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總有父母說:“你現在不讓他經歷挫折,那他到了社會上怎麼辦?”但如果一個人將要面對室外的冰天雪地,出門前不更應該暖和好身子,做好防寒工作嗎?

“高挫折商”本就是一個僞概念,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更應該是一處溫暖的港灣,是他們面對外界挫折時的依靠。家長更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的是:不管外界如何,無論你經歷什麼,父母在這裏,你無需畏懼。

界限的守護,需要信任。如果我們無法信任孩子,就總會想着做點兒什麼來“保護”孩子,比如說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一天,我們的一個學員羣裏的媽媽們在熱烈討論一個話題,關於幼兒園的作業——一幅畫。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小班,老師留的作業是一幅畫,我原以爲是很簡單的塗色,幾分鐘就能完成。沒想到交作業的時候被老師批評了,原來不是簡單的塗色,還要畫畫、寫字。這是小班小朋友能做到的嗎?

“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我也花了很多時間給孩子引導和幫助。但是交作業的時候,老師批評我們沒有按照要求完成作業,真的是嚴肅批評,而且還在班級QQ羣裏表揚一些家長按要求協助孩子,作業完成得很好。

如果這個老師只是批評,我就認了,她竟然還在QQ羣裏點名表揚,我真的很無語。我現在感受到的是表揚跟批評一樣大的壓力,甚至表揚壓力更大。因爲被批評會自我反省和申訴,而表揚別人,被打壓的自己就很憋屈。我很氣憤,本來就不瞭解這個老師,我花了大力氣協助孩子完成的作業竟然被這樣明嘲暗諷。

總之,做這個作業的過程中,我處於問題區,對孩子的作業感到焦慮,沒有很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後來孩子得到實在的幫助後,她自己也能自主完成。

其實對於幼兒園我也曾苦惱過,我的孩子的老師喜歡拿警察嚇唬小朋友,習慣用威脅法對待孩子。草率換幼兒園對我們來說肯定不可行,既然改變不了外界因素,那就接受現實,改變自己,讓自己不那麼焦慮。現在兩個月過去了,孩子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容易受挫。

可能我做慣了好學生,接受不了被老師鄙視。我再次覺察我不夠堅定的內心,所以被外人的評價影響了。我參加工作坊的一個目的就是面對當前中國的教育環境要淡定,不能迷失。

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我的孩子也被老師投訴過一次。我不認同老師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但不知如何與老師溝通。後來我發現,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自己的問題。比如我覺得老師沒有交代清楚就批評孩子,孩子受委屈了,其實是我自己覺得委屈,孩子可能完全無感。解決的方法還是調整自己,不可能因爲不認同教育理念就換老師、換學校。

優秀的父母都知道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生這麼長,相信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是來自家庭的能量。學校解決的只是社會的需求,家庭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後來我就釋然了很多。而且孩子在學校還是比較開心的,問題區確實不在她那裏。

我家孩子上小班的時候,第一次作業是樹葉畫。我帶娃撿了樹葉一片一片粘上去,交作業的時候一看,哇,大家的畫都是孔雀、小人兒什麼的,我的心裏也是蠻挫敗的。

後來我想,作業不是我的事兒,也就釋然了。別人花團錦簇的,我們就是塗鴉。娃從來沒有被表揚過,好在她也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些,現在依然挺愛畫畫的。

週一給孩子的作業簽字,一首杜甫的詩默寫錯了。我問:這是你第四遍默寫了,這個字爲什麼還錯?她回答:如果我全對,老師會懷疑我是抄的。頓時我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好說:這樣啊。昨天,我問另一個家長,她說他兒子全對,老師的批語是:默?抄?

我猛然發現,孩子不屬於我,她屬於這個時代,她有着自己的應對方法,不論我是否認同,那就是她。我必須學習去接受。

我的孩子在老師眼中是差生,一次放學回來,她告訴我,老師拿着她的作文對另一個班的孩子說:看看,我們班差生寫的作文都這麼好。可我的孩子依然有燦爛的笑容,許多朋友、同學愛看她的作文,因爲寫得很有趣。我希望自己成爲有力量的人,成爲她的依靠與榜樣。

在另一個讀書會裏,一個媽媽被“孩子學習不好,未來的人生就會一塌糊塗”的念頭困擾,還有一個媽媽因爲督促孩子練琴而身心疲憊,而另外幾個媽媽正在爲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狀態不一樣而苦惱。一個媽媽覺得孩子在幼兒園裏似乎笑得不像在家裏那樣盡興和開心,想給孩子轉園;另一個媽媽的擔心是孩子好像在假裝去幼兒園很開心。她們都擔心孩子是因爲環境而假裝,壓抑自己。

到底是誰需要抗挫折能力呢?

在我女兒三年級時,有一天我無意中從她的同學口中得知老師“打”了她。爲此,我鬱悶了很多天,想象孩子在學校裏受委屈的各種畫面和場景。

幾天後我跟她溝通:“媽媽開始知道這件事情時,確實很生氣,恨不得跑到老師那裏去跟她吵架,但我很好奇你爲什麼不告訴我。”

女兒說:“我就知道如果我告訴你,你一定會很生氣,說不定還會跑去找老師。老師不是真的要打我,只是把作業本摔向我。”

在我表示我不會去找老師後,她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我,在孩子看來其實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她完全可以面對,根本不會受困擾。但是她擔心媽媽會小題大做,擔心媽媽會因此而焦慮。

那時我才知道,比起在學校裏發生的事,我的孩子反而更擔心我。我開始反省自己對她的不信任,我看到在這件事情上,我把自己的擔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誰說我們的孩子需要抗挫折教育?與其說孩子需要抗挫折能力,不如說父母更需要。就像C媽媽說的:“我覺得老師沒有交代清楚就批評孩子,孩子受委屈了,其實是我自己受委屈了,孩子可能完全無感。”

孩子們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很多事情其實他們是有能力去面對的,比起所謂挫折,孩子們可能更擔心的是父母的情緒問題。如果父母有平和的心態和對孩子應對能力的信任,可以幫助孩子更從容地應對外在世界的各種問題。

我終於明白,“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根本就是一道僞命題。大自然裏的一草一木,在陽光雨露、風吹日曬中,都能茁壯成長。我們的孩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成長是他們的必然,智慧是他們的本有。

關於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還有另一種焦慮。父母們一想到孩子的未來,就備感焦慮和恐懼,紛紛提出要先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以免日後孩子無法應對這個殘酷、充滿競爭的社會。一個常被提起的話題就是:窮養還是富養?

抗挫、窮養、富養,都是違背自然的、刻意的,就像小樹苗在陽光雨露中成長,有人說,不是天天都有陽光雨露的,我們要減少陽光雨露,讓它先學會受苦。

“真正的關懷就好比關心一棵植物,爲它澆水,認清它的需要,給它肥沃的土壤,溫柔親切地照料它。可是如果你只培養你的孩子適應社會,就是在訓練他們如何鬥爭,那麼他們就會被社會宰割。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怎麼還會鼓勵他們加入這場人間的苦戰?”

“我個人從不糾結窮養和富養,我就自然養。我過什麼樣的生活,孩子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刻意讓孩子吃苦,而自己過富足的生活,會割裂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聯結,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對家庭的歸屬感。而自己勒緊腰帶‘富養’孩子也不是好的做法,自己的生活質量和生命狀態都不好,能給孩子好的教育和影響嗎?”

一位朋友告訴我,她的先生總是擔心孩子日後到社會上無法生存,於是故意在生活中給孩子製造一些困難,孩子因而變得防備心很重。

愛教導愛,恐懼教導恐懼,出於擔心而刻意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給孩子帶來的是恐懼,小心越抗越挫。

身爲父母,在內懷有信任與尊重,是養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給予高品質的陪伴,是孩子充滿安全感的港灣。無條件養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愛是最好的抗挫折能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