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寶寶“大舌頭”要不要立刻糾正?

寶寶“大舌頭”要不要立刻糾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己的寶寶老是發音不準,問有沒有什麼辦法糾正。寶寶咬字、吐字不清晰,俗稱“大舌頭”。這種想象要不要糾正呢?有不少媽媽留言說,這種情況不用管,寶寶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是真的嗎?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它是怎麼造成的。

造成寶寶“大舌頭”的4種原因

1、舌繫帶短

人的舌下正中有一條上下縱行的繫帶,叫舌繫帶。它對寶寶的發音有重要的影響。正常的寶寶0-3歲期間,舌繫帶逐漸變長,發音逐漸清晰。也就是說,1-2歲寶寶的舌繫帶其實還沒發育好,存在過短的現象,於是寶寶發不準某些音,這是正常的,媽媽們不必過於緊張,也不必強行糾正寶寶的錯誤發音。

2、其他器質性問題

除了舌繫帶短,寶寶發音不準還跟咽喉、鼻腔、口腔周圍的肌肉,鼻竇腔及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關。針對這些原因,媽媽們可以請教醫生,視具體情況及早矯治。否則,寶寶將錯誤發音養成了習慣,以後要糾正就比較難了。

寶寶“大舌頭”要不要立刻糾正?

3、過早學習外語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忠心曾在《健康時報》發表文章,認爲寶寶太早學習外語容易造成“大舌頭”。他認爲:“任何民族的孩子學習外語,一般都應在掌握好本土語言,有了一定的本土語言基礎之後。如果在孩子的本土語言基礎還沒有打好時,就過早地學習外語,其結果必然是‘顧此失彼’,互相混淆和干擾,本土語言學不好,外語也學不好,都成了半生不熟的‘夾生飯’。”

4、大人發音不準

寶寶的模仿學習能力很強,如果大人發音不準,寶寶很容易學。如果大人對自己的錯誤發音沒有察覺,比如說普通話時夾雜着方言,或者錯誤發音已經成爲了習慣,就很難先糾正自己、再糾正寶寶了。

寶寶“大舌頭”要不要立刻糾正? 第2張

既要順其自然,也要積極預防

1、儘量遠離不良語言環境,讓寶寶和發音準確的人交往

1-2歲的寶寶進入口語和交往發展的快速期。這階段,寶寶與家人之外的其他人接觸和交往變多。父母儘量讓寶寶與發音準確清晰的寶寶或大人交往。如果家裏是老人看孩子,父母要提醒老人別隻顧與自己談得來的老人交往,如果交往的老人發音不準,甚至有說話結巴的情況,一定要帶寶寶遠離這樣的人或環境,以免寶寶在耳濡目染,語言能力受到不良影響。

2、走出餵養誤區,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咀嚼不僅僅與寶寶進食質量有關,也與語言能力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因爲兩者都要用嘴脣、舌頭和下顎等口腔肌肉的相互協調。一般而言,咀嚼發展緩慢的寶寶可能出現發音不準的情況。可是,有的父母在餵養寶寶時,喝水和果汁不用吸管,而是餵給寶寶喝;給寶寶吃的食物做得軟而爛,這樣都不利於寶寶咀嚼功能的發展。1-2歲時,寶寶的乳牙逐漸長齊,父母在應該多選擇需要較多咀嚼才能吞嚥的食物,訓練加強寶寶咀嚼時的肌肉協調能力。

3、呼吸訓練對寶寶發音的幫助不可小看

說話時,咀嚼和呼吸都要用上,有的寶寶不會吹氣、嗅覺訓練太少,這些都影響寶寶說話時的呼吸順暢程度。父母可以經常讓寶寶寶寶聞花香,聞香噴噴的飯菜;還可以把乒乓球放在一盆水裏,讓寶寶把乒乓球從一邊吹到另一邊。不要小看這些練習,它們能使寶寶發音更清楚、說話更流利。

寶寶“大舌頭”要不要立刻糾正? 第3張

4、大人的榜樣作用不容小覷

家是寶寶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堂課,家人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在與寶寶說話時,語速一要定慢,吐字要清晰,讓寶寶有正確的學習模仿的聲音。有的父母自己說話語速過快,寶寶會跟不上,這樣也容易讓寶寶出現語言方面的問題。

5、不要過早讓寶寶學習外語或太難的語言

有些父母覺得外語對寶寶以後發展很重要,於是在寶寶1-2歲時就教英語;老人可能生怕寶寶比別的孩子差,提前讓寶寶認字、寫字。這些對1-2歲的寶寶來說都屬於拔苗助長。寶寶現階段需要一個豐富而正確的語言環境,所以,這些活動只能是寶寶學說話的“點心”,用來激發寶寶學習語言的興趣就可以了,而不能當做寶寶的一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