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是否正陷入教育的誤區仍不自省?

家長是否正陷入教育的誤區仍不自省?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是否正陷入教育的誤區仍不自省?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未來變得有出息,變得更加優秀,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仍無法擺脫一些傳統觀念的掣肘,接下來看看這篇文了解一下。

在教育方法已經踏上誤區,父母習慣性地按照自己的意願或道聽途說的一些想法,讓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程式”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父母的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是,錯誤就發生在,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些“程式”是否符合孩子的自身和天賦條件。結果,有些家長最後發現,他們一開始就把對孩子的“目標”設定錯了,再去扭轉已無力迴天,由於一些根深蒂固的影響,孩子已經無法健康成長了。

你是否正深陷教育誤區?我們不能選擇孩子,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

有人說教育者就像花園裏的園丁,他們希望自己的“種子”能早日成長。但是他們沒有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如何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莊稼沒有很好的長勢時,老農不會埋怨莊稼。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指責孩子有何用?父母是否先從自身找原因呢?但是能自省的家長能有幾個?

外界氣候或條件生變時,老農會改變種植方式;社會發展變革了,家長是否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智慧的家長知道,你無法選擇孩子,但你可以試圖調整自己的教育態度。孩子的命運的改變,也會深受父母態度的影響。

家長是否正陷入教育的誤區仍不自省?

父母有時候總認爲別人家的孩子是好的?

你是否在“認爲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而煩惱?

你是否正在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

你是否正陷入教育的誤區仍不自省?

有句俗語說得好,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不同的教育者給孩子畫上不同的圖像,打造不同的品性。教好孩子,並不意味着就是讓孩子拿名次,爭第一,出人頭地,更不是擁有無上的社會名聲地位和海量的財富。每個孩子都有成家立業的資質,孩子也存在個體上的差異。因爲孩子擁有不同的父母,也意味着孩子也有不同個性和喜好,所以,家長對“好”的定義標準是不同的,應與個性有關,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讓孩子成爲愛因斯坦、李嘉誠或馬雲。孩子僅需要發揮自己最好的才華即可。

父母要教育孩子,你的教育對象是誰?你的教育目標是什麼?你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什麼?這樣教育者才能遊刃有餘。父母先從孩子的需求入手,施加的教育手段,也要結合孩子的發展來決定使用何種教育方式,這就需要足智多謀的父母發揮聰明才智了。

孩子的成長期間有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需要。若家長能懂孩子所需,教育就會簡單多了。只有讀懂、理解、感受孩子的需求,因材施教對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和大人的能力、感覺、認知水平不一樣,但大腦和神經構造都是一樣的。雖說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樣,但心情、心理的需要和來源是一樣的。

孩子被負面情緒控制時,父母先不要分析孩子情緒的對錯,最需要做的是把孩子的這種不良情緒降至最低。遇到孩子撒謊,父母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幕後真實原因,也可能他這麼做是爲了保護自己。比如說真話,父母會教訓他,爲了避免捱罵捱打,用撒謊的方式避免受到懲罰。父母瞭解真實的原因後,把孩子認爲的傷害給解除掉,他就不會撒謊了,如“你給媽媽說實話,媽媽向你保證不會打罵你,如果你能改掉,還是好孩子。”因此,營造同樣的處境,父母就可以瞭解、滿足孩子的真實需求,也能爲教育奠定基礎。

家長能妥當使用教育理念和方法,影響到家庭教育的成果。在育兒的問題上,父母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果教育是合理和有效的,孩子會健康、快樂成長,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會取得成功。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