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有“小犟驢”千萬別硬來,“三十六計”來幫你!

家有“小犟驢”千萬別硬來,“三十六計”來幫你!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有“小犟驢”千萬別硬來,“三十六計”來幫你!

場景一:

要外出了,媽媽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則問孩子想穿哪雙鞋子出門,結果孩子在鞋櫃前翻騰了半天,最後選了一雙非合季的鞋子,死活要穿,媽媽一說孩子就開始發脾氣~~

場景二:

在超市,孩子一到零食區就不肯走了,非要那膨化的薯片、味重的豆乾,還有果凍、糖果等等,爸媽狠下心來不理睬地往前走,孩子就開始在後面發脾氣、哭鬧,喊着:“我要,我要吃,我就要吃,我就要買…”~~

場景三:

該吃飯了,爸媽連叫孩子好幾次,可是孩子被電視上的動畫片牢牢地吸引着,根本不肯過來吃飯,爸媽過去拉他,或是把電視關了,孩子急了,脾氣一下就上來了,又哭又鬧,飯不吃了~~

如此場景生活中多不勝舉,爸媽們可感熟悉?孩子2歲之後,就開始像是變“犟”了、不聽話了,啥事都要堅持己見。

其實,孩子的變倔、變犟,除了和他們的年齡發展特點有關,與爸媽的態度也有着挺大的關係呢。

正常情況下,孩子發脾氣的行爲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弱,2、3歲時因爲獨立意識的發展,孩子的發脾氣行爲會多一些,無理取鬧的情況會多一些,這個時候爸媽的應對和引導就相當關鍵了。

如果爸媽只是一味地講大道理,或是總擺出絕對權威,不尊重孩子,不給孩子“自主權”,孩子就會心生不服,根本聽不進去爸媽的話和建議。

所以不少爸媽遇到這些情形時,總是無奈地詢問我們或是身邊其他人:到底該怎麼辦?這孩子總是不聽話…

其實,爸媽除了正確認識這時候孩子的特點、調整自身情緒來理性應對之外,不妨學會使用一些小技巧,試着用啓發的方式,讓寶貝少發脾氣,引導孩子把倔和犟變成積極正向的能量

比如,我們還以前面三個場景爲例:

場景一中,媽媽需要能夠正確地看待尊重和民主這些原則和孩子實際年齡的結合,不是完全給權,而是直接問:寶貝,我們要出去吃飯咯!今天你是打算穿那雙粉色帶蝴蝶結的漂亮棉靴,還是想穿那雙有可愛小熊的運動鞋出去啊?

看~這樣的帶限制範圍的民主,一樣會讓2、3歲的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可以自己選擇,從而順利地避免孩子因過大的選擇無法正確應對而引起的矛盾衝突。

再來看看場景二,有些爸媽最後容易以妥協來收場,殊不知這次的妥協只會強化孩子發脾氣的行爲,因爲他會認爲哭鬧發脾氣是自己的需求會被滿足的有效方法,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慣性,孩子學會了以發脾氣哭鬧來要求爸媽,而且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其實,這時候爸媽可以試着回到孩子身邊,冷靜下來,用較通俗的話讓孩子明白這些食品對他的不適合,比如說:“寶貝,你還記得上次你吃薯片後上火,拉不出臭臭,後來只好去醫院,還往屁屁裏灌藥的事情嗎?還有你上火了嘴上起了大泡,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笑話你來着,對不對?……”類似他能直接理解並明白的解釋往往會比單純的“不能吃,吃了會上火”這樣的言辭更能被孩子真正接受和認可,當然我們還可以在孩子鬆動之後使用轉移注意的技巧,如:“媽媽這會打算去買你很喜歡吃的火龍果,你知道在哪裏放着的對不對?你帶媽媽去,我們一起挑一個大大的甜甜的,好不好?”

爸媽需要切記的是,一味地壓制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矛盾惡化;而一味地妥協也只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爲,甚至形成不良習慣。因此,從生活實例入手,讓孩子真正認識到那些行爲的害處,這才能真正幫助孩子,並避免親子關係受影響。

當然,有時候面對孩子真正的不合理取鬧時,冷處理或許就是最佳技巧了。比如場景三的情形,這時候爸媽需要的就是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冷處理,先去吃自己的飯,孩子不吃就先隨他,等他自己在那感覺無趣了,或是真的餓了,自然就會自動過來吃了。爸媽要是過於緊張,孩子反而會鬧得更兇,就像咱們俗語說的“蹬鼻子上臉”了。

一般這種冷處理可以讓孩子慢慢地不再採用無理取鬧的方式,不過在平日裏爸媽還需要多做些孩子情緒引導的工作,比如可以爲孩子選擇一些養成好習慣、培養好情緒的繪本等來積極引導啦!

總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有着他們自己的獨特和順序的,對於每位爸媽來說,我們不光要修身養性、冷靜沉着,給孩子情緒樹個好榜樣,必要的“三十六計”似的小技巧可以幫我們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讓我們把家裏的“小犟驢”降服住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