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有一種傷害,叫做替孩子做決定!

有一種傷害,叫做替孩子做決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大人在帶孩子時,總會犯這樣的一個錯誤:替孩子做決定,如果孩子尚小,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們不要養成“替孩子做決定”的習慣。

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爲了讓他成爲父母編寫劇本里的主角,而是讓他成爲可以發現世界美好的探索家。

父母輩輩相傳的“爲你好”式的教育方式,有時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不要插手孩子的人生,讓他自己掌握人生的航向。

替孩子做決定,有時候是一種傷害

同事盼盼是出了名的孝順乖巧,兩年前按照爸媽的意願,嫁給了本地一個踏實本分的男人,婚後也經常給媽媽買衣服,買護膚品,並用年終獎金給爸爸添了臺按摩椅。

但奇怪的是,結婚後的盼盼幾乎不回孃家。

某一天的下午,閒聊中盼盼道出了心中的痛。

盼盼大學時期有一個男友,男才女貌,耳鬢廝磨。畢業後,爸媽卻想讓盼盼回到家鄉考一個公務員,安穩的過一輩子。

有爭吵,有反抗,最後卻還是抵不過父母的強硬。分手,回家鄉,考公務員,相親,結婚。

短短三年間,盼盼錯失了人生靈魂伴侶,放棄了年少拼搏的夢想,換來了穩定的工作,與相敬如賓的丈夫。

“會給父母養老送終,但我這輩子不會原諒他們!”盼盼端起咖啡,喝了一大口。

有一種傷害,叫做替孩子做決定!

總以“過來人”的經驗指手畫腳孩子的人生,殊不知卻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再讓孩子重複人生的平淡,而是走出一條自己精彩的人生路。

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寶寶,起牀了,今天穿這件衣服吧,外面天冷了哦”

“不要,不要,我想穿那個小貓咪的”

“那個衣服有點薄,這個帶小花的也很好看啊”

“不要,我就想穿那件!”

這種對話,可能寶媽們都司空見慣了,最後大部分都以孩子哭鬧,媽媽強制性給孩子穿上準備好的衣服而草草收尾。

同事莉莉在提到給孩子穿衣服時,笑着說:“孩子有自己的決定和見解,雖然大部分時候都是錯的,但是你要讓她錯一次,讓他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

衣服穿錯了,出門感覺到冷了,下次穿衣服時就會注意天氣了。

早上賴牀,上學遲到罰站了,下次就知道要準時起牀了。

獨霸着玩具,小朋友們遠離他了,下次就知道好東西要分享了。

有一種傷害,叫做替孩子做決定! 第2張

“父母的正確”不一定有利於孩子,但“孩子的錯誤”一定能讓孩子學到人生的知識。

孩子的責任心,孩子的是非觀,孩子的決斷力,不是書本上傳授就可以學會,不是父母告訴就可以明白,而是需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斷的經歷才能慢慢形成。

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插手

無可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害怕孩子走彎路,走錯路。

但是人生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彎路上會積累經驗,錯路上會懂得回頭。

我們對於孩子的人生,可以旁觀,可以引導,但決不能插手。

在這個充斥着鋼琴班,奧數班,游泳班....等衆多“目的性強”的課外興趣班的時代,閨蜜燕燕家的女兒樂樂卻選擇了手工編織班。

“哎呀,燕燕,你怎麼給孩子報這個班啊,手工業以後都退化了,讓孩子學這個幹嘛啊”

“這個是樂樂自己挑選的,她喜歡就學唄”

“孩子知道什麼啊,都是鬧着玩的,不如換個舞蹈班,小女孩學學跳舞多好看啊!”

“既然是孩子自己的興趣班,就讓她自己來做選擇吧”

過年的時候,燕燕收到了樂樂親手編的手鍊,丈夫收到了樂樂親手織的手套。

有一種傷害,叫做替孩子做決定! 第3張

插手式的教育,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人生的不尊重。

我們總以爲“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都多”,可是真正有趣的人生,不是隻有平平淡淡,而是需要坎坎坷坷。

父母要做的只是傾聽孩子的想法,適當給出自己的建議與分析,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不要替孩子的人生做決定,我們只需要做一個加油鼓勁的好觀衆就足矣。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