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教你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策略

教你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策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很勤快,在家卻變成小懶蟲?不是孩子不會幹,而是家長在培養孩子勞動習慣方面的觀念和方法出了偏差。

教你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策略

勞動訓練step by step

1歲以內的嬰兒,可以讓他自己拿湯匙吃飯,拿拖鞋或遞物品給大人,把玩具放進籃子裏等。

2歲的幼兒可以讓他擦桌子、練習洗自己用過的盤子、杯子,把家人的鞋子擺整齊,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內等。

3歲的寶寶已經要開始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了,可以訓練其將用好的毛巾、牙刷掛好、放整齊,清理自己吃完飯後的桌面;幫助媽媽擇菜、洗米;學習掃地;自己整理牀鋪;給植物澆水、給寵物餵食等;4歲的孩子已具備了整理房間的初步能力,比如:把玩具擺放整齊、整理自己的小書架、擦拭室內的灰塵等等,還可以在此時鍛鍊他洗小手絹、襪子之類的小物品;到了5歲,如果他的身體夠高的話,可以幫助媽媽在飯前佈置餐具,飯後清洗的工作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6歲是上學的年齡,如果孩子一直以來都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此時你絲毫不必爲他在學校是否能夠適應而擔憂,因爲你擁有的已經是一個能夠獨立處理很多事情的小大人了!

至於做飯、修理之類涉及到火、電等不安全因素的家務,還是要等到孩子入學之後,逐漸擁有一些生活常識再讓孩子插手,這樣比較安全。

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策略

1.抓住學習動機最強烈的時機。

從孩子的發展過程來看,孩子都是喜歡做事的:開始學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學吃飯的時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給他穿衣服,他還會搶着自己套上身……這些時候,便是孩子學習做事情最強烈的時候。家長應耐心地教給他們做事的方法,指導孩子做好他們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會做”的喜悅和成就,千萬不要顧慮到安全或覺得麻煩而不肯讓孩子嘗試,讓他們錯失了學習的最佳時機。

2.在遊戲中學習。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遊戲,學習做家務也是一種遊戲。要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玩具寶寶玩累了,他們要回家睡覺了,讓我們送他們回家吧。”開飯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當廚師,你當服務員,請服務員幫忙把菜端出去。”當孩子感覺做家務就像玩遊戲那麼有趣時,他們一定會喜歡。

3.要“捨得”讓孩子勞動。

不要總認爲孩子小,許多事情都捨不得讓他做而事事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沒有機會練習,漸漸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會做了。因此,要捨得讓孩子鍛鍊。

4.平時多練習。

很多家長由於趕時間上班,沒時間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乾脆自己來做。其實,家長可以利用晚餐後的時間慢慢教孩子,並試着讓他自己來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也能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能讓幼兒更瞭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讓幼兒從心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家庭教育家伊麗莎白·邦得裏說過,給孩子佈置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最好的方式,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吧!

美國哈佛大學經過四十餘年的研究發現: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做過簡單家務勞動的人,要比那些小時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爲孩子在勞動中,不僅獲得了才幹,而且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忽視幼兒的勞動教育,不重視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使幼兒動手的機會減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或不願做。孩子越來越可愛聰明,可是生活能力卻越來越差了。

孩子勞動爲什麼“在園在家兩個樣?”

幼兒園的老師比較重視對幼兒勞動習慣、勞動技能的培養。孩子從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起,老師就教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襪,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值日生還要幫助端飯、端菜、抹桌子等,在幼兒園裏,孩子顯得很能幹, 但在家裏,孩子卻變成了另外的樣子,什麼事情都要大人幫忙才能完成。家長經常向老師訴苦:“孩子在家玩具、圖書扔得到處都是,每次都是我們收拾,真累啊!”

觀念上的誤區:

★“孩子大了自然會”;

★“孩子以後有出息,請個人來照顧他就行了”;

★“孩子小不懂事、越幫越忙。”

正確的觀念:

★做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自信心與責任感的絕佳辦法。從小就幹家務活兒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比不幹家務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顧好自己。他們從小就懂得幹好一件工作是多麼有價值,每完成一項工作是多麼讓人愜意。

★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表明: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動都或多或少與認知有關,也就是說:任何“工作”都有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作爲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內容要及早開始,教會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任何時候都不嫌過早。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讓孩子學習體貼別人,與別人分工合作。

方法欠妥,表現在:

★包辦代替:父母對孩子過分照顧,把孩子生活起居的一切瑣事都包辦代替了,使孩子養成了凡事依賴父母的習慣。

★求全責備:當孩子嘗試自己穿衣服,卻穿反了;穿鞋子分不清左右,洗碗卻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長對孩子在勞動過程中的小缺點不能容忍,總是以成人的行爲能力來要求孩子,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5.要按孩子的實際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的年齡不同,動作技巧、認知程度、體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應視孩子能力來做,不宜超過,以免孩子因挫折而產生抗拒和畏懼感。

6.示範在先。

在訓練孩子學習生活勞動的具體操作技能時,應做到三性:即父母的示範性、要求的層次性、孩子操作的獨立性。如教孩子掃地、洗手帕、洗襪子、穿衣、穿鞋等,先讓孩子看大人怎麼做,邊示範邊耐心細緻地給他講解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然後手把手地教,再逐漸放手讓他獨立操作。

7.重複提示。

幼兒早期出現的勞動熱情,往往會給家長增添一些麻煩,可能要浪費大人一點時間,甚至還會糟蹋一些東西,但是切不能因此輕易地放過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應因勢利導,耐心講解,反覆示範。

8.多容忍、少責備。

在指導孩子時,口氣要溫和,不宜不耐煩,應有耐心、有步驟、以遊戲的方式和心態教導孩子學習。

9.積極鼓勵,適當讚美。

家長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嘗試,以鼓勵表揚爲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給他一個微笑,擁抱一下或說聲“謝謝”、“幹得不錯”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興和自豪,體驗勞動的愉快,激起再勞動的慾望。當他失敗的時候要安慰他沒有關係。

10.注意安全。

在滿足寶寶好奇與學習的動機時,安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不讓孩子自行拿取危險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較大的孩子應教他正確使用方法和動作,以確保安全。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