接觸疣內物質即可被傳染,游泳場館也是常見的傳染場所。
傳染性軟疣治療起來這麼痛苦,又容易復發,怎樣減少患病以及復發呢
1,患者避免到公共場所游泳、使用公共洗浴設施,參加密切接觸皮膚的體育活動,不要合用毛巾等。
2,加強個人衛生,勤換衣服。衣服用熱水洗後多曬曬。
3,洗澡時不要搓澡,儘量避免搔抓皮損,防止自身接種傳染。
4,免疫力低下或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可以同時服用一些增加免疫力的藥物。

挑擠療法簡單有效

雖然比較痛苦,但是治療傳染性軟疣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擠挑法。一般用小鑷子夾住疣體,將其中奶酪樣物質(軟疣小體)擠出,然後外塗碘伏即可。
很多家長存在的困擾是,在夾除後仍有疣體不斷復發,這是由於有部分皮損處於病毒感染的潛伏期(本病的潛伏期較長:14天~6月),所以會不斷的復發,但是經過多次治療後最終是可以痊癒的。

看到這裏媽媽們把寶寶抱起,在皮膚表面摸一摸,這個很有必要,特別是在冬天,就應更加小心。寶寶皮膚如有包塊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防患於未然。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