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次聽到田野的名字是在週三的業務學習上,作爲問題兒童的典型讓老師們討論教育對策。

初次見面:目中無人

第一次看到田野,是在拍攝“週末小劇場”現場,看他旁若無人只顧自己拍球的樣子讓我感覺他跟周圍的環境是分離的,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執着得有點病態。新學期的第一天,我在門口幫一個孩子擦眼淚,成爲了與田野正式接觸新老師的第一人。他是被園長拉着手腕像踩棉花一樣走進教室的,眼睛看着屋頂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句“顧老師”,我猜我的模樣他肯定不知道。

我的發現:散亂的心智

第一天,他遊蕩教室,觸摸了所有的教玩具,材料散落了教室的每個角落,看到新積木,他會立即衝過去搶在手裏玩起來。看上去他是個愛學習的孩子。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羣非正常孩子放入堆滿玩具的屋子,孩子們看到積木立即衝上前把玩,各玩各的,同伴的相互之間沒有聯繫,接着把一羣正常孩子放入同樣的環境,看到積木,孩子們的反應非常冷淡,他們的眼睛仔細觀察屋子的每個角落,不停地問:“這是什麼?”思考桌上的積木和屋子到底有什麼聯繫,二十分鐘後纔有孩子拿起積木搭了起來。相比之下,正常孩子的反應有點木納,非正常孩子的反應纔是我們希望的快速敏捷。事實證明,看上去具有聰明行爲的孩子是不正常的,正常的孩子會思考環境和自身的聯繫,在陌生的環境中是警覺和謹慎的。

在不工作的所有時間裏,田野顯得特別地無能和脆弱,不會舉手等待發言,不會聽信號行動,不會跟孩子們一起自由活動,甚至不會回答老師的提問,只會用眼淚和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還會在洗手池裏小便。這些現象並不是獨立的,它們有個共同的本質,就是田野不懂得觀察周圍環境,不能瞭解周圍和自身的關係。

一天,卞澤麟帶來了一個桔子,想在吃點心時吃,我同意了,田野對我說他也想吃,我說是卞澤麟自己帶來的。過了一會兒,我看見田野在吃桔子,我問他哪來,他指指教室裏的水果籃。不一會兒,卞澤麟跑來說田野搶他的桔子,我追問是從哪裏搶的,卞澤麟指指自己的手心。我帶着卞澤麟一起來到田野的面前問:“田野,你剛纔的桔子到底從哪裏拿的?”田野指指水果籃,我繼續問:“看着卞澤麟說,你的桔子到底從哪裏拿的?”他繼續指指水果籃,我再問一次:“看着我的眼睛,你再說一遍。”他心虛地指指卞澤麟。我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田野撒謊的技巧如此嫺熟,他的鎮定自若令我無法相信這是一個5歲的孩子,真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歷練才達到這個境界。

對照田野的行爲,他確實是一個非正常兒童。所有非正常兒童的本質是心理歧變,暴力、自卑、恐懼、依賴、說謊等都是歧變的外在表現,這一切,田野他都有。

我的嘗試之一:公平與信任

我們每天聽到頻率最高的話是“老師,田野打我。”孩子們之間身體的觸碰有很多種情況,田野是很粗暴,但不見得每次都是他的錯。在我這裏,我給予他公平和信任,是別人的錯,一定向田野道歉。但我的公平和信任對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一天,田野跑過來大聲地說別人打他的耳朵,很痛,原因是被他打的孩子還手了。以下是我和田野的對話:

“老師,他打我!”

“你有沒有打他?”

“老師,他打我!”

“你有沒有打他?”

“他打我!”

“你有沒有打他?”

“他打我!”

“你有沒有打他?”

“有!”

“那我就沒辦法了!”

田野沒有聲音地走了。

田野平時對待同伴非常地“苛刻”,眼裏容不得一粒沙,與同伴發生了摩擦一定是別人的錯,他打人是有充分理由的,甚至覺得每個人都在欺負他。他犯錯後從不反省,因爲他不懂得關係是相互的。在班裏,他和同伴關係並不好,每個孩子都怕他。那天他的耳朵一定很痛,在痛的時候想到請老師主持公道,我的追問逼迫他想起事件的原由,自己犯錯在先,要承擔後果。一天,田野早早地吃完了飯,想玩一輛賽車模,向老師討要。老師請他自己去想辦法徵得主人的同意。田野跑到飯桌旁大聲地問:“辦公室裏那輛車是誰的?”沒人回答,他繼續大聲問,問到第五遍時,他已經開始暴躁地跳腳了,任晨愷說:“喊吧,沒人會理你的。”卞澤麟說:“田野,你叫什麼?!”自始至終沒有孩子回答他的問題,他終於沒有玩到那車模。其實,這個情節是偶遇的,發展是我安排的,結果是我想要的,他那“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神氣遭受了極大的挫折。此次經歷讓他體驗到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體會遭到別人拒絕的痛苦,瞭解讓別人痛苦的結果自己也痛苦。一次,兩次,三次,在痛的後面,他逐漸懂得分辨是非,遇事接受事理。

我的嘗試之二:用蒙氏工作來幫助他

田野是典型的強型兒童。瑪利亞女士對強型兒童有過這樣的描述:任性、暴力傾向、暴怒、不服從和進攻性。不服從表現得很明顯,是一種所謂的破壞性本能。佔有慾很強,它會導致自私和嫉妒;目的不穩定;不能集中注意雙手動作的協調比較困難,因此他們很容易掉落和打碎東西;心理混亂非分的想象。這些兒童可能大聲叫喊、尖叫;一般都愛喧鬧。他們干擾別人常常冷酷無情地對待弱小兒童和動物。在餐桌上他們一般都很貪婪。當這些兒童進入蒙氏教室,這些缺陷明顯消失了。這一結果使我們懂得,他們以前的那些缺陷是習得的,而不是天生的。這些缺陷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原因造成的,就是心理生活的營養的不足。

蒙氏工作帶着一份強大而神祕的力量影響着每位孩子,也影響着田野。事實證明,我班的孩子沒有一個因爲田野這顆重磅炸彈而出現混亂,田野在工作環境中是安靜和專注的。他在工作中獲得了心理成長的營養,學會了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

我的收穫:田野的變化

一天自由活動時田野推了趙克凡,趙克凡摔了下去,頭撞到了椅子角,趙克凡立刻大哭了起來。我聽到哭聲擡起頭,看見田野正在給他擦眼淚。我走過去,發現傷口腫了,有血印。我問田野爲什麼傷害小朋友,他回答:“我推他是故意的。”滿臉的難受和後悔。我請他離開大家坐到旁邊,他很順從。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他爲別人擦眼淚,也第一次向我承認他的行爲是故意的。他學會了坦誠,也知道了承擔責任,他的變化着實讓我大吃一驚。

又一天早上吃點心時,田野吃完自己的餅乾立刻去取點心盤裏的餅乾,生活老師沒同意,他立刻大哭大鬧。下午吃水果,他一下子拿了兩份坐在位子上慢慢地吃了起來。我拿走了一份水果,對他說“你的媽媽只付了一份水果的錢,你只能吃一份。如果你真的想多吃,就請你仔細觀察每一個小朋友,看到他們都吃到了,還有多的你纔可以再吃。”

幾天後,我在給小朋友梳頭,他跑過來說:“顧老師,我現在可以多吃一塊嗎?”我問他:“所有的小朋友都吃到了嗎?”他說:“是的。”我說:“當然可以了。”那時候的他顯得那麼彬彬有禮,看他的衣冠不整都覺得有點可愛了。當他在集體活動中肆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立即告訴他:“沒聲音,你影響了大家。繼續影響,請你離開。”老師經常請他爲大家做事,搭個小模型,搬很多的椅子等,讓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感謝他,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爲是好的,周圍就會給他帶來好的反應,自己的行爲是壞的,周圍就會給他帶來壞的反應,想要好反應還是壞反應自己作選擇。事實上,田野學會了爲自己而服從。

我和田野的交往還在繼續……

和田野在一起,讓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每個孩子都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