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寶寶出牙前的常見問題

寶寶出牙前的常見問題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五個月時,有的寶寶開始長乳牙了,寶寶出牙的順序,通常是最先長出下切牙(下門牙),然後長出上切牙,多數寶寶1歲時已長出4上4下共8顆乳牙。接着再長出第一乳磨牙,該牙長出的位置離切牙稍遠,爲即將長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空隙。

略有停頓後4顆尖牙在這空隙脫穎而出,1歲半時長出14~16顆乳牙,最後長出的4顆是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緊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後,一般在兩歲到兩歲半時,20顆乳牙全部長出。如果寶寶1週歲後仍遲遲不長1顆乳牙,則應到醫院去檢查並找出原因,以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長乳牙,標誌着寶寶的又一個生長期的到來,是寶寶咀嚼食物的開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寶寶出乳牙容易發生以下情況: 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裏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牀下長牙的壓力。 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爲牙牀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牀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 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牀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

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爲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牀疼痛,於是就拒絕進食。

不眠

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裏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

牙牀出血

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牀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

流口水

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

輕微的咳嗽

拉耳朵、摩擦臉頰

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這是因爲,牙牀的疼痛可能沿着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寶寶出現上述情況時,爸爸媽媽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可採取以下解決辦法:

給東西讓寶寶咬

嚼咬嚼可以減低牙牀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把涼一點的香蕉、胡蘿蔔,蘋果,還有消過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環或橡皮玩具等,讓寶寶咬個夠。但不管讓寶寶咬什麼,都必須是在寶寶坐立的情況下,並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行,以免發生危險。

按摩

當寶寶煩躁不安而啃咬東西時,爸爸媽媽不妨將自己的手指洗乾淨,幫寶寶按摩一下牙牀,剛開始因爲摩擦疼痛,寶寶可能會稍加排斥,不過當寶寶發現,這樣做疼痛減輕了後,很快就會安靜下來,並願意讓爸爸媽媽用手指幫他們按摩牙牀。

在寶寶牙齒萌出期間,爸爸媽媽有時還會發現,寶寶牙齦部位出現萌出性血腫(牙齒長出部位充血腫大),這時,絕不可輕易挑破,若已經發生潰爛,及時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防止繼發感染。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上述的現象,在牙齒萌出後就會好轉或消失。

寶寶出牙期間的口腔衛生

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內極易感染病菌,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使寶寶順利度過長牙期。

寶寶從開始長第一顆乳牙到乳牙全部出齊,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基本上是隔幾個月就長出幾顆牙,爲保持寶寶在牙齒萌出期間口腔衛生,媽媽應在每次哺乳或喂寶寶食物後,用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助寶寶擦洗牙齦和剛剛露出的小牙。牙齒萌出後,也可繼續用這種方法對萌出的乳牙從脣面(牙齒的外側)到舌面(牙齒的裏面)輕輕擦洗揉搓、對牙齦輕輕按摩。同時,應注意每次進食後都要給寶寶喂點溫開水,以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

啃咬

疼痛

易怒

拒絕進食

寶寶出牙前的常見問題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