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千萬別隨便對孩子說“ 你真棒!”

千萬別隨便對孩子說“ 你真棒!”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看《如何說,孩子纔會聽》這本書,裏面提到父母讚賞孩子千萬要小心。很多時候,看似善意的表揚,其實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聯想到我媽最近對叮噹錯誤的表揚,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三種常見的錯誤表揚方式,以及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表揚孩子:

千萬別隨便對孩子說“ 你真棒!”

第一種錯誤表揚

千篇一律、簡單粗暴

也不知道是第幾次了,我的書、筆和鼠標被叮噹丟到了垃圾桶裏……

而這一切還要從好像是從我媽表揚叮噹自己扔尿布開始的:

每次換下尿不溼,我媽就讓叮噹撿起尿不溼,讓他丟進垃圾桶,準確“投遞”之後,我媽都會給他一個大大的表揚:“叮噹真棒!”“真是個好孩子”,叮噹同志很受用,樂得屁顛屁顛的。

幾次下來,現在不用我媽指示,他都會主動拿起自己的尿布丟進垃圾桶。

結果,隨之而來的“表揚”後果就是,叮噹迷上了丟“垃圾”:一開始是他自己的襪子、書,後來就是我的護膚品、手錶,甚至衣服……丟完還衝我們一個勁傻笑。

後來我很嚴肅告訴他,不能再往垃圾桶亂丟東西。他卻一臉懵懂,還覺得委屈想哭。

我意識到,是我媽錯誤的表揚方式,把他搞糊塗了,他以爲“把東西扔進垃圾桶裏”=“我真棒”=“我是好孩子”。

一次次的把東西丟到垃圾桶裏,不是無理取鬧,而只是想再聽到一次“好孩子”的表揚。

? 正確表揚方式——更具體的表揚

這裏丹媽想借用“非暴力溝通”裏的句式:行爲+影響+感受

? 行爲:“你能自己把尿不溼丟到垃圾桶裏”

? 影響:“叮噹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這樣姥姥就不用去丟了”

? 感受:“外婆覺得好輕鬆啊”

總結下具體的說法是:你能自己把尿不溼丟到垃圾桶裏,叮噹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這樣外婆就不用去丟了,覺得好輕鬆啊

這樣叮噹纔會明白,自己做得好的並只是“丟東西到垃圾桶”的這個行爲,而是因爲他爲外婆減輕了負擔,這讓孩子感到更有價值感,也更明確的瞭解到下次自己做什麼會被表揚。

千萬別隨便對孩子說“ 你真棒!” 第2張

第二種錯誤表揚

表揚“天分”“聰明”

這裏丹媽想起了之前很熱門的一篇文章——斯坦福大學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羅爾.德維克曾對紐約20所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做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實驗,目的在於在研究不同誇獎方式對孩子的不同影響:

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挑戰任務。

第一次任務比較簡單,孩子們都完成的很順利,科學家把孩子們隨機分成兩組,在孩子完成任務後給予兩種不同的誇獎:

A組:會得到一句關於“聰明”與“天分”的誇獎,即表揚——“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B組:會得到一句關於“努力”或“認真”的誇獎,即鼓勵——“你剛纔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而接下來幾輪的實驗結果值得我們每一個家長深思:

? 在能夠挑選任務難易程度的測試中,被誇獎“聰明”的孩子幾乎都選擇了更容易的任務,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則幾乎都迎難而上,選擇了更困難的任務;

? 在難度值達到最高的任務測試中,被誇獎“聰明”的孩子表現得更緊張,更提早放棄,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則更投入,更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 而在最後的測試中,科學家又讓孩子們做回和第一輪一樣簡單的題目,被誇獎“聰明”的孩子的分數竟然退步了20%,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反而進步了30%。

而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

當我們在誇孩子聰明的時候,等於在告訴他們,爲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風險,這使得“聰明”的孩子學習中看輕“努力”的作用,甚至認爲“努力=承認自己不夠聰明”,在面對挑戰中也變得更加緊張,怕輸。

而讓孩子明白事情的結果是依賴於自己的“努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種“成功與否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我效能感,孩子纔會養成凡事依靠努力,碰到困難就去努力的思維行爲習慣。

?正確表揚方式——更針對“努力”的表揚,更注重過程的鼓勵

? 爲孩子揭示“你能獲得這麼好的成果、獲得表揚”是因爲“你做了什麼努力”,而不是因爲你“聰明”“有天分”。

比如:“你這次考前那麼仔細地把之前的錯題都看了一遍,所以這次考得這麼好,媽媽真爲你自豪!”

? 比起誇讚結果,不如誇讚過程:比起誇孩子“你考得這麼好,爸爸真爲你高興”,不如誇孩子“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我爲你驕傲!”~

千萬別隨便對孩子說“ 你真棒!” 第3張

第三種錯誤表揚

名不副實,誇大擡舉孩子的表揚

侄子從小就喜歡畫畫,我哥嫂給他請了個什麼大師,一對一教學的,風雨無阻的送孩子去。

可前幾天嫂子卻打電話給我,說侄子說不想上了……

週末,我去哥嫂家翻出侄子這幾年畫的挺不錯的作品,想鼓勵順帶開導下他:“你看你這不畫的挺好嘛,特別是這幾片雲,畫得好逼真啊……”

誰知還沒等我說完,侄子就大哭了起來,我抱着他安慰了半天,他一邊抽泣一邊嘟嘟嘟囔囔的冒了句:“這個雲……不是我畫的……”

“哈?!”我和躲在一旁偷聽的嫂子都聽蒙了。

後來我們才搞明白,原來每次侄子畫完,老師都會給他添上幾筆。

比如……我剛剛誇到的那幾片雲……

大師就是大師,一幅畫多了他那寥寥的幾筆,立馬變得生動又靈氣。

下課之後,大師便拿着侄子的這些“靈氣”之作,在我嫂子面前把孩子大誇特誇:“這孩子聰明,有天分,只要再多學習,過幾年就能開畫展,以後肯定了不得!”

嫂子被誇的雲裏霧裏,繼續砸錢。

而侄子臉上雖然開心,心裏卻越來越虛。

他哭着對我們說:

“我其實根本沒有那麼好”

“反正不管我怎麼努力,都沒有老師畫的好”......

大師的行爲我很無語。這名不副實的表揚,給孩子設下個虛高的目標,擡高固化了“成功”的標準,給了孩子不符合自身能力的“自我期待”,就如同斷了孩子的退路啊:

? 或洋洋得意,以爲自己勝利在望,疏於勤奮;

? 或怕辜負父母與老師的期待,過於緊張,當發現自己怎麼都達不到父母的標準,便乾脆放棄。

? 正確表揚方式——更客觀的表揚:“盡力就好”

? “你盡力去畫,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要是每個人都畫的一樣,那不如去拍照片呢”——讓孩子享受創造的樂趣,保護孩子自由表達的興趣;

? 比起設遠大目標,及時肯定孩子每一個微小進步也許更實際:“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有兩節課坐的很好,你進步了”。

? “優等生”偶爾退步更加需要家長的理解與鼓勵:“沒關係,只要你盡力了,就永遠是媽媽心中的第一名”。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