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明知道孩子在犯錯,你敢讓他繼續下去麼

明知道孩子在犯錯,你敢讓他繼續下去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科學家史蒂芬?葛雷曾經對記者講過一個故事:小時候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沒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母親看見了,沒罵沒訓竟然還說:“哇!你製造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汪牛奶呢,哎,反正奶瓶已經摔碎了,在我們打掃乾淨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葛雷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來。幾分鐘後,母親又說:“你打算怎麼收拾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是拖把來打掃。你想用哪一種呢?”葛雷選擇了海綿,和媽媽一起愉快地把滿地的牛奶打掃乾淨了。

這還沒完,科學家接着講:我母親說,剛纔,你用兩隻小手拿起大牛奶瓶的試驗已經失敗了。現在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還有沒有其它辦法把它拿起來呢?

葛雷很快就發現只要用雙手抓住頂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會從手裏滑掉了。

這是一位很棒的母親。她會引導孩子從刺上面看到玫瑰,化傷害爲成長力。

作者 |六媽羅羅

我們常說過度關注給孩子帶來的困擾。有很多朋友不解地問:“可是明知道她在犯錯,能不管嗎?”。

這個問題的確戳中了很多人心裏的痛點,包括我自己:看着六六在犯錯的時候,我能做到放任不管麼?

明知道孩子在犯錯,你敢讓他繼續下去麼

相交十幾年的閨蜜前一陣跟我吐槽,說最近在跟六歲多的兒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老佔下風。

剛上小學的孩子每天都有作業要完成,可每天都磨磨蹭蹭不肯好好寫,需要她不停督促管着、看着、陪着、教訓着才能完成,常常耗到10點多才能睡覺。

孩子睡眠不夠,第二天起牀困難,上課打瞌睡。老師找了她好幾次,說這樣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受到很大影響。

朋友很頭疼,這種狀況可怎麼解決?

看着閨蜜一臉愁苦的樣子,我故意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說:“不如不管他,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承擔後果,也許就好了。”

或許是沒想到我會這麼說,閨蜜愣了一下,問我:“真不管他?他要是以後真就不寫作業了,這種錯我們敢讓孩子犯嗎?”

我笑了笑說:“試一次看看,放寬心,沒什麼大不了的。”

好好照顧孩子,其實我們都不難做到,但是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快樂與痛苦,卻需要很大的勇氣。

說到放手,我想到六六的一件小事。

她剛學會穿鞋的時候,並不總能分清左右腳,時不時就穿反了。最開始我怕她不舒服會幫她糾正,可是後來我發現,如果鞋子是六六自己穿好的,我堅持幫她換的話,她會覺得受挫而生氣哭鬧。

想了想,我沒有再管她穿鞋這件事情了。

自然,鞋舒不舒服,腳會知道。在我不管她之後,六六穿反過幾次,還走了挺遠的路,然後就小聲跟我抱怨腳疼,脫下鞋子一看腳都紅了。

這時,我沒有“落井下石”般地對她炫耀說:“你看你不聽我的,這回知道錯了吧?”而是特別淡定地讓她自己換回來。看着她一言不發卻拿着兩隻鞋子來回看的樣子,我確定她下次一定知道怎麼穿鞋了。

雖然現在特別着急的時候她依然會不小心把鞋穿反,但絕大多數時候,她都不會穿錯。

其實這樣的處理方式,一部分是我做媽媽的直覺,另一部分也來源於我此前看見過的一個育兒理論——“自然後果法”。

明知道孩子在犯錯,你敢讓他繼續下去麼 第2張

“自然後果法”是著名的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來的。在他所主張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中,涉及到“自然後果”的部分說到:“對兒童的過失不責備和處罰,而利用過失的自然結果讓兒童自己去體驗結果,從而自省、自悟,並自學改正,從經驗中得到教訓。”

在我看來,“自然後果法”的精髓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敢於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用後果來引導孩子不再犯錯;二是懂得不過度干預,不要借這個後果來借題發揮。

之前我對六六穿反鞋這事兒的處理方式,就是採用的“自然後果法”。而這一方法其實在家庭教育裏俯拾皆是,比如孩子貪玩不肯吃飯那就不吃,明確告訴孩子這頓不吃得餓到晚飯;比如玩具丟得到處都是,下次想玩的時候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教會孩子自己承受後果,解決問題。

如果一開始我強硬制止六六反穿鞋子,她最主要的體驗不是腳可能會疼,而是我不讓她做這件事情的逆反心理。而等到我不干涉她了,反穿鞋子走的時間長了,疼的是自己腳了,她的感受告訴了她之前那樣做是錯誤的,會讓自己不舒服,自然而然就改正問題了。

我想,這就是在安全範圍內,捨得讓孩子去吃虧犯錯吧。過度保護是父母常常在不自覺中就會做出的行爲。的確沒有哪個爸媽會捨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受傷害,那如果明知道孩子會犯錯的話,我們是否捨得讓她吃虧呢?這對家長來說,肯定是一個考驗。

雖說我很認可“自然後果法”,懂得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自己吃過的虧自己才更清楚的道理,但有些事情,“自然後果法”還是不適用的。

1、當孩子處於危險之中: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眼睜睜得看着孩子犯錯。一個朋友說,他們幼兒園的孩子非得在電動扶梯上跑動,一不小心,摔倒了。手卷進去了。後來緊急送到醫院也於事無補,右手手指因壞死了而截肢了。這種後果,是我們都承受不了的。

2、會對別人產生傷害:

六六小時候有一陣會亂扔東西,我們告訴她這樣砸到別人了會不好,可是她振振有詞“不會”。於是有一次,六爸假裝被她砸到了,偷偷把自己額頭搓紅了給她看,表示六六差點把爸爸眼睛砸到了,眼睛要是砸傷了就不能帶她出去玩了。小妞知道錯了,也心疼她爹,從那以後,基本不會亂扔東西了。

“不能傷害到別人”和第1條一樣重要,因爲沒有任何人的安全可以拿來試驗當經驗教訓。

3、孩子不覺得重要的問題:

比如孩子愛吃零食,垃圾食品,愛看動畫片玩遊戲,她們會在這些事情上找到很大樂趣。如果再放任自流,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那是沒有教育意義的。孩子只會越來越興奮,所以,該出手的時候還是得出手。

現在的家庭教育當中,家長都不敢讓孩子犯錯,怕一步走錯以後就沒有改正和回頭的機會。可是成長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我們再想幫助,也無法代勞。

“經驗”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部分,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人生經驗的方式,彌補不了孩子自己走一次彎路而體驗到的感受,這就是所謂的“體驗式成長”。

“自然後果法”中的“自然”,就是讓孩子順應自然規律去成長。做得好當然會有獎勵與好處,做得不好,也要做好承擔後果的心理準備。這就是成長,在小困難上放手讓孩子摔幾跤,是爲了避免在他長大後,在大選擇面前走錯路,同時能更順利地應對複雜的生活,這纔是“自然後果法”的真正要義與目的。

所以,在安全的範圍裏,嘗試對孩子放手看看吧。試錯並不可怕,只要能有收穫與改變,就是值得。把心裏的弦和手上的線鬆一鬆,也許你會驚喜發現孩子擁有翱翔更高更美的翅膀。

明知道孩子在犯錯,你敢讓他繼續下去麼 第3張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