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想要孩子聰明、優秀需注意這四件事

想要孩子聰明、優秀需注意這四件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希望自家寶寶是聰明的,因爲聰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成績好,以後也就更優秀,但事實是,如果想要孩子更聰明、更優秀,家長就要先付出,尤其是這四件事家長必須!

表姐最近特別犯愁,總是唉聲嘆氣的,尤其是看到她女兒菡菡的作業後。

用姐夫是話說:“你姐沒揍她(菡菡)一頓,我已經覺得脾氣太好了!”

“不知道爲什麼就是覺得菡菡很笨,一道題明明很簡單的,她在那琢磨半天都做不出來”表姐說,這樣的她以後還能讀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了?

確實,沒有幾個家長能夠做到對孩子成績不在意的。但是,又有多少家長在在意孩子聰明與否、成績好壞的同時能找對解決的辦法呢?

動媽先說一個自己身邊的故事:她小學時成績在全班50人中排在40名以後(你沒看錯,就是全班倒數),現在則是在美國的常青藤名校——耶魯大學讀博士,且耶魯給她的offer爲全額獎學金加免學費。

這個她,是動媽的小學同學,我們可以在這裏簡稱她爲L。

動媽在這裏給大家說一下,我所知道的關於L的故事:

我們每次出成績後,她爸爸好像都不是很在意。只不過她會和我們說:“爸爸說我這次盡力了,可能這次的題不是我長項”

每個星期,她爸爸會帶她去一次福利院或者敬老院。

每個假期,她都會邀請動媽要不要和她及她爸爸一起旅行,或者來個小型探險。

想要孩子聰明、優秀需注意這四件事

每次與她有關的東西,她爸爸都會和她商量,包括要不要上輔導班、興趣班、甚至中考選學校(據她說,她的大學專業也是她自己的意願)。

現在我們之間仍有聯繫,她說以後可能會留在美國吧!覺得自己的專業在美國那邊的就業環境更好一些。

動媽問她:“那你父母會過去麼?”

她說:“可能不過來吧,每年他們飛來兩次,我飛回一次就行了,父母的親戚朋友、所有人際關係都在國內,來我這裏他們得多孤單!倆老人在國內過得挺好的!”

“那他們不想你麼?”寶媽繼續問。

L說:“想啊,但是我爸媽說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我活得自在!只要我自在了,他們就可以放心過自己的日子了!”

“你覺得自在就行”這個有多少父母能真心做到呢,又有多少父母能夠真的捨得放手孩子呢?

能夠被世界排名前20的耶魯大學錄取,且免學費的同時還給提供全額獎學金,說明L真的足夠的優秀!

那麼,從L身上,動媽就給大家說一下個人認爲的能讓孩子更聰明或者說更優秀,父母可以做的兩件事和絕對不能做的兩件事!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優點,學會正確的誇讚孩子

小學時的L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她課上足夠的認真和努力。她爸爸也正是知道自己的女兒付出了努力,所以並不是很在意她的結果。

相反,每次看女兒成績不好時,爲了不讓女兒產生心理負擔和壓力,還會開導女兒“你這次盡力了,只是這次考題不是你長項”,甚至還會和老師溝通,希望老師不要因孩子成績不好而給她特殊對待。

L說:“我每次成績哪怕排名沒上升,但是隻要分數多了一點,我爸都會誇我說,你這段時間付出的努力見效了,整理了錯題,還反思了錯誤的地方,真不錯!”

你看,L的爸爸就很聰明,他知道怎麼正確的誇讚女兒——鼓勵付出和努力的過程,淡化取得的結果。

就如兒童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曾說“描述,不要評價。對成績進行客觀現實的描述,不要美化人。”

而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進步或者優點可能就只會說“我們寶貝真棒!真聰明!這次成績不錯!”

比如動媽高中時候的同桌,一男生,確實很聰明,每次考試不用很努力就能輕輕鬆鬆拿個好名次。

但是,他高考時的成績並不理想,和自己及父母心中的院校差了好多分數。

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他從小就在父母和親戚“這孩子真聰明”的誇讚中長大。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德偉克的實驗和分析來說就是:被誇讚聰明和天賦的孩子,潛意識裏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不可改變。這樣的孩子大多會輕視努力和過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孩子會認爲“努力就是笨的意思,等於向人承認自己不聰明”。

尊重孩子的決定,並讓孩子學會爲自己負責

L從小到大,基本上所有自己相關的事情都是在“自己拿主意”,就如我們前面說的,什麼興趣愛好班、初高中學校的選擇、大學專業的選擇,甚至是出國留學及以後是否留美。

可能有些人會說“小孩子懂什麼好壞”。

沒錯,小孩子可能不如大人一般會綜合評定一件事情的好壞到底怎麼樣,他們都是根據本心喜好來。

但是,來自於他們本心的喜好不才是內心裏最深的感受麼?

如果實在擔心孩子的選擇或者決定是對他們有害的,我們可以試着將一些如他們一樣做了選擇的結果拿出來給他們看。

姑姑家弟弟最近在埋怨姑姑,原因是他去年高考後報了一所學校,但是姑姑覺得這個學校不好,硬是讓弟弟重新復讀了一年。

弟弟復讀的結果很明顯並不好,成績沒上去,和以前的同學關係也淡漠了很多。

“都怪你,要不是你強迫我復讀,我也不至於浪費一年時間”這是弟弟最近常掛在嘴邊的話。

這事情真的全怪姑姑麼?

哪個媽媽不盼着兒女好呢?姑姑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復讀的這一年查缺補漏,讓孩子有個好成績上個好大學,以後有個更好的未來而已。

但是姑姑也有做不對的地方,比如弟弟一說怪她,她就會說:“樓上那家小孩也重讀了,結果比第一年多打了100多分呢!還是你不正心學!”

不要拿孩子的短處比別人家孩子的長處

這點就是姑姑做得最不對的地方。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被家人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經歷。哪怕你明明很多地方比對方優秀,但好像就因爲那個被比的一點,就弱於對方很多很多。

每每被比較時,自己都能被心裏的不公和委屈所湮沒。時間久了,自然就認爲自己可能就是不如別人家孩子,自信心都被打擊沒了!

動媽小時候上學比較早,是和一個姐姐讀一個年級。每次成績出來,小姐姐都會告訴我“我媽問你考沒考試,你就說沒考!”

因爲,她媽媽發現她成績不如我,真的會揍她,而且邊揍邊說“你都不如你小妹妹,你怎麼這麼笨!”

其實,這個小姐姐除了成績不好,什麼都很好,比我懂事多了:我在家裏調皮搗蛋、拆家電時,她在幫媽媽照顧妹妹,幫媽媽做家務;我在呼呼大睡時,她在早起跑步健身。

但是,她媽媽好像就看不到她的好。

最後,她高中就讀了不到一個月就輟學了。

她說:“我覺得我不適合讀書,太笨了,高中的題我現在不會,以後肯定越來越難,更不會。”

她媽媽也勸過她,甚至還準備要給她買所謂的“補腦藥”,都被她拒絕了,她說,浪費錢也沒用,不會就是不會,笨就是笨。

而她說的這句“補腦藥若是管用,世界上就沒有傻子了。”也是動媽特別認同的話。

但是,現在還有家長在這麼做,卻不知反而害了孩子。

不要相信所謂的“聰明藥”能夠真的讓孩子變聰明

之前有個案例:奶奶覺得三歲的孫女,說話晚,詞彙量低,是不聰明的表現,應該補腦。然後自己找偏方給孫女燉核桃湯被孩子爸爸制止。

但是,奶奶不死心,就偷偷的拖人給孩子買了“聰明藥”吃。

等孩子爸爸發現女兒脫髮、呆滯、哭泣不止,去醫院檢查並質問孩子奶奶後才知道原來孩子被餵食了“聰明藥”——利他林,一種跟病毒成分甲基苯丙胺有相似化學結構,有極大成癮性的藥物。

醫生說,這類藥物還有莫達非尼、阿德拉等,成年人吃多了,都會導致中樞神經受損,甚至死亡!

小編要說的是,什麼都沒有孩子身心健康重要,尤其是智力的發展,真的不是依靠藥物就能換來的。

想要孩子聰明、優秀,父母應該多從心理學角度和孩子身心素質出發,教育孩子沒有所謂的捷徑。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