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有哪些家人?你的家是什麼樣的?過去,我們常常見到的家庭是這個樣子:一幢溫馨的房子、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有時,還有一隻狗或一隻貓。

你有哪些家人?你的家是什麼樣的?過去,我們常常見到的家庭是這個樣子:一幢溫馨的房子、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有時,還有一隻狗或一隻貓。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可是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常常不是這樣。

有的孩子的確是和爸爸媽媽一起住;有的只跟爸爸,或者只跟媽媽住;有的還和他們的爺爺奶奶待在一起;而有的孩子,甚至借住在別人的家。

隨着社會和環境的變遷,家庭的形式也在逐漸轉變,但是,受干擾的是非心讓成年的我們,在無意中戴上了有色眼鏡,並把這樣的觀念傳遞給了孩子。

所以,不知何時,我們認定了離婚家庭一定是殘缺的,認定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就一定要給予他足夠富足的生活,認定了父母一定要足夠強大,要爲孩子撐起一片天……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第2張

英國作家瑪麗?霍夫曼(Mary Hoffman)的名作《各種各樣的家》講的就是“家庭”到底是個什麼樣。

書中沒有過多情緒,不談是非,用孩子的視角和語言,簡單、直接地描述不同的家的樣子,字裏行間卻無不透露出“平等”“平和”和“尊重”,讓人感受到作者的大智慧,以及對世界深深的愛和慈悲。

它不說“貧窮”和“富有”,只說“有些小家庭住在大大的別墅裏,有些大家庭住在小小的公寓裏”;

它告別成人的定義,不提“同性戀家庭”,只闡述最本真的事實“有些孩子有兩個媽媽,或者有兩個爸爸”;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第3張

它不對殘缺的家庭施以同情,只說“有些家庭,成員真的很少,只有兩個人也能組成一個家庭”;

它也不美化,明明白白地告訴孩子“還有些人,無家可歸”。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第4張

如此,孩在輕鬆的閱讀和溫馨的繪畫中,認識了不同的家庭,也認識了這個多元的、無需一分高下的社會。

然而,這僅僅是個繪本而已,真正對孩子價值觀產生巨大影響的,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父親和母親。如果我們自己都覺得“離婚”“單親”是一種殘缺,那麼孩子更難以從這個既定的事實中收穫積極意義。

“離婚會傷害孩子”這一信念其實隻立足於人們過去的經驗,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單親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害,但實際上,在一個吵鬧不斷的完整家庭中生活,還不如生活在一個平靜的單親家庭中。

出自單親家庭的優秀孩子有很多,由於早期的心理學研究是在離婚根本不被社會認同的時期進行的,只考察離婚家庭孩子的病理特徵,如焦慮、攻擊性、抑鬱等症狀,因此也只能得出“離婚有害”的結論。

而如今,時代在變化,公衆對離婚已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離婚對於婚姻雙方以及孩子的傷害,正隨着社會的變化在慢慢減小,甚至對孩子也可能有積極影響,比如,從父母緊張的關係中解放出來,更加獨立,對壓力更能容忍。

單親等於家庭殘缺?你只是沒給孩子講明白“離婚”這件事 第5張

存在即合理。原來,單親父母無須感到愧疚,更不必刻意去“補償”或“糾正”。再回頭看“離婚”這件事,你還惶惑嗎?

只有父母真正以寬容、開放的心,去對待貧窮、富有、同性父母、單親等等異己的人和事,孩子才能懂得如何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才懂得如何不拘泥於偏見地獨立思考,才懂得如何不設防、不區別地去愛,去追求卓越、體味幸福。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