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危害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之一,一般在暴雨之後的上坡地帶等容易發生泥石流。我們應該認識泥石流並及時的防範泥石流帶來的危害。

雲南盈江地震很可能引發泥石流

昨天上午9時,國土資源部現場工作組在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帶領下,繼續開展應急調查工作。靠近震中的弄璋鎮飛勐村允冒、廣雲、允哏、賀哈、弄興五個自然村出現建築地基、耕地噴沙冒水現象

國土資源部表示,鑑於盈江縣從2010年12月起多次發生地震,可能造成山體斜坡的土體鬆動,岩土體結構的破壞,使得斜坡穩定性降低,產生滑坡、誘發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

他們將集中力量開展地質災害調查與預警、盈江縣地質災害汛前遙感調查,對地震影響區地質災害進行再排查工作。最後將對盈江縣災後重建的土地利用作出安排,支持災毀耕地土地整治。

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1、地形地貌條件:在地形上具備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牀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於水流彙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爲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的地形多爲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爲瓢狀或漏斗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的地形多爲狹窄陡深的峽谷,谷牀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的地形爲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2、鬆散物質來源條件: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爲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

另外,岩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髮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爲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採礦、採石棄渣等,往往也爲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3、水源條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水體等形式。我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

泥石流發生的時間具有如下三個規律:

1、季節性:我國泥石流的暴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因集中降雨的時間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四川、雲南等西南地區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6-9月;而西北地區降雨多集中在6、7、8三個月,尤其是7、8兩個月降雨集中,暴雨強度大,因此西北地區的泥石流多發生在7、8兩個月。據不完全統計,發生在這兩個月的泥石流災害約佔該地區全部泥石流災害的90%以上。

2、週期性:泥石流的發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響,而暴雨、洪水、地震總是週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週期性,且其活動週期與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動週期大體相一致。當暴雨、洪水兩者的活動週期相疊加時,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動的一個高潮。如雲南省東川地區在1966年是近十幾年的強震期,使東川泥石流的發展加劇。僅東川鐵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發生泥石流災害250餘次。又如1981年,東川達德線泥石流,成昆鐵路利子伊達泥石流、寶成鐵路、寶天鐵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週期暴雨的情況下發生的。

3、泥石流的發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峯期,或是在連續降雨稍後。

泥石流在我國的分佈特點

我國泥石流的分佈,明顯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爲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佈在兩個帶上。一是青藏高原與次一級的高原與盆地之間的接觸帶;另一個是上述的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佈在一些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巖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巖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佈區。

4、泥石流的分佈還與大氣降水、水雪融化的顯着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佈在氣候乾溼季較明顯、較暖溼、局部暴雨強大、水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佈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併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爲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衝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如1969年8月雲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自龍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里的路基變成了主河道,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己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兒童遇到泥石流時該如何自救逃生

1、沿山谷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離山谷越遠越好,不要在谷底過多停留。

2、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谷傳來打雷般聲響,如聽到要高度警惕,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徵兆

3、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爲營地,儘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溝底部紮營。

4、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5、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層厚的凹處;

6、不要上樹躲避,因泥石流可掃除沿途一切障礙;

7、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8、不要躲在陡峻山體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發生;

9、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漸小之後或雨剛停不能馬上返回危險區,泥石流常滯後於降雨暴發;

10、白天降雨較多後,晚上或夜間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轉移、撤離;

11、人們在山區溝谷中游玩時,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棚;

12、遊客切忌在危巖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巖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巖。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